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匯蘭女子體育教育思想研究
本文選題:體育史 + 體育思想 ; 參考:《體育文化導刊》2017年05期
【摘要】:張匯蘭是中國近現(xiàn)代學校體育史上倡導普及女子體育教育的標志性人物。通過文獻資料法,對張匯蘭女子體育教育思想的形成、主張和社會影響進行梳理和分析。研究認為:張匯蘭通過強烈批判封建傳統(tǒng)意識、積極借鑒新興教育理論、努力倡導兩性平等觀念、主張效仿美國先進模式、強調提升道德文化修養(yǎng)等方式,對爭取女子體育教育權利、培養(yǎng)女子體育專家、開發(fā)女子競技體育教育價值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思考與實踐,為社會培養(yǎng)出了一批專業(yè)的女子體育教師。張匯蘭的女子體育教育思想涵蓋面廣,內容豐富,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對我國近現(xiàn)代女子體育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和推動作用。
[Abstract]:Zhang Huilan is the iconic figure of popularizing female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proposition and social influence of Zhang Huilan women's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 The study holds that: Zhang Huilan strongly criticizes feudal traditional consciousness, actively draws lessons from emerging educational theories, strives to advocate the concept of gender equality, advocates to emulate the advanced American model, and emphasizes the promotion of moral and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and so 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professional female PE teachers,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ut comprehensive thinking and practice in the aspects of striving for the right of women's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female sports experts, and developing the value of women's competitive sports education. The thought of female physical education of Zhang Huilan has a wide scope, rich content, strong systematicness and integrality,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and impelling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women's physic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體育系;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4CTY01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3YJC890049) 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KYZZ16_0440)
【分類號】:G807.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薇;宋代女子體育項目及其特點[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2 夏曉陵;中國近代女子體育與近代婦女運動[J];體育文化導刊;2002年06期
3 譚鋒,樂鐘萍;試述中國近代女子體育教育[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黃健;唐代女子體育的興盛及其原因[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盧兵;對我國女子體育文化興衰流變的歷史考察[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4年07期
6 章茹;李海峰;;從社會學角度解析我國女子體育的崛起[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7 肖寧;;對我國女子體育文化歷史脈絡的回溯與探討——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系列論文之一[J];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8 黎莎;;比較近代中日女子體育之興起[J];體育文化導刊;2008年04期
9 宋麗;潘華;;論20世紀的中國女子體育[J];體育文化導刊;2008年06期
10 馬錚;張春燕;;中國女子體育參與奧林匹克運動的回顧與展望[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黎莎;;比較近代中日女子體育之興起[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2 王云;;社會性別視域中的近代中國女子體育[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4)[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 鄧亞萍;中國體育鳳先飛[N];人民日報;2008年
2 代剛;中國女子體育:抒寫新的光榮[N];中國婦女報;2008年
3 ;軟式網(wǎng)球運動的發(fā)展歷程(待續(xù))[N];中國體育報;2000年
4 本報評論員;奧運改變婦女 婦女改變奧運[N];中國婦女報;2008年
5 史律 旅美學者;美國體育“陰盛陽衰”的法律秘密[N];華夏時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淼;從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看女子體育地位的提高[D];蘇州大學;2008年
2 趙玉婷;論中國近代女子體育的演進及其社會基礎[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3 王浩;民國時期的女子體育研究(1927-1937年)[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4 馬梅玉;抗戰(zhàn)時期成都女子體育發(fā)展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2年
5 趙\~;我國近代高校女子體育教育演進之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4年
6 夏季;現(xiàn)代夏季奧運會女子體育發(fā)展研究[D];長江大學;2016年
7 潘勤;中國社會的三次轉型與中國女子體育的發(fā)展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8 賈致國;延安根據(jù)地時期女子體育開展狀況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3年
9 付佳琪;20世紀三十年代天津女子體育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
10 王彥;民國女子體育與女性意識研究[D];河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9389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93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