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嚴厲管教的代際傳遞
本文關鍵詞:父母嚴厲管教的代際傳遞
【摘要】:父母管教方式的代際傳遞是指親代有意或無意地在心理上影響子代管教態(tài)度和行為的過程。文章首先從社會學習理論、依戀理論和氣質模型三個方面對父母體罰和身體虐待兩種嚴厲管教的代際傳遞進行了理論解釋,然后進一步深入探討了代際傳遞的行為、認知和情緒機制,最后指出了已有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和對未來的展望。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嚴厲管教 父母體罰 身體虐待 代際傳遞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學前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生理機制”(31400894)
【分類號】:G78
【正文快照】: 體罰和身體虐待是父母對兒童實施的兩種較為嚴厲的管教方式。早在19世紀許多研究者就發(fā)現(xiàn),父母對兒童實施的體罰或虐待會對兒童的身體、行為及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產(chǎn)生眾多短期或長期的消極影響,如攻擊行為的增加、焦慮抑郁水平的上升、親子關系質量的下降、自尊水平的降低、成年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邢曉沛;張燕翎;王美芳;;父母體罰的代際傳遞:體罰態(tài)度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藺秀云;李文琳;李澤;王中會;范騰燕;劉楊;;對立違抗兒童家庭問題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2 劉暢;伍新春;陳玲玲;邢學瑋;;幼兒父母的原生家庭對其協(xié)同教養(yǎng)的影響:人際間變量及性別一致性的調節(jié)作用[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3 Jay Belsky;;早期經(jīng)驗對繁衍策略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英文)[J];心理學報;2007年03期
4 閻書昌;;俄勒岡社會學習中心反社會行為預防與干預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7年04期
5 劉莉;王美芳;邢曉沛;;父母心理攻擊:代際傳遞與配偶對代際傳遞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3期
6 邢曉沛;張燕翎;王美芳;;父母體罰的代際傳遞:體罰態(tài)度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年06期
7 林瑤;吳和鳴;施琪嘉;;創(chuàng)傷的代際傳遞[J];心理科學進展;2013年09期
8 李想;鄭涌;孟現(xiàn)鑫;李鵬;李紅;;成人對嬰兒哭聲的反應及其腦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3年10期
9 張興慧;董愛波;王耘;;母親與子女主觀幸福感的代際傳遞:教養(yǎng)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邢曉沛;父母體罰的變化趨勢、影響因素及與兒童青少年問題行為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方薈;父母體罰的代際傳遞:學前兒童氣質的調節(jié)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夏雨涵;初中生完美主義、能力理論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李想;哭聲的嬰兒圖式效應及其影響機制[D];西南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邢曉沛;王美芳;;父母對體罰的態(tài)度與其體罰行為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清;;就業(yè)中的“代際傳遞效應”[J];同舟共進;2005年10期
2 李曉明;;農民貧困代際傳遞的負面影響[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3 李昕;;我國農村貧困代際傳遞的機制分析[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邢曉沛;張燕翎;王美芳;;父母體罰的代際傳遞:體罰態(tài)度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年06期
5 成偉;牛喜霞;遲丕賢;;社會資本代際傳遞之研究[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6 李曉明;;出生貧困就永遠貧困嗎?——國外學者關于“貧困代際傳遞”的理論分析[J];黑龍江史志;2008年06期
7 林福美;向黎明;陳全功;;山區(qū)少數(shù)民族貧困代際傳遞研究——以宣恩縣為例[J];民族論壇;2014年02期
8 陳文江;楊延娜;;西部農村地區(qū)貧困代際傳遞的社會學研究——以甘肅M縣四個村為例[J];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9 ;觀點舉要[J];江漢學術;2013年03期
10 馬新;;教育公平對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作用[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祝建華;;緩解城市低保家庭貧困代際傳遞的政策研究[A];2011年浙江省社會學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邢曉沛;王美芳;孔屏;;父母體罰的代際傳遞:體罰態(tài)度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陳銀娥;;社會福利制度反貧困的新模式——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視角[A];外國經(jīng)濟學說與中國研究報告(2011)[C];2010年
4 杜薇;;廣東省居民收入差異的代際傳遞效應[A];當代港澳研究·第12輯[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劉振江;優(yōu)先教育投入 防止貧困代際傳遞[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李龍飛 實習生 韋林鹿;阻止:貧困代際傳遞[N];陜西日報;2014年
3 陳曉星 大學老師;警惕社會羞辱的代際傳遞[N];東莞日報;2010年
4 南望杉;不怕財富合法傳承 就怕權力代際傳遞[N];檢察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明海英;多學科合作應對貧困代際傳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6 孫立忠等;家庭背景決定就業(yè)?[N];東方早報;2005年
7 新華社記者 白靖利 呂夢琦;虐童事件頻發(fā)背后是幼教發(fā)展欠賬[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8 徐麗萍 王小林 中國國際扶貧中心;消除兒童貧困繞開“貧困的陷阱”[N];中國社會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李曉明;湘桂黔邊山區(qū)少數(shù)民族農民貧困代際傳遞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卿章艷;基于生計資本視角下的農村貧困代際傳遞[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秦麗楠;依戀代際傳遞的內容和機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肖斌;我國農村貧困代際傳遞問題[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劉鳳鳴;我國農村社會資本與貧困代際傳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趙蘭;西北農村貧困代際傳遞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7 劉艷艷;以貧困代際傳遞探析我國轉型期青年的生存狀態(tài)[D];西北大學;2012年
8 馬露露;連片特困地區(qū)貧困代際傳遞的社會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618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76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