花山巖畫銅鼓圖像蘊含的壯族體育文化及其傳承發(fā)展研究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of bronze drum in Huashan rock painting, many forms of social activities about bronze drum of Zhuang nationality contain the embryonic form of Zhuang nationality sports culture. These Zhuang sports cultures bear the memory of the physical activities of the ancestors of the primitive Zhuang nationality, an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on, fitness, entertainment and integrity. In the village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the heritage area of Huashan, the sports culture of Zhuang nationality contained in the image of bronze drum can be passed down and developed through various fo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xcav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sports culture of Huashan Zhuang, explore the carrier of diversified inheritance,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display of the sports culture of Huashan Zhuang, increas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eople, and build a platform for diversity inheritance. Actively support and cultivate Zhuang sports cultural heritage.
【作者單位】: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廣西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基金】:廣西高?茖W技術研究項目課題(YB2014423、YB2014090)
【分類號】:G812.47;K879.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雅欣;李小青;;“文化線路”的多維度內(nèi)涵[J];文物世界;2006年01期
2 趙中樞;文化景觀的概念與世界遺產(chǎn)的保護[J];城市發(fā)展研究;1996年01期
3 盧云亭;河東文化型態(tài)特征及其地學形成機制[J];自然雜志;1993年05期
4 馮晶艷;徐長樂;;淺談平遙古城文化景觀的特色與保護[J];科學之友(B版);2007年01期
5 張強;;京杭大運河淮安段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利用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6 趙勇,張捷,章錦河;我國歷史文化村鎮(zhèn)保護的內(nèi)容與方法研究[J];人文地理;2005年01期
7 任娟;侯文宜;;地方性宗教文化景觀與民間信仰——晉東南米山小地域文化遺存考論之二[J];滄桑;2008年02期
8 龔張念;;福州文物的發(fā)展歷程[J];藝苑;2014年02期
9 丁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文化線路憲章[J];中國名城;2009年05期
10 黃斌;鄭慶春;王普軍;吳順東;余劍明;馬永飛;柏琳凡;魏笑雨;肖發(fā)標;磨占雄;趙靜;陳飛;;三普新視角關注被過去忽視的文化遺產(chǎn)類別[J];中國文化遺產(chǎn);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廖慶六;;試論金門家廟文化景觀[A];守望與傳承——第四屆海峽兩岸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閻保平;;大連城市歷史建筑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價值[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三輯)[C];2008年
3 王兆海;;文化創(chuàng)意喚醒千年古城[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2年第3期[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陶世安;文化遺存保護亟待加強[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2 滕磊;從文物到文化遺產(chǎn)[N];中國文物報;2011年
3 中新;我省新發(fā)現(xiàn)28處中國船政文化景觀[N];福建工商時報;2000年
4 孫華;文化景觀有幾類[N];中國文物報;2012年
5 孫轉賢;淺談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和利用[N];山西日報;2005年
6 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秘書處;今年4·18國際古跡遺址日的主題定為“文化景觀和自然紀念物”[N];中國文物報;2007年
7 江錫民 唐傳虎;景區(qū)建設要創(chuàng)造未來文化遺產(chǎn)[N];新華日報;2005年
8 劉放;把歷史文化遺產(chǎn)變成當代文化景觀[N];自貢日報;2012年
9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研究委員會高級顧問 林源祥;申遺熱不是壞事[N];華東旅游報;2004年
10 本報評論員;摸清文物家底 延續(xù)文明血脈[N];人民日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樊欣欣;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再利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王添翼;浙江深澳古鎮(zhèn)文化景觀的保護與發(fā)展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劉連清;唐山交大舊址保護及其價值拓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4 賈艷鳳;北宋皇陵文化景觀的格局、功能及保護研究[D];河南大學;2014年
5 胡欣;聚落變遷中的文化遺產(chǎn)傳承與保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4187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418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