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一代”城市新移民與當?shù)厍嗌倌甑募彝ソ逃隣顩r比較——以上海市為例
本文選題:城市新移民 切入點:家庭教育 出處:《中國青年研究》2008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對80名10-14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以及上海本地121名同齡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進行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1)新移民家庭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顯著低于上海市本地家庭,家庭收入低、父母受教育水平低等社會經(jīng)濟因素直接影響到新移民家庭對子女的成就期望與情感關注;(2)新移民家庭對子女的學歷期望、成就鼓勵、情感理解等顯著低于本地家庭,對子女的控制顯著高于本地家庭,"低期望"、"高控制"、"少情感理解"等養(yǎng)育方式不利于子女的健康發(fā)展;(3)新移民家庭對子女的道德教育顯著弱于本地家庭,新移民的道德發(fā)展值得關注。
[Abstract]:A survey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of 80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aged 10-14 and 121 local adolescents of the same age in Shanghai shows tha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he new immigrant familie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ocal families in Shanghai, and the family income is low.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parents' low level of education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achievement expectations and emotional concerns of the new immigrant families (2) th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achievement encouragement and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immigrant familie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local families. The control of childre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ocal families. The parenting methods such as "low expectation", "high control" and "less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3)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the new immigrant families is significantly weaker than that of the local families.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new immigrants deserves attention.
【作者單位】: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
【分類號】:G7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樹東;;成就動機、家庭影響力及學業(yè)成就的關系研究[J];教育學報;2007年01期
2 答會明;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孩子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02年08期
3 劉寶花,黃悅勤,宋燕華,張津萼;父母養(yǎng)育方式及其影響因素與神經(jīng)癥關系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年03期
4 沈鑒清;吳惠娟;趙梅青;;父母養(yǎng)育方式對兒童行為和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年02期
5 蔣獎;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問題關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1期
6 李悠;流動人口家庭環(huán)境對子女道德認知發(fā)展影響的實證研究[J];教育導刊;2003年Z2期
7 楊燦;施琪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親附類型及其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研究[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6年06期
8 李偉梁;流動人口家庭教育問題的影響因素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3期
9 趙娟;流動人口家庭子女教養(yǎng)方式的質(zhì)性研究[J];青年研究;2004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超榮,甘怡群;核心自我評價:一個驗證性因素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2 謝言梅;;家庭教養(yǎng)方式及其與子女心理健康關系研究述評[J];大理學院學報;2006年11期
3 王麗敏,王達,劉愛書,陳曉慧;初中生行為問題的家庭影響因素及其干預對策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年04期
4 沈鑒清;吳惠娟;趙梅青;;父母養(yǎng)育方式對兒童行為和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年02期
5 王平,王勤;中國大學生常見健康問題及其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第一軍醫(yī)大學分校學報;2004年01期
6 馬梁紅,唐崢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與干預的研究現(xiàn)狀[J];華夏醫(yī)學;2004年05期
7 蘇良億,李永華;論互聯(lián)網(wǎng)對青少年品德形成的積極作用[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宋耀武,李寶芬;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中學生自尊的相關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江立華;魯小彬;;農(nóng)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研究綜述[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包蕾萍;桑標;;習俗還是發(fā)生?——生命歷程理論視角下的畢生發(fā)展[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伍業(yè)光;;父母養(yǎng)育方式問卷在中國的應用[A];江蘇民政醫(yī)學2000論文資料匯編[C];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麗華;3-9歲兒童自尊結(jié)構、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2 徐浙寧;2-5歲超常兒童對數(shù)的認知及其策略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曾守錘;學前兒童現(xiàn)實性監(jiān)測發(fā)展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左志宏;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困難的認知加工機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席居哲;基于社會認知的兒童心理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胡明;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簡易篩查量表的編制及其篩查參考值、影響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改;大學生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其心理健康的關系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2 魏峰;大學生人格五因素及其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3 袁素瑛;中專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相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4 黃勤錦;青年男性服刑人員的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人際信任和應對方式的關系[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曾榮俠;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與應對方式、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6 趙國軍;穆斯林中學生自我概念中宗教意識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靜;行為問題兒童的家庭動力學特征及團體系統(tǒng)家庭治療[D];昆明醫(yī)學院;2004年
8 程濤;大學生認知方式及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應對方式之間關系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陳琳;小學兒童情緒認知的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溫暖;斯坦!饶沃橇α勘淼谒陌娴脑囉醚芯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莉華;哮喘兒童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情緒狀態(tài)的相關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年02期
2 王麗敏,王達,劉愛書,陳曉慧;初中生行為問題的家庭影響因素及其干預對策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年04期
3 于海英;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成就動機對學力的影響[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馬翠鳳;;中學生學習動機等因素與學業(yè)成就關系的研究[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5年11期
5 張秀閣;農(nóng)村青少年自我意識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年03期
6 張娜;初三學生成就動機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年06期
7 蔣獎;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問題關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1期
8 張仕平;經(jīng)濟型鄉(xiāng)─城流動人口生存狀態(tài)初探[J];人口學刊;1999年02期
9 吳維平,王漢生;寄居大都市:京滬兩地流動人口住房現(xiàn)狀分析[J];社會學研究;2002年03期
10 甘諾,白曉東;中學生學業(yè)成就動機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夏斐 通訊員 黃沖、余文龍;學習型社會帶來家教多元化[N];光明日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洪霖;過云的家,現(xiàn)在的家,未來的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018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160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