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云南省世居25個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獲高等教育機會的差異

發(fā)布時間:2018-01-23 07:41

  本文關鍵詞: 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 高等教育機會 教育公平 出處:《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水平既是衡量一個地區(qū)、一個民族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一個民族和地區(qū)文明進步的標志。本研究基于云南省25個少數(shù)民族人口數(shù)(2003年)和2007年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1604份問卷調研數(shù)據(jù),對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獲得高等教育機會的差異進行了分析,得出了云南省25個少數(shù)民族接受高等教育機會基本相等、民族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民族本身的發(fā)展息息相關等結論。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region and a nation.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population of 25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2003). And in 2007, the survey data of 1604 questionnaires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Yunnan Provi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for minority stud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25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have almost equal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higher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ity itself.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
【基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200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少數(shù)民族高等教育需求差異研究——以云南省世居25個少數(shù)民族為例”(08BMZ036)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G75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教育平等作為教育民主的一個重要方面,伴隨著一個社會的政治民主化程度向前發(fā)展,是教育事業(yè)的價值追求和永恒理想。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的《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政策及其實踐》白皮書指出:“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根本政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建新;董云川;;云南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實證調研[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

2 覃紅霞;沖突與融合:中國少數(shù)民族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思考[J];貴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3 唐瀅;中國少數(shù)民族高等教育機會均等問題探究[J];教育與經濟;2003年02期

4 刀福東,胡發(fā)穩(wěn);云南省25個世居少數(shù)民族受教育狀況分析[J];紅河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志魁;云南貢山縣獨龍族怒族雙語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思考[J];大理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2 周玲;戴志明;;云南少數(shù)民族農科大學生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大理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3 丁慧;;從大理白族民歌傳唱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音樂教育[J];歌海;2007年03期

4 劉額爾敦吐;;澳大利亞高校招生民族傾斜政策及其啟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5 蔣立松;;西南民族教育的文化生態(tài)基礎及研究目標[J];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年01期

6 陳繼揚;張潔;;云南大理白族本主崇拜中的道德與行為規(guī)范教育[J];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年04期

7 孫杰遠;;教育人類學應用之問[J];復旦教育論壇;2011年01期

8 賴小琴;;民族地區(qū)科學素養(yǎng)調查的現(xiàn)狀與前景[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9 吳愛月;;侗族傳統(tǒng)教育與文化傳承[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10 金志遠;;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相整合的民族教育課程知識觀[J];貴州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劉額爾敦吐;;高考民族傾斜政策的回顧與展望[A];“高校招生與憲法平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刀福東;;傣族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回報初探[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趙朝霞;;沿海地區(qū)高校少數(shù)民族學生現(xiàn)狀調查與探析[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姍澤;生育文化的田野調查與教育內涵分析[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嶸;論中國少數(shù)民族勞動者素質技能和社會地位的提高[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3 張雄;西部大開發(fā)與西部少數(shù)民族經濟社會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論綱[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4 孫杰遠;教育促成人力資源生長:西南三地調查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5 李艷紅;東鄉(xiāng)族女教師生涯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任勝洪;現(xiàn)代性與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類學考察與分析[D];西南大學;2008年

7 盧德生;民族文化傳承中的社會教育運行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郭鳳鳴;云南貢山丙中洛鄉(xiāng)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的育人功能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侯阿冰;少數(shù)民族價值觀的結構、特征及變遷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張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再瓊;重慶市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陳忠勇;貴州省畢節(jié)地區(qū)苗族女童教育發(fā)展的背景、現(xiàn)狀和策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何志魁;西部大開發(fā)中貢山縣獨龍族怒族傳統(tǒng)文化保存的教育策略初探[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黃筱瀛;雙語教育態(tài)度與民族文化認同[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李松林;社區(qū)課程資源開發(fā)對學校課程的支持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劉迎春;教育習俗視野下對課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7 雷長康;農村少數(shù)民族教育狀況及其收益分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刀福東;傣族中學生個人高等教育需求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洪雁;民族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陳柳;西北民族地區(qū)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樹義;美國公立中小學校中的文化自尊與多元文化論[J];比較教育研究;1994年02期

2 文東茅;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及畢業(yè)生就業(yè)的影響[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3期

3 張玉林,劉保軍;中國的職業(yè)階層與高等教育機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董云川;張建新;;少數(shù)民族聚居省份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異探討——云南高校實證調研報告[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5 謝作栩,羅奇萍;閩、湘、川3省社會階層高等教育機會差異的初步調查[J];教育與經濟;2004年03期

6 ;新中國少數(shù)民族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訪中央民族大學哈經雄教授[J];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7 成燕燕;文化差異對哈薩克族同志學習漢語詞語的干擾[J];民族教育研究;1994年01期

8 哈斯巴根;我國少數(shù)民族高等教育現(xiàn)狀及展望[J];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9 王軍;世界跨文化教育理論流派綜述[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10 何波;論民族教育課程構建的理論框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肖芳;郭智榮;;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探析[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08年06期

2 張鈺;陳大華;許有軍;;我國社會經濟環(huán)境與高等教育公平[J];世紀橋;2007年08期

3 樊文艷;;中國高等教育的“公平”現(xiàn)狀探討[J];成功(教育);2009年07期

4 孔龍;;淺析家庭背景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影響[J];宿州學院學報;2010年12期

5 陳加榮;;構建和諧社會視角下高等教育公平的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6 黃陽;楊愛民;;獨立學院對教育公平的影響及對策[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7 姚文清;;教育公平——戰(zhàn)后英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及其啟示[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

8 謝凡;劉禹宏;;公平視域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三方博弈分析[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年02期

9 鄧雙喜;歐小軍;;美國少數(shù)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發(fā)展評析及其啟示[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10 征玉韋;;高校招生名額分配區(qū)域性差異合理嗎?——與反對中國政法大學改革者商榷[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麗;;論因材施教與課堂教育公平[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2 丘利進;;淺論教育公平與民辦教育[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3 肖明華;冶進海;;民辦學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諧作用[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4 肖明華;冶進海;;民辦學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諧作用[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5 劉麗;;因材施教與課堂教育公平矛盾嗎?[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6 張靜;陳卉;;從點滴做起,實現(xiàn)教育公平[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7 楊璐情;;教育公平是一種力量[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8 張丹霞;;克服馬太效應 實現(xiàn)教育公平[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張彤華;;教育公平與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10 周琴;;由海南“高考移民”說起——透視我國高考招生政策[A];和諧高考 陽光招生——《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鳳凰衛(wèi)視主持人 梁文道;精英的機會還不夠多[N];南方周末;2009年

2 ;關注教育公平[N];大連日報;2005年

3 梁發(fā)芾;城鄉(xiāng)考生比例是衡量教育公平的尺度[N];中國經濟時報;2004年

4 董健;奧巴馬的“禮單”與人類的公平夢想[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5 本報記者 胡洪月;教育公平[N];河北農民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馬小麗;努力實現(xiàn)教育公平均衡和諧發(fā)展[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9年

7 本報特約記者 周兆軍;期待教改新局促進教育公平均衡發(fā)展[N];中國改革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倪蔚薇;教育公平,看高位均衡[N];無錫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劉淼;縱深推進素質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N];青島日報;2009年

10 張文銓;推動教育先行促進教育公平[N];閩北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紅霞;社會階層與高等教育機會均等的相關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師東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3 王振存;文化視閾下城鄉(xiāng)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金學官;中國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文化適應的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2年

5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吉林大學;2005年

6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劉幼昕;學生資助制度的責任倫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邱偉華;公共教育與收入差異[D];復旦大學;2007年

10 劉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彥宏;和諧社會視野中的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楊燦;中國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分析[D];廈門大學;2006年

3 章麗娟;我國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責任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4 王萌;教育公平視角下高等教育成本補償機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潤洲;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公平問題的理論探討[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6 任榮;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育公平[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7 史湘琳;基礎教育公平問題的非經濟因素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徐芳;我國高等教育成本補償制度中的教育公平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9 汪放;教育公平視野下我國特殊教育立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尤琛;父輩社會分層對子代教育公平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4570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14570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d80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