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兒童基本顏色命名和分類研究
本文關鍵詞:智障兒童基本顏色命名和分類研究
【摘要】:對低、中、高年級智障兒童進行了11種基本顏色的命名和分類研究。結果表明:⑴智障兒童顏色命名的正確率隨著年級增長而提高,命名的先后次序為:紅、黑、白、黃、綠、藍、紫、橙、粉紅、灰和棕。⑵低年級智障兒童顏色片分類中出現(xiàn)“亮色/暗色”和“彩色/無彩色”維度;中年級智障兒童顏色片分類中出現(xiàn)了“互補色/非互補色”和“單色/雜色”維度;高年級智障兒童顏色片分類中出現(xiàn)了“互補色/非互補色”和“亮色/暗色”維度。⑶智障兒童可以根據(jù)明度對顏色分類,語言影響智障兒童的顏色分類。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系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系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系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系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啟智學校
【關鍵詞】: 智障兒童 顏色命名 顏色分類
【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05JZD00034)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團隊項目(06200524)。
【分類號】:G764
【正文快照】: 1引言正常兒童出生后約4個月就能分辨紅、藍、綠、黃四種顏色[1]。但顏色命名能力發(fā)展則要經(jīng)歷較長時間。顏色命名是顏色認知在語言上的體現(xiàn)。這種能力不僅依賴兒童的語言發(fā)展,還與兒童對顏色的抽象、概括能力有關。Preyer表明,正常兒童2歲時對顏色命名猶豫不決,3歲時能較有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林仲賢,張增慧,孫家駒,武連江,閆新中;弱智兒童顏色命名能力的發(fā)展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5期
2 廣州市越秀區(qū)培智學校廣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聯(lián)合課題組;弱智兒童左右概念的測試研究[J];教育導刊;2002年Z1期
3 張積家,林新英;大學生顏色詞分類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1期
4 張增慧,林仲賢;學前兒童顏色命名及顏色再認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1982年02期
5 林仲賢,張增慧,陳美珍;北京地區(qū)與香港地區(qū)4-5歲幼兒顏色命名能力發(fā)展比較[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5年01期
6 劉春玲,馬紅英,楊福義;弱智兒童對詞匯理解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0年06期
7 王順妹;弱智兒童與正常兒童數(shù)概念發(fā)展水平的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3年01期
8 張積家,陳月琴,謝曉蘭;3~6歲兒童對11種基本顏色命名和分類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5年03期
9 張啟睿;和秀梅;張積家;;彝族、白族和納西族大學生的基本顏色詞分類[J];心理學報;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劉春玲;弱智兒童語言獲得的研究[J];心理科學;1999年05期
2 楊福義,劉春玲;中重度弱智兒童詞匯表達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1年06期
3 李佳,蘇彥捷;納西族和漢族兒童情緒理解能力的發(fā)展[J];心理科學;2005年05期
4 林仲賢,張增慧,韓布新,傅金芝;3—6歲不同民族兒童顏色命名發(fā)展的比較[J];心理學報;2001年04期
5 李富洪,李紅,陳安濤,馮廷勇,高雪梅,張仲明,龍長權;物體顏色與質地相似度對幼兒歸納推理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5年02期
6 張啟睿;和秀梅;張積家;;彝族、白族和納西族大學生的基本顏色詞分類[J];心理學報;2007年01期
7 張積家,陳月琴,謝曉蘭;3~6歲兒童對11種基本顏色命名和分類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5年03期
8 鄭靜,馬紅英;弱智兒童語言障礙特征研究綜述[J];中國特殊教育;2003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侯立睿;古漢語黑系詞疏解[D];浙江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吳劍飛;漢語唐氏綜合癥兒童語言和記憶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彥;游牧民族顏色詞的文化認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3 劉慧;規(guī)則空間模型在留學生漢語顏色詞掌握模式診斷中的應用[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4 陳臻輝;4-5歲弱智兒童的言語交流行為:在母子互動中的語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淑慧;智障學生語言障礙類型調查及訓練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逢春;論漢語顏色詞的人文性特征[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2 吳世雄,陳維振,蘇毅林;顏色詞語義模糊性的原型描述[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于逢春;論民族文化對顏色詞的創(chuàng)造及其意義的影響[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5期
4 張積家,和秀梅;納西族親屬詞的概念結構——兼與漢族親屬詞概念結構比較[J];心理學報;2004年06期
5 楊杰宏;納西族黑白色彩崇拜[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6 張積家,陳月琴,謝曉蘭;3~6歲兒童對11種基本顏色命名和分類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5年03期
7 呂靜,王偉紅;嬰幼兒數(shù)概念的發(fā)生的研究[J];心理科學;1984年03期
8 張積家,林新英;大學生顏色詞分類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1期
9 楊治良,葉奕乾,祝蓓里,高月梅,李敏;再認能力最佳年齡的研究——試用信號檢測論分析[J];心理學報;1981年01期
10 陳萍,許政援;兒童最初詞匯的獲得及其過程[J];心理學報;1993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曦;漢語多詞素詞的心理表征和加工機制的心理學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亞娣;;多動智障兒童入學行為習慣訓練[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2 郭昱;;淺談智障兒童的教育和培養(yǎng)[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3 王思陽;;智障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李艷麗;;淺談如何對智障兒童提高計算教學的效率[J];新課程(中);2011年05期
5 文冰;;試探智障兒童英語教學的開展策略[J];教育導刊;2011年07期
6 王曦;梁艷;王穎;李寅帆;;智障兒童體育游戲教學法及其編排原則簡析[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高超;;活動教學讓智障兒童識字課堂“活”起來[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8 高超;;活動教學讓智障兒童識字課堂“活”起來[J];教師;2011年20期
9 董洪柳;;智障孩子應從生活中提升學習語文的能力[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年09期
10 蔡雪霞;;創(chuàng)建和諧靈動的培智語文課堂[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榮建;;國內智障兒童性教育探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八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2 黃小紅;;談音樂治療在智障兒童領域的應用[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廖小利;;怎樣培養(yǎng)智障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鄭小冰;;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5 葉瑞苗;;智障兒童識字教學策略研究[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胡斌;;藝術治療在智障及孤獨癥兒童美術教育活動中的實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七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7 管春平;;淺談智障兒童語言交往能力的訓練[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張曉青;;如何培養(yǎng)智障兒童的音樂興趣[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9 閆燕鳴;;剪紙訓練可以讓智障兒童心靈手巧[A];第七屆北京青年科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3年
10 楊紅松;朱慧;陳蓮俊;;珠心算在中重度智力落后兒童教學實踐中的作用研究[A];中國珠算心算協(xié)會學術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何曉詩;《哥哥,,誰帶你回家》賀歲檔呈現(xiàn)愛心[N];中國電影報;2008年
2 記者 翟艷萍;關愛智障兒童發(fā)展慈善事業(yè)[N];蚌埠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錢瑋玨;智障兒童上課特教助理陪同[N];南方日報;2009年
4 蘄春縣特殊教育學校 田秋容;智障兒童教育應注意的問題[N];黃岡日報;2010年
5 記者 朝魯門;國家殘聯(lián)驗收組來我盟驗收智障兒童養(yǎng)護項目[N];錫林郭勒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毛莉;日本智障兒童出演電視劇[N];中國文化報;2011年
7 王詠梅;讓智障兒童的成長更輕松[N];中國教育報;2002年
8 記者 單小書;智障兒童有個溫暖的家[N];撫順日報;2009年
9 周靜;智障兒童要不要特殊教育?[N];廣州日報;2004年
10 記者 胡殿芳;突降寒流 熱心商家給智障學校送被子[N];新鄉(xiāng)日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施春玉;融合運動對學齡期智障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超;智障兒童社會化的社會工作介入[D];吉林大學;2012年
3 劉淑霞;藝術治療對提升智障兒童交往能力的研究[D];山東藝術學院;2011年
4 高珊;中度智障兒童家庭功能及與其適應行為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東青;音樂治療對智障兒童情緒障礙的干預研究[D];山東藝術學院;2011年
6 喬梁;關于智能障礙教育的課程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邱潔;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社會技能訓練架構探索及干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謝燮;智障兒童音樂教育的價值及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郭玲;蒙臺梭利智障兒童感官教育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吳邊;關愛的尺度[D];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
本文編號:10746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107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