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運動結合力量鍛煉對中老年女性握力及功能性體適能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有氧運動結合力量鍛煉對中老年女性握力及功能性體適能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中老年女性 功能性體適能 握力 有氧運動 力量鍛煉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通過對上海市楊浦區(qū)排舞愛好者進行有氧結合力量健身干預,探討有氧運動結合力量鍛煉以及不同力量訓練方法對中老年女性握力及功能性體適能的促進效果。為中老年人群提供更為科學的健身方法.研究方法:由上海市楊浦區(qū)長白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招募其社區(qū)中老年女性120人,所有招募者均在進行有氧運動,并對所有參與者進行基本情況問卷調查、心理問卷調查和PAR-Q問卷調查,排除運動禁忌者。將最后納入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握力圈組、啞鈴組和對照組(各40人),三組均按其原有有氧運動鍛煉不變。握力圈組力量練習為六節(jié)抓握握力器,啞鈴組為手持啞鈴練習,且兩組都必須做十二節(jié)椅子操練習,干預頻率為:每周3次,每次45min,共12周,握力圈組和啞鈴組力量鍛煉分別有指導員現場指導進行;對照組僅做排舞有氧運動。干預前后分別測試握力、功能性體適能等指標。研究結果:12周干預后,握力圈組握力較干預前有極顯著的提高(P0.001),啞鈴組握力雖未見差異性(P0.05),但較干預前有改善的趨勢。對照組未見差異性。功能性體適能指標中:經過12周干預,握力圈組、啞鈴組和對照組30s臂屈伸較干預前都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1),在30s立坐指標上,握力圈組和對照組較干預前都有非常顯著的提高(P0.01),啞鈴組較干預前有極顯著的提高(P0.001)。在雙手后勾指標上,握力圈組較干預前有極顯著的改善(P0.001),而啞鈴組和對照組較干預前雖有提高,但無差異性。運動干預后,握力圈組坐椅體前屈有非常顯著的改善(P0.01),啞鈴組雖有提高,但較干預前無差異性,對照組也無差異性,干預前后該項指標略有下降;三組干預前后的組間分析顯示,握力圈組較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5)。在2分鐘原地踏步指標上,握力圈組和啞鈴組較干預前有極顯著性提高(P0.001),對照組較干預前也有顯著的提高(P0.05);三組干預前后組間分析顯示,啞鈴組較對照組有極顯著差異(P0.001),握力圈組較對照組也有顯著的差異(P0.05),且啞鈴組較握力圈組也有顯著的差異(P0.05)。在8英尺立走指標上,握力圈組較干預前有非常顯著的改善(P0.01),啞鈴組較干預前有極顯著差異(P0.001),對照組較干預前無差異性。干預后組間多重比較:三組功能性體適能在干預前無差異性,干預后,啞鈴組30s立坐干預效果良好于握力圈組(P0.05),也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握力圈組30s臂屈伸干預后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啞鈴組較對照組也有極顯著的差異(P0.001)。啞鈴組2分鐘原地踏步干預效果較對照組有極顯著差異(P0.001),且握力圈組較對照組也具有顯著的差異(P0.05)。干預后三組的雙手后勾無差異性。握力圈組坐椅體前屈干預效果較對照組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啞鈴組8英尺立走干預效果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結論:經過12周的運動干預,有氧運動結合力量訓練能夠增強中老年女性的握力和改善中老年女性的功能性體適能,抓握力量訓練較啞鈴力量鍛煉對握力有更強的促進效果,但啞鈴組的功能性體適能各指標在干預后有顯著的改善。干預前各組指標無差異性,兩個力量鍛煉組間僅30s立坐有差異,但兩個力量組和對照組在握力各功能性體適能指標在干預后有顯著差異。雖然單純有氧運動也能改善功能性體適能部分指標,但有氧結合力量鍛煉較單純有氧運動干預效果更為顯著。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804.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尹彥麗;;淺談體適能、健康體適能及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J];科技信息;2013年21期
2 練志寧;;“新政”后高!稑藴省窚y試項目的調整與解讀——以體適能理論為視角[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3 程娟;李建設;;體適能理論進展與健康關系的相關研究[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22期
4 曾燦文;;我國普通高;@球體適能訓練實驗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10期
5 王鈺鑫;劉華;;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專業(yè)女生部分體適能指標測試及評價標準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6期
6 宋新凱;;湖北部分高校大學生體適能現狀調查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7 ;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體適能監(jiān)測與調控實驗室”[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8 王宇;劉華;;高校體育專業(yè)男生10項體適能指標評價標準制定的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9 劉正之;袁際學;鄒孟言;薛娟娟;;體適能對高校公共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影響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31期
10 李志宏;王寧;;湖南城市學院大學生體適能現狀調查與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李曉艷;;課外運動強化課程介入對大學生體適能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4)[C];2011年
2 黃暉明;;漸進性抗阻訓練對老年人體適能的影響[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杜曉平;;淺談我國體適能教練的培養(yǎng)途徑[A];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年
4 代毅;王純;許傳明;張英;柯遵渝;周月童;袁軍;龔科;;運用體適能評價減肥效果的研究——運動與飲食干預[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5 許浩;邵慧秋;黃暉明;繆愛琴;李森;陳春健;;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對中老年人體適能影響效應的橫斷面比較研究[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顏意娜;;孕產婦體適能訓練和身心養(yǎng)護[A];2012浙江省婦幼營養(yǎng)學術高層論壇暨“生命早期的營養(yǎng)管理”培訓班資料匯編[C];2012年
7 趙夏娣;韓文;鄧秀菊;;基于體適能視角下知識分子體質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A];第二十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入行健身操教練的幾種途徑[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3年
2 ;假期綜合征調整攻略[N];華夏時報;2004年
3 記者 曲北林;鍛煉身休適量運動[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姜嵐;乒乓球課能量消耗對學生體適能影響的相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周晴;寧波市海曙區(qū)小學生體適能現狀研究[D];寧波大學;2014年
3 張騰飛;有氧運動結合力量鍛煉對中老年女性握力及功能性體適能的影響[D];上海體育學院;2015年
4 王欣;體適能基本理論與我國高校男生籃球體適能訓練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偉;體適能練習對中年肥胖男性身體形態(tài)及生理機能的影響[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6 胡永清;6名聽力障礙學生體適能教育方案的行動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3年
7 廖可人;體適能教育模式引入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長江大學;2012年
8 范春滿;體適能訓練對肥胖青年男性體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馬晶瑤;《加利福尼亞體適能測試標準》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年
10 韓明堯;體適能訓練模式對大連市高中生體能的干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2695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269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