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shù)民族女子高等教育歷史發(fā)展探析
本文關鍵詞:中國少數(shù)民族女子高等教育歷史發(fā)展探析
更多相關文章: 少數(shù)民族女子 高等教育機會 教育機會均等 歷史發(fā)展 中國少數(shù)民族 少數(shù)民族學生 人口比例 高等學校 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 大學畢業(yè)生
【摘要】:少數(shù)民族女子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發(fā)展中國少數(shù)民族女子高等教育,對于促進少數(shù)民族及其地區(qū)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本文以漢族女子、全國女性及少數(shù)民族男子作為參照物,以教育機會均等為突破口,揭示兩次人口普查之間少數(shù)民族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特點與存在問題,并進行原因探析和對策研究。
【作者單位】: 貴陽學院
【分類號】:G759.2
【正文快照】: 一、中國少數(shù)民族女子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歷史較短,但成就巨大歷史上,中國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一樣,也有自己的民族高等教育。例如中世紀以后以“格西”學位制為代表的西藏寺院教育,清光緒三十年(1908年)建立的滿蒙高等學堂,1924年維吾爾族等在新疆成立的俄文法政專門學校等[1](P44)。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思正;關于建立民族學科文獻信息中心網絡的構想[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5年04期
2 吳愛月;;侗族傳統(tǒng)教育與文化傳承[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3 王鐵志;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民族綱領和政策——中國共產黨民族綱領政策形成和發(fā)展研究之八[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0年03期
4 周傳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與社會和諧[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2年03期
5 雷海;淺談城市民族問題[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2年04期
6 許可峰;;我國民族教育政策基本理論研究述評[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7 王鐵志;新中國民族政策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和時代特點[J];民族研究;1999年05期
8 王石星,王禮生;試析新中國歷部憲法的民族原則[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9 羅東山;當代中國的扶貧開發(fā)[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10 良警宇;從封閉到開放:城市回族聚居區(qū)的變遷模式[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胡克夫;;試論新中國社會主義衛(wèi)生事業(yè)和防疫體系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李培春;西南民族地區(qū)高等醫(yī)學教育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2 林鈞昌;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民族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3 楊世寧;西南軍政委員會與建國初期西南區(qū)的政權接管[D];四川大學;2005年
4 潘啟富;中國民族地區(qū)教育行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溫軍;民族與發(fā)展:新的現(xiàn)代化追趕戰(zhàn)略[D];清華大學;2001年
6 張洪生;教育選擇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蔡瓊;中國民族院校發(fā)展中的文化轉型[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8 韓彥東;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口較少民族地區(qū)扶貧開發(fā)政策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鮮華;延邊朝鮮族高中理科教育研究[D];延邊大學;2003年
2 胡迪雅;民族高等教育與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3 仇艷艷;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若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劉智;試論明朝政府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儒學教育的政策措施[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張虹;基礎教育中的民漢合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蘇日娜;蒙語授課基礎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與趨勢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7 龍葉先;苗族刺繡工藝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8 郭華華;苗族科技文化背景與科學素質教育的探討[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9 吳日娜;少數(shù)民族高等教育的二重性[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10 吳靈芝;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對蒙古族文化變遷的影響[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樹范;;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結構和職能[J];黑龍江高教研究;1984年02期
2 蘇真;《高等教育比較考察》介紹[J];教師教育研究;1989年06期
3 曹自力;;泰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政策述評[J];高教探索;1990年04期
4 姜相志;;社會分層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影響[J];青年研究;1992年12期
5 W·約翰·墨根 ,于鴻博;英國大學成人教育的歷史與現(xiàn)狀[J];中國成人教育;1993年02期
6 范安平;美國高校的經費籌措及其借鑒意義[J];上饒師專學報;1994年03期
7 鐘以俊;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成人高等教育產業(yè)的發(fā)展[J];中國電力教育;1994年03期
8 楊銳;發(fā)展中國家高教發(fā)展中的問題和出路[J];高教探索;1994年03期
9 陳學飛;二戰(zhàn)以來美國高等教育民主論思想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10 馮大生;對“自考熱”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1995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曉宇;;中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理論與實踐[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北京大學論文集[C];2004年
2 黎吉秀;;對我國西部教育公平問題與政府職責的認識與思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烽;;高中階段何以成為獲得普通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瓶頸[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郭叢斌;閔維方;;家庭經濟和文化資本對子女教育機會獲得的影響[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金子元久;竇心浩;;高等教育大眾化與機會均等——理論分析與中日比較[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金子元久;劉文君;;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政治經濟學——日中比較[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林秀蓮;史秋衡;;研究型高校本科生學習成績的城鄉(xiāng)差異分析——以XX大學為個案[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馬永霞;;主體利益沖突下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危機[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張曉鵬;;科學的教育決策離不開教育經濟學分析——《高等教育的經濟分析與政策》簡介[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張揚;應若平;;論我國高等教育成本補償屬地化的負面效應[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練玉春;低齡留學也有客觀原因[N];光明日報;2000年
2 記者 董洪亮;逾十分之一適齡青年進入高校[N];人民日報;2000年
3 高勝德;高等教育——想說愛你不容易[N];亞太經濟時報;2000年
4 張永平 編譯;服務弱勢群體的阿拉伯開放大學[N];科學時報;2001年
5 郄海霞編譯;跨國高等教育面臨的危機[N];科學時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董洪亮;保障高等教育機會平等[N];人民日報;2001年
7 秦天偉;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支援西部 教育項目在陜師大啟動[N];陜西日報;2001年
8 汪永銓(作者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教育如何運行[N];中國教育報;2002年
9 東北農業(yè)大學校長 李慶章;關于發(fā)展高等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2年
10 ;數(shù)百億高等教育補貼誰受益[N];經濟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紅桃;國家助學貸款運行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茍人民;高等教育領域的平等權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3 徐穎;基于學生利益的我國高校收費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曹晶;教育社會分層功能的弱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曉波;教育公平觀視野下的高等教育分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2 鄧光平;重慶高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受教育機會問題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李云芳;戰(zhàn)后發(fā)達國家高等教育機會平等進程分析[D];蘇州大學;2004年
4 徐向華;教育機會不平等與收入差距擴大的相關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5 蔡艷梅;高校學生資助方式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刀福東;傣族中學生個人高等教育需求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程跟鎖;西北師范大學少數(shù)民族貧困生資助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景婷;階層資本對子代高等教育獲得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9 黃慶峰;“高考移民”及其背后的制度原因探討[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劉海燕;社會分層視野下的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均等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2521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125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