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孔子學院武術的傳播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
[Abstract]:The dissemination of Wushu to the outside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oft power"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As a good suppor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western world,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is a good platform for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Wushu.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ese Wushu in the spread of the European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try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Wushu in the European Confucius Institute to promote the better and faster spread of Wushu in the European Confucius Institute. This study uses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field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 analysis, taking the classical "5W" model of communication pioneer as the angle of view, and taking it as the research frame, from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Wushu communicator. Wushu communication object, Wushu communication channel, Wushu communication audience and Wushu communication effect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analyzed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ushu communication in European Confucius Institute. The result of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election standard of Wushu communicator is missing, the standard of Wushu communication is lacking, the standard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Wushu is lacking, Taijiquan is popular, the facilities of Wushu are backward, the content of Wushu is important to technology and culture. Although Wushu is in the early stage of spreading, but the spreading space is big. 4.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is mainly Wushu activities, other channels are not widely used, and there are few ways to propagate Wushu. The dissemination of Wushu in Confucius Institutes has some effect, but the effect is not outstanding and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Wushu in the European Confucius Institute: 1,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relig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ushu communication, to do a good job in designing the top level, to stress the principle of Wushu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and to carry out the "Great Wushu concept". Highlight the principle of targeted communication. 4, integrat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ources, set up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to achiev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Wushu.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8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湯哲遠;;全球化視野下孔子學院建設的時代意蘊[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Z1期
2 桂明超;;一種理想可行的“孔子學院”構架的模式[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8年01期
3 ;比利時成立第三所孔子學院[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12期
4 陳仁霞;;關于在德國建設孔子學院的實踐與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06期
5 聶映玉;;孔子學院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3期
6 陳剛華;;從文化傳播角度看孔子學院的意義[J];學術論壇;2008年07期
7 王坤;李亞楠;;辦好孔子學院,打造國家名片[J];才智;2008年17期
8 ;第三屆孔子學院大會召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何懿;趙雙印;杜瑩;;通過尼泊爾孔子學院創(chuàng)辦及發(fā)展探究中國孔子學院發(fā)展途徑[J];中國成人教育;2009年05期
10 郭宇路;;孔子學院的發(fā)展問題與管理創(chuàng)新[J];學術論壇;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莉;周倩;;孔子學院在非洲——和諧文化的外交之旅[A];孔學研究(第十四輯)——云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姜江;;我國在境外創(chuàng)辦的孔子學院及其基本概況[A];漢語國際推廣專題研究論文集[C];2012年
3 蘇冠蓉;黃海濤;;孔子學院走向世界的文化價值分析[A];孔學研究(第十七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七次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理事會換屆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楊旋;王洪斌;;淺析孔子學院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影響[A];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暨第四屆中青年學者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3年
5 劉宏;;孔子學院與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成就與挑戰(zhàn)[A];公共外交季刊2012冬季號(總第12期)[C];2012年
6 吳瑛;;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研究——以孔子學院為例[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1)——交往與溝通:變遷中的城市論文集[C];2011年
7 張啟菊;;孔子學院與國外大學中文系有何不同[A];漢語國際推廣專題研究論文集[C];2012年
8 劉曉欣;;為什么要成立“孔子學院”及其名稱由來[A];漢語國際推廣專題研究論文集[C];2012年
9 湯丹;;孔子學院跨文化傳播中遇到的問題[A];漢語國際推廣專題研究論文集[C];2012年
10 馬淵亮;;日本漢語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以日本櫻美林大學孔子學院為例[A];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昊;孔子學院總部落戶北京[N];北京日報;2007年
2 冽瑋;陜西將在海外建立五所孔子學院[N];中國改革報;2007年
3 余冠仕;孔子學院總部揭牌儀式在京舉行[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錢麗花;孔子學院:中南民大走向海外的新步伐[N];中國民族報;2007年
5 記者 郭偉;我省首所海外孔子學院將在美國興建[N];河北日報;2007年
6 記者 李凝;孔子學院總部在京揭牌[N];科技日報;2007年
7 袁新文;孔子學院總部揭牌儀式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07年
8 記者 陳欣然;師大泰國孔子學院揭牌[N];天津教育報;2007年
9 王大霖;我國將在中亞、西亞國家設立孔子學院[N];西部時報;2007年
10 周兆軍;孔子學院總部成立[N];西部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雯;美國堪薩斯大學孔子學院遠程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2 寧繼鳴;漢語國際推廣:關于孔子學院的經(jīng)濟學分析與建議[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霞;全球化視野下孔子學院的建設與發(fā)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2 羅拉;中國在非洲軟實力倡議的教育戰(zhàn)略:孔子學院的影響[D];南京大學;2012年
3 管靜;基于發(fā)展視角的孔子學院問題與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4 馬旭;《人民日報》對孔子學院的媒介形象塑造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5 林雪;孔子學院的海外鏡像[D];復旦大學;2012年
6 張曉輝;韓國孔子學院發(fā)展現(xiàn)狀及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構想[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7 肖煌輝;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在韓國孔子學院傳播的現(xiàn)狀和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
8 王貝;孔子學院與西歐主要文化傳播機構的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9 許萌萌;海外華文媒體孔子學院報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10 Chonlachart Nukulwutthiopart(盧志強);泰國南部孔子學院招生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2202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220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