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日本終身學習的發(fā)展與啟示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 華東師范大學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
【分類號】:G729.31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容中逵;當前我國比較教育研究中的借鑒問題[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賀宏志,林紅;當代世界終身教育的政策及管理與立法[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3 聶國朝;德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機制的新發(fā)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張璇;徐春南;;學習者自主模式下外語教師的角色定位[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5 賈慧娟;;論檔案人員的教育培訓[J];北京檔案;2009年12期
6 胡娟;;斯賓塞的“快樂教育”理念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發(fā)[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年01期
7 炎萍;;論學習型社會建設對教育本真的回歸[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12期
8 王綻蕊;京津滬教育實力在世界的位置——幾個教育指標的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9 白彥茹;終身學習與教師培訓[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10 谷賢林;關于比較教育若干問題的探討[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平功波;劉恬;;發(fā)達國家?guī)煼督逃贫仁穂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范先佐;付衛(wèi)東;;農村義務教育新機制實施的背景、成效、問題及對策[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張翼;;教育發(fā)展與制度選擇:一種制度主義的分析框架[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振權;;院校研究:西部民族地區(qū)高等教育模式演進的“欠發(fā)達經驗”——以新疆個案為例[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孫啟林;周世厚;;東北亞的教育變革與文化傳統(tǒng)論綱——對中國、日本和韓國19世紀中葉以來教育變革歷程的分析[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9年
6 趙潤旗;;Web2.0與信息服務和學習型城市建設——談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信息服務的意義及手段[A];圖書館聯(lián)盟建設與發(fā)展[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韋立君;美國公立高中能力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周曉波;中美德育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王強;我國義務教育財政模式與選擇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孟萌;我國本科護理學專業(yè)教育標準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6 歐陽忠明;跨溪建屋:學科互涉視閾下人力資源開發(fā)學科構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應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視角的成人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賴秀龍;區(qū)域性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陳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對社會分層流動的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玲;基于知識旅游的知識轉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衡論[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蘭卉;日本傳統(tǒng)文化對青少年道德教育影響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丁義萃;中美日作文教學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菁;中英高中微積分教學比較[D];蘇州大學;2010年
5 路同;基于專業(yè)發(fā)展的高職教師繼續(xù)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簡單;江西省城市老年教育發(fā)展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7 江雪;農村地區(qū)教育公平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8 韓光;繼續(xù)教育網絡化模式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9 盧松波;我國中小學學校與社區(qū)的互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培俊;中美中學語文教科書作業(yè)設計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蕭洪恩;濾冠子研究概述[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劉鳳紅,紀軍;當代日本終身學習的發(fā)展與啟示[J];成人教育;2004年01期
3 王潤昌,佘占宏;《詩經》中的衣裳概念及其文化意義[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邵玲;略論洪仁s暤慕ㄖ撲枷隱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5 孔令遠;銅鼓與編鐘社會功能的民族考古學比較[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趙W,
本文編號:25505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255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