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四強技戰(zhàn)術(shù)特點分析
本文選題:羽毛球 切入點:女子單打 出處:《贛南師范學院》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本文以2013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四強運動員15場35局比賽為案例進行全面的統(tǒng)計分析。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及對比分析法,對四強選手從發(fā)球和接發(fā)球技戰(zhàn)術(shù)運用,前場技戰(zhàn)術(shù)運用、中場技戰(zhàn)術(shù)運用、后場技戰(zhàn)術(shù)運用、全場得失分對世界優(yōu)秀女單運動員進行分析。其目的在于通過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世界優(yōu)秀羽毛球女子單打選手的技戰(zhàn)術(shù)特點,總結(jié)出當今世界羽毛球女子單打技戰(zhàn)術(shù)特點的發(fā)展趨勢,同時也分析出當今世界羽毛球女子單打運動員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以期為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提供參考依據(jù)。研究結(jié)果表明:四強選手的發(fā)球和接發(fā)球和網(wǎng)前球的拼搶更加激烈,在比賽中主要采用正手發(fā)球,并以后場高遠球和網(wǎng)前球為主,兩項發(fā)球技術(shù)的使用率之和高達90%以上,但也有極少部分女子單打運動員會采用反手發(fā)球技術(shù);發(fā)球區(qū)域主要集中在后場的3號區(qū)、4號區(qū)和6號區(qū);網(wǎng)前撲球、中場平抽擋、后場殺球和被動抽球的使用有所增加,控制網(wǎng)前后場先下壓的戰(zhàn)術(shù)凸顯。前場擊球技術(shù)中四名女子單打運動員主要集中為挑球、搓球和推球技術(shù);中場技術(shù)的使用中,使用最多的是擋網(wǎng)球技術(shù),其次是抽球技術(shù),第三是殺球技術(shù),隨后分別是吊球技術(shù)、擋遠網(wǎng)技術(shù)和攔截技術(shù);后場擊球技術(shù)主要以高遠球技術(shù)、高吊球技術(shù)和殺球技術(shù),三項擊球技術(shù)的總和占據(jù)了四名女運動員后場擊球技術(shù)的80%左右;后場擊球技術(shù)使用最多的是高遠球技術(shù)。四位運動員的失誤送分要明顯高于交手隊員失誤送分,在要求運動員加強主動進攻的同時還要減少非受迫性失誤。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women's singles top four players in the 2013 World Badminton Championships with 15 matches in 35 inning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re us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top four players from serve and receive the ball technology and tactics application, the front field technique and tactics application, the midfield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pplication, the backcourt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ppli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analysis is to study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ld's elite badminton women singles player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dminton women's singles in the world today, and also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world's badminton women singles player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of the player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serve and receive and net ball of the top four players is more intense, the forehand serve is mainly used in the match, and the backcourt high distance ball and the net front ball are the main players. The total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two serve techniques is as high as 90% or more, but very few women singles players use backhand service techniques; the serve area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areas 3, 4 and 6 of the backcourt; the net volley is played in front of the net, and the midfield draws off the ball in a flat way. The use of backcourt shooting and passive pumping has increased, and the tactics of first press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trol net have been highlighted. Four women singles players in the front court batting technique mainly focus on the techniques of picking, rubbing and pushing the ball; in the use of midfield techniques, the four women singles players are mainly involved in the techniques of picking the ball, rubbing the ball and pushing the ball. The technique of blocking tennis is used most, followed by the technique of pumping, the third is the technique of killing the ball, followed by the technique of hanging ball, the technique of blocking the far net and the technique of intercepting. The technique of hitting the ball in the backcourt is mainly the technique of high distance ball, the technique of high drop ball and the technique of killing the ball. The sum of the three batting techniques accounted for about 80% of the four female players' backcourt batting skills, and the most used backcourt batting technique was the high distance ball technique. The four players' error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batting players. Athletes are required to increase active attack while reducing uncoerced errors.
【學位授予單位】:贛南師范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84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莊志勇;我國羽毛球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與建議[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2 郝軍龍,賈文彤;高校羽毛球?qū)W期教學中的比賽3段論構(gòu)想[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3 張洪寶;能量代謝分析在羽毛球訓練中的運用[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1期
4 吳宏江,王劍;羽毛球步法教學研究[J];天中學刊;2003年05期
5 莊志勇;我國高校羽毛球比賽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6 ;羽毛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4年06期
7 陳莉琳;我國羽毛球俱樂部聯(lián)賽市場化運作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10期
8 許建;南寧市羽毛球場館體育消費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王麗娟;張博;于容容;肖?;;羽毛球比賽中節(jié)奏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林繼宏;;羽毛球意識的培養(yǎng)[J];湖北體育科技;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莉琳;;我國羽毛球俱樂部聯(lián)賽市場化運作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2 曾亦斌;;珠三角地區(qū)大眾羽毛球熱形成的原因與特點的研究[A];2007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論文選[C];2007年
3 安忠鑫;蔣家珍;鐘秉樞;冷波;周志輝;王磊;;《羽毛球比賽數(shù)據(jù)分析系統(tǒng)》在2011年蘇迪曼杯直播中的應用效果分析[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4)[C];2011年
4 董林;;大學生對羽毛球?qū)W習興趣的探討[A];第二十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10年
5 鐘穩(wěn);;高水平羽毛球女單項目擊球狀態(tài)與勝負關系的分析和研究[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6 戴金彪;管穎;;“21分制”對羽毛球男單技戰(zhàn)術(shù)發(fā)展影響與對策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7 王克陽;;上海市楊浦區(qū)高中生參加課余羽毛球活動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分析——以部分高中為例[A];第二十三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13年
8 袁博峰;;從電視直播收視數(shù)據(jù)淺析中國羽毛球職業(yè)化的可行性[A];山東體育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傅琪琪;李海;;基于商業(yè)視角的羽毛球競賽規(guī)則演變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體育產(chǎn)業(yè)學術(shù)會議文集[C];2008年
10 王聰;秦學林;;基于TRIMP的羽毛球訓練及比賽負荷監(jiān)控[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羽毛球比賽規(guī)則要點[N];人民日報;2007年
2 狄赫丹;長治鴻羽羽毛球俱樂部成立[N];長治日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劉先永;中國羽毛球公開賽——打造廣州金燦燦的體育名片[N];中國體育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許珂;昆明業(yè)余羽毛球市場緣何火瀑?[N];中國體育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宋輝;羽毛球讓社區(qū)居民樂此不疲[N];中國消費者報;2008年
6 記者 馬月紅;市體育中心羽毛球館開館暨羽毛球俱樂部成立[N];周口日報;2010年
7 記者 李云波;全國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在桂林舉行[N];桂林日報;2012年
8 本報記者 胡奎 實習記者 嚴竹蕓 實習生 張柯璐;全州“8·8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之州直單位籃球·羽毛球比賽活動啟動[N];黔西南日報;2013年
9 本報記者 趙乃林;“羽毛球是我健身的好‘處方'”[N];遼寧日報;2001年
10 李櫻;羽毛球館的9100孔[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晶華;羽毛球空氣動力學的若干問題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4年
2 漆昌柱;羽毛球?qū)<摇率衷谀M比賽情景中的問題表征與運動思維特征[D];北京體育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谷平;北京市大眾羽毛球鍛煉者消費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分析[D];首都體育學院;2008年
2 許建;南寧市羽毛球休閑人群行為模式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3 王杰;河南省羽毛球裁判員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孔令德;中國羽毛球產(chǎn)業(yè)鏈的組成與提升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5 夏宇;羽毛球規(guī)則變化史及其對運動員技術(shù)戰(zhàn)術(shù)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姜雷;西安市羽毛球場館經(jīng)營管理模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小女;山西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羽毛球?qū)P拚n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蘭財;北京市羽毛球培訓網(wǎng)絡營銷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1年
9 王昊;吉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教育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吉林體育學院;2011年
10 馬振鵬;西安市羽毛球愛好者消費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15706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57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