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聽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響研究
本文選題:聽力障礙 + 初中生。 參考:《中國特殊教育》2008年02期
【摘要】:本研究采用《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和《缺陷感量表》探討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聽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父母情感溫暖與理解教養(yǎng)方式對聽障初中生自尊水平有顯著的積極影響,懲罰嚴厲、拒絕否認、過度保護教養(yǎng)方式則有極其顯著的消極影響。在聽障初中生一些群體中,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聽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響作用和預測效果存在差異。從父母教養(yǎng)方式各維度來看,父母某些消極教養(yǎng)方式對聽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響作用更明顯。本研究還提出有關建議,為聽障初中生的父母教養(yǎng)子女提供參考。
[Abstract]: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on the self-esteem of hearing impair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Parental rearing style Evaluation scale and the defect feeling sca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rental emotional warmth and understanding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self-esteem of hearing impair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vere punishment, refusal to deny and overprotective rearing style had extremely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s. In some group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 on self-esteem level of hearing impair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 some negative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have a more obvious effect on the self-esteem of hearing impair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arents of hearing impair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分類號】:G7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殷華西;國內(nèi)自尊研究概述[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張麗華;論自尊研究的歷史發(fā)展趨向[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3 張文新;城鄉(xiāng)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較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7年03期
4 張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與父母教育方式的關系──不同群體間的一致性與差異性[J];心理科學;1998年06期
5 岑延遠,鄭雪;自尊的認知加工偏向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4年05期
6 田錄梅,李雙;自尊概念辨析[J];心理學探新;2005年02期
7 鄧文;聾啞學校聾生心理危機分析及干預探討[J];中國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8 王欣,阮新,阮軍;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大學生自尊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年03期
9 馬弘,汪向東,新福尚隆,張津萼,王玉鳳;少年生活質(zhì)量問卷的初步測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年01期
10 鄭濤,王鵬;近年國內(nèi)自尊研究簡要評述[J];棗莊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汲慧麗;;論抑郁與內(nèi)隱自尊和外顯自尊的關系[J];安康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2 張志君;;大學生自信心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性分析[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李廣宇;孫延林;;華北三所高校大學生體育人口生命質(zhì)量的調(diào)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10期
4 張奇;王錦;;大學生自尊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年02期
5 劉雙;張向葵;;兒童早期自尊的行為觀察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年02期
6 李祚山,唐加祥,趙楠;轉(zhuǎn)型期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研究[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7 彭桂芳;;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依賴性的關系探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8 杜景文;;父母受教育程度與家庭教養(yǎng)的關系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12期
9 周蕓;;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10 叢曉波,田錄梅,張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談自尊的教育意境[J];東北師大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宏;劉達偉;;兒童生命質(zhì)量研究進展[A];重慶市預防醫(yī)學會2005年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2 王薇;李曉苗;羅靜;高文斌;;親子分離與聯(lián)系對農(nóng)村留守中學生自尊的影響研究[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zhuǎn)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3 尚秀華;;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人格發(fā)展的影響[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婷婷;漢代情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柳;沙崗村兒童撫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趙小云;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尚煜;我國兒童主要土源性線蟲病疾病負擔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
5 黃麗娜;自我效能感和集體效能感的關系研究:來自兩個群體的證據(jù)[D];吉林大學;2012年
6 蔡華儉;內(nèi)隱自尊的作用機制及特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福[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林;青少年自尊結(jié)構(gòu)、發(fā)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張麗華;3-9歲兒童自尊結(jié)構(gòu)、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10 蘇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識及其對情緒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敏;小學生同伴接納、友誼質(zhì)量對其人格發(fā)展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t$;中學生學業(yè)成績穩(wěn)定性對自我效能感及自尊影響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婷婷;中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邢同淵;聽覺障礙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教育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白永雷;大學生身體自尊、人際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周麗平;問題學生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其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段桂英;高職、高專學生的內(nèi)隱自尊、外顯自尊及自尊提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羅成山;青少年自尊結(jié)構(gòu)與應對策略選擇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愛青;賭博任務下聾生情感決策特點的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10 景睿;城區(qū)小學生生活質(zhì)量影響因素的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分析[D];濰坊醫(yī)學院;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長岷,劉邦惠;幼兒自尊心和自卑感發(fā)展的調(diào)查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黃敏兒;自尊的本質(zhì)[J];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3 崔婷婷;南京市中學生自尊心調(diào)查與分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4 劉春梅;初中生自尊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教育);2002年04期
5 張靜;自尊問題研究綜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6 張麗華;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研究綜述[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03期
7 陳陳;家庭教養(yǎng)方式研究進程透視[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8 許穎;淺談兒童自尊心的發(fā)展及其培養(yǎng)[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劉毅,劉萍;自我尊重簡論[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10 劉毅,張華;自尊問題研究述評[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郎艷;李恒芬;賈福軍;;網(wǎng)絡成癮初中生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及人格特征的相關性[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07年11期
2 鄔俊福;;初中生教養(yǎng)方式、社會支持與網(wǎng)絡成癮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5期
3 王志梅,王婧;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個性影響的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3期
4 劉志軍;陳會昌;王艷;;初中生的家庭環(huán)境與樂觀主義-悲觀主義關系及中介分析[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宋軍;;藏漢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比較研究[J];黑龍江史志;2009年06期
6 趙春梅;楊伯溆;;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初中生電子游戲成癮的影響——基于北京市10個家庭的深度訪談[J];少年兒童研究;2009年08期
7 劉亞洲;魏長禮;洪貴子;;初中生行為問題綜合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9年07期
8 張蕓蕓;;家庭環(huán)境對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9 張蕓蕓;;家庭環(huán)境對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李松;;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與撫養(yǎng)人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J];許昌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賽男;;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假陰性分析[A];華東六省一市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shù)會議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張風華;金星明;沈曉明;張勁松;章依文;吳皓;;聽力障礙嬰幼兒語言、語音及認知的早期干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四次全國兒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王勤;時富枝;;耳聲發(fā)射儀在新生兒聽力篩查中的應用[A];河南省婦產(chǎn)科護理風險管理研討班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秦麗;黃綺薇;杜洪蓉;;住院新生兒聽力障礙病因與干預措施[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圍產(chǎn)醫(yī)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5 汪一棋;鐘興明;陽建國;鄭惠民;方衛(wèi)蘭;徐玨;張琪英;;顱底骨折伴聽力障礙病人的腦干聽誘發(fā)電位變化[A];浙江省醫(yī)學會創(chuàng)傷學分會成立大會暨2009年浙江省創(chuàng)傷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師曉敏;;針刺治療腦癱患兒聽力障礙69例臨床觀察[A];第23屆全國中醫(yī)兒科學術(shù)研討會暨兒科名中醫(yī)講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7 葉金輝;鄒琴;;初中生的自我和諧與社交回避及苦惱的相關性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林明方;郭敏;歐陽鋒;;海南男、女初中學生主觀生活質(zhì)量及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與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王春莉;廖鳳林;;初中生自我概念落差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韓德民;李永新;趙嘯天;鄭軍;劉博;陳雪清;莫玲燕;劉莎;孔穎;張華;王碩;宋妍;;685例多導人工耳蝸植入手術(shù)的經(jīng)驗總結(jié)[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上)[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樊路;淺談新生兒聽力篩查[N];巢湖日報;2006年
2 劉江峰;引起聽力障礙的原因[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3 陳崇學;防聽力障礙從胎兒做起[N];健康報;2006年
4 記者 項錚;專家倡議3月3日為世界愛耳日[N];科技日報;2007年
5 潘躍;首屆國際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大會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07年
6 湖南省兒童醫(yī)院新生兒科主任醫(yī)師 孫正香;為何要對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N];大眾衛(wèi)生報;2005年
7 記者 邱曙東;新生兒聽力障礙:六個月內(nèi)確診干預[N];解放日報;2006年
8 胡德榮;要重視胎兒期聽力障礙預防[N];健康報;2007年
9 記者 伍欣;我國聽力障礙相關社保制度亟須建立健全[N];中國社會報;2007年
10 李釗;別讓美妙音樂磨出耳繭[N];科技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紅霞;影響初中生學業(yè)成績差異的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學習動機內(nèi)化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賀鷺;兒童聽力障礙流行現(xiàn)狀及早期康復遠期效果評價[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4 劉志宏;初中生校園壓力因果模型建構(gòu)與壓力疏導團體輔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5 吳家碧;臺灣省苗栗縣初中生休閑行為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6 陳群;第三種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溫暖;初中生升學指導系統(tǒng)的初步研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何倩;基于需求的初中生非法藥物濫用預防干預模式效果評價[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9 趙梅;婚姻沖突及其對青春期子女的影響[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10 劉曉紅;初中生群體生活經(jīng)驗與社會認知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龔鑫;單親家庭初中生人際交往障礙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高秀君;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干預實驗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陸亞男;影響錦州鐵路子弟校初中生學業(yè)成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4 楊美榮;初中生母親的母性意識與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個性特征的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靜;提高初中生英語聽說能力的策略與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徐淑芹;初中課堂管理中的失范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劉曄;初中生道德學習的特點及德育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8 徐友鳴;初中生學習主體性發(fā)展的調(diào)查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毛巍嶷;初中生自我評價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瑜;初中生的學習情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929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209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