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人父母之健聽子女角色的研究 ——基于健聽子女成長經(jīng)驗的敘事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1-07-18 13:02
來自聾人家庭的健聽子女被稱為“Children Of Deaf Adults(CODA)”。本文以敘事探究的方法探究聾人家庭的健聽子女的經(jīng)驗,藉由對聾人父母的健聽子女成長經(jīng)驗的理解,來探討健聽子女在聾人家庭中的感受以及健聽子女在家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期望通過讓研究對象回溯成長歷程,給聾人家庭的健聽子女提供一個發(fā)聲的機會,也為目前聾人家庭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補充,還為質性研究提供一種可操作化的范式和可借鑒的方法。此研究議題從聾人父母的健聽子女的過往經(jīng)驗開始,利用滾雪球的方式邀請到三位受訪者,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訪談法,輔以相關文件的收集,以便研究者更加容易理解受訪者的敘說。通過三位受訪者成長歷程的研究,研究者得出如下結論:聾人父母的健聽子女身處聾聽兩個世界,在扮演子女、兄弟姐妹等角色的同時,因其接觸兩個世界、兩種文化,其在家庭中扮演了一定角色:家庭翻譯員、父母的照顧者、家中的決策者、家庭成員的協(xié)調者等角色。在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健聽子女面臨潛在的角色沖突。雖然面臨角色沖突,但是通過對健聽子女在聾人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及獲致的感受的分析,研究者發(fā)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三位受訪者都能悠游于聾聽世界,且對父母抱...
【文章來源】: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聾人父母的健聽子女所處生態(tài)環(huán)境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通過陌生性去溝通:陌生人與移動網(wǎng)時代的網(wǎng)絡身份/認同——基于“個體化社會”的視角[J]. 張杰. 國際新聞界. 2016(01)
[2]美國聾人文化與聾人教育的發(fā)展[J]. 申仁洪. 比較教育研究. 2014(03)
[3]斗室星空:“家”的社會田野[J]. 夏林清.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3)
[4]論教師的生活體驗[J]. 嚴麗純.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0(06)
[5]“Coda”的文化含義[J]. 于松梅. 現(xiàn)代特殊教育. 2009(04)
[6]教育敘事研究是什么[J]. 張希希. 教育研究. 2006(02)
[7]文化反哺與代際傳承模式的更新[J]. 吳丹,蔡磊. 文教資料. 2005(28)
[8]漢語手語語法研究[J]. 吳鈴. 中國特殊教育. 2005(08)
[9]子女角色效用及其對人口出生率的影響[J]. 李鵬飛. 人口與經(jīng)濟. 1992(04)
博士論文
[1]一個農(nóng)村家庭式幼兒園園長辦園經(jīng)歷的敘事研究[D]. 王雁.華東師范大學 2007
[2]聾人大學生身份認同的研究[D]. 胡雅梅.遼寧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北京地區(qū)幼兒母親角色扮演的個案研究[D]. 應瑩.首都師范大學 2013
[2]聾人家庭手勢調查報告[D]. 孫歡歡.復旦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89627
【文章來源】: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聾人父母的健聽子女所處生態(tài)環(huán)境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通過陌生性去溝通:陌生人與移動網(wǎng)時代的網(wǎng)絡身份/認同——基于“個體化社會”的視角[J]. 張杰. 國際新聞界. 2016(01)
[2]美國聾人文化與聾人教育的發(fā)展[J]. 申仁洪. 比較教育研究. 2014(03)
[3]斗室星空:“家”的社會田野[J]. 夏林清.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3)
[4]論教師的生活體驗[J]. 嚴麗純.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0(06)
[5]“Coda”的文化含義[J]. 于松梅. 現(xiàn)代特殊教育. 2009(04)
[6]教育敘事研究是什么[J]. 張希希. 教育研究. 2006(02)
[7]文化反哺與代際傳承模式的更新[J]. 吳丹,蔡磊. 文教資料. 2005(28)
[8]漢語手語語法研究[J]. 吳鈴. 中國特殊教育. 2005(08)
[9]子女角色效用及其對人口出生率的影響[J]. 李鵬飛. 人口與經(jīng)濟. 1992(04)
博士論文
[1]一個農(nóng)村家庭式幼兒園園長辦園經(jīng)歷的敘事研究[D]. 王雁.華東師范大學 2007
[2]聾人大學生身份認同的研究[D]. 胡雅梅.遼寧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北京地區(qū)幼兒母親角色扮演的個案研究[D]. 應瑩.首都師范大學 2013
[2]聾人家庭手勢調查報告[D]. 孫歡歡.復旦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896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32896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