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教養(yǎng)方式 兒童家長 控制源 自我效能感 本地兒童 文化程度 受教育程度 父母教養(yǎng) 機遇
【摘要】:本研究采用父母教養(yǎng)控制源量表(PLOC)對351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本地兒童父母教養(yǎng)方式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外來務工人員和本地家長在效能感、子女對家長生活的控制及家長對機遇的信念等因素上差異顯著。
【作者單位】: 溫州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教養(yǎng)方式 兒童家長 控制源 自我效能感 本地兒童 文化程度 受教育程度 父母教養(yǎng) 機遇
【基金】: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07研究課題成果(批準號:07B52)。
【分類號】:G78
【正文快照】: 1引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口由農村流向城市,由不發(fā)達地區(qū)流向發(fā)達地區(qū)。國家統(tǒng)計局有關資料顯示[1],中國目前有超過1億的農民在城里打工,這個數(shù)字今后每年還要增加3000萬左右,隨著父母進入城市的流動兒童接近2000萬,已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城鄉(xiāng)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程福蒙;柯洪霞;;關于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再審視[J];教育探索;2006年08期
2 陳美芬;;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01期
3 張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與父母教育方式的關系──不同群體間的一致性與差異性[J];心理科學;1998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長好,鄒泓;依戀研究述要[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2 許有云;兒童心理理論與兒童道德發(fā)展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李愛華;中專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年05期
4 辛世敏,郝春東;兒童自我概念與學業(yè)成就關系的研究綜述[J];北方論叢;2003年05期
5 侯愛民;國內兒童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綜述[J];濱州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6 王建新,劉蘭花,褚會英;不同類型家庭中學生行為問題狀況調查[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7 嚴以德;;職校學生自尊、自我效能感與應付方式的研究[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8 孫麗巖;經濟管理者的職業(yè)心理、行為方式與組織績效[J];長春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9 萬黎;論自尊與健全人格的關系[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李祚山,唐加祥,趙楠;轉型期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研究[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祿小平;;對幼兒有效道德認識建構的思考[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2 方芳;;區(qū)域活動中幼兒自控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3 楊麗珠;張麗華;;3~9歲兒童自尊結構研究[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4 李序科;;家庭因素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5 王軍;;工科院校大學生自我和諧感與人際交往能力的關系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6 韓德民;;個性意識、想象力與同情心——有關美育屬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諧社會中的美學與高校美學教育”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杜麗麗;;音樂心理劇對流浪兒童自尊水平干預的研究[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華儉;內隱自尊的作用機制及特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馮夏婷;關于3-7歲攻擊性兒童的社會認知發(fā)展狀況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李聞戈;工讀學生攻擊性行為社會認知特點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張林;青少年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野;3-12歲兒童個性結構、類型及發(fā)展特點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麗華;3-9歲兒童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7 張旭;漢語幼兒心理理論與語言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丁海東;兒童精神:一種人文的表達[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于松梅;兒童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的認知特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燕;親子關系的教育哲學分析[D];蘇州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鴻雁;視障兒童與正常兒童自我概念和個性的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李改;大學生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其心理健康的關系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3 徐璇;國外兒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評[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4 魏峰;大學生人格五因素及其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5 孫志鳳;高中生自尊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6 蔣強;漢族、回族、藏族和維吾爾族大學生心理健康觀和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7 王美萍;父母教養(yǎng)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權威觀/行為自主期望與親子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谷傳華;小學生欺負與人格傾向關系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劉在花;學習困難兒童自我定向、友誼質量、孤獨感的特點及其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10 竇剛;11-18歲學生性格的結構和類型的實證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石人炳;;美國關于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與實踐[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2 羅敏,高源;建筑工地外來務工人員心理衛(wèi)生狀況調查[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4年01期
3 張文新;初中學生自尊特點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1997年06期
4 席居哲,桑標,鄧賜平;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家庭生態(tài)系統(tǒng)特點研究[J];心理科學;2004年01期
5 王東宇,王麗芬;影響中學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2期
6 黃愛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05期
7 錢銘怡,,夏國華;青少年人格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6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泉久 ,蔣培德;性格與環(huán)境[J];比較教育研究;1984年02期
2 唐本予;;個案研究法[J];上海教育科研;1984年05期
3 李合龍;生活方式與人口再生產[J];中州學刊;1986年01期
4 周東蘇,黎屏雅;小學生自理能力初探[J];教育導刊;1987年05期
5 王書荃;張佩瑛;;不同教養(yǎng)環(huán)境與獨生子女性格和智力發(fā)展的關系[J];教育理論與實踐;1987年05期
6 李安民;現(xiàn)代西方民族性研究理論試析[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1988年10期
7 周立順;;獨生子女教育中急待解決的問題[J];上海教育科研;1988年04期
8 俞偉;;幼兒教育科研方法 三、個案法[J];早期教育(教師版);1989年03期
9 施燕;父親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J];幼兒教育;1990年04期
10 倪冰如 ,趙赫;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必然性及其途徑[J];幼兒教育;199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曉紅;張建英;;家庭環(huán)境與幼兒心理健康[A];’96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大會學術講演與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2 楊麗珠;楊春卿;;幼兒氣質與母親教養(yǎng)方式的選擇[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3 侯靜;陳會昌;;在家庭自由游戲和拼圖游戲中的母子互動:特點、類型及相關因素[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4 弋鵬;;西部地區(q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及影響因素的分析[A];山東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提要匯編[C];2002年
5 朱秀原;;幼兒攻擊行為干預的個案研究[A];山東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提要匯編[C];2002年
6 張青;王育;;幼兒攻擊性行為減少的個案研究[A];山東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提要匯編[C];2002年
7 韓曉書;;拓寬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間[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8 郝潔;;蹲下身來和孩子講話[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9 黃文武;金嶸;陳宏;徐惠琴;鄭榮遠;邵蓓;黃海波;鄒長林;鄒有林;周祖木;;抽動障礙發(fā)病危險因素的主成分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10 張鐵英;薛慧英;葛鑫;;102例神經癥的臨床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德志;選購玩具的四大原則[N];中國國門時報(中國出入境檢驗疫報);2000年
2 郭美玲;肥胖男孩易乳腺發(fā)育[N];健康報;2000年
3 楊利昆;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fā)展[N];山東科技報;2000年
4 湘雅二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 姜美俊;花季女孩緣何憔悴[N];大眾衛(wèi)生報;2001年
5 《中國幼兒教育周刊》編輯部;今日,我們怎樣做父母[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6 劉文;論兒童氣質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互作用[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7 劉炎;我國傳統(tǒng)兒童觀的特征及其影響[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8 浙江江山 毛敢軍;教師應重視離異家庭幼兒的教育[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9 湖南省心理衛(wèi)生中心 諶益華;家庭教育方式與兒童個性[N];大眾衛(wèi)生報;2002年
10 金柯 莊玉興;上海戶灣區(qū):上門送早教[N];中國婦女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文;3~9歲兒童氣質發(fā)展及其與個性相關因素關系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麗華;3-9歲兒童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3 王迪;兒童健康信息認知的“知溝”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改;大學生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其心理健康的關系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2 胡金生;2~4歲幼兒的不服從行為和母親教養(yǎng)方式[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3 王美萍;父母教養(yǎng)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權威觀/行為自主期望與親子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萬禮修;中學生問題行為與人格特征、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李學容;離異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問題及輔導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沈蕙;回族傳統(tǒng)教育觀念與西北回族幼兒教育實踐[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7 陳麗娜;兒童青少年感覺尋求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高紅;中小學學習困難學生的焦慮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父母人格之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楊美榮;初中生母親的母性意識與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個性特征的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楊梅菊;農村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其人格的相關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1223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112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