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泥與稻殼的摻燒及灰的高值化利用
發(fā)布時間:2021-10-19 18:39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節(jié)能減排的重視,對于煤炭的清潔利用要求更加嚴格。同時由于我國原煤質量較差,便通過洗選原煤來得到質量更加好的煤炭。原煤經過分選之后得到的副產物便是煤泥,煤泥具有高水分,高灰分,高粘性,低熱值的特點,導致其利用難度大。稻殼作為農業(yè)生產中的廢棄物,同時也是一種優(yōu)秀的可再生能源,揮發(fā)分含量高,著火快。但純燒稻殼已引起鍋爐結渣問題。稻殼和煤泥混合燃燒能否兼具二者之優(yōu)勢。因此,本文將采用煤泥與稻殼進行共燃,通過各項試驗的進行以及測試手段,對煤泥與稻殼及其混合物的燃燒特性、氣體產物和物相變化規(guī)律進行相關研究。同時對煤泥灰制取白炭黑和粉煤灰制取水泥進行了探究。按照一定摻混比對煤泥和稻殼進行混合,通過熱重試驗,了解煤泥、稻殼及混合物的燃燒特性,并采用綜合燃燒指數(shù)評價各樣品的燃燒性能,以及升溫速率對樣品失重的影響;旌衔镏械練け壤秊40%時平均活化能最低,Coasts-Redfern積分法得出的計算值為31.18 k J/mol,DAEM-Miura積分法得出的計算值為111 k J/mol,且都低于兩組分單獨燃燒時的平均活化能。通過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燃燒后的氣體可得,添加稻殼后,混合樣...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熱重分析儀本文采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和熱重分析儀的氣體出口相接,檢測燃燒時產生的氣體,加以分析樣品的燃燒特性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工學碩士學位論文-10-中紅外、近紅外多波段測量。圖2-2為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圖2-2紅外光譜儀2.2.2摻燒試驗臺煤泥與稻殼的可視化試驗在摻燒試驗臺上進行,圖2-3是摻燒試驗臺的系統(tǒng)圖。試驗臺系統(tǒng)主要由水平管式爐、實時稱重系統(tǒng)、同步視頻系統(tǒng)、實時測溫系統(tǒng)和一些附件組成。水平管式爐和高清攝像機放置在可左右移動的滑塊之上,可保證攝像系統(tǒng)和管式爐能同時移動。實時稱重系統(tǒng)和實施測溫系統(tǒng)放置于水平管式爐旁的光學平臺上,光學平臺能實現(xiàn)減弱地面震動的功能,以保證試驗時稱重系統(tǒng)不受外界的干擾。圖2-3試驗臺系統(tǒng)圖2.2.2.1水平管式爐及配氣系統(tǒng)水平管式爐是試驗臺的核心部件,是為試驗提供熱源的。水平管式爐由加熱材O2N2配氣系統(tǒng)高清攝像機稱重裝置氣體預熱器溫度控制器光學平臺滑塊導軌溫度巡檢儀
水平管式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分散納米沉淀白炭黑的制備[J]. 張娟,楊?,王超,王百年,周金剛. 無機鹽工業(yè). 2018(05)
[2]基于分布式活化能模型的污泥熱解特性研究[J]. 馬秋娜,姬愛民,李海英. 節(jié)能. 2017(09)
[3]微型流化床內松木屑和煤泥等溫混合熱解特性[J]. 李天濤,郭飛強,王巖,郭成龍,董玉平. 化工學報. 2017(10)
[4]我國生物質能研究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分析[J]. 袁振宏,雷廷宙,莊新姝,周桂雄,劉姝娜,楊樹華. 太陽能. 2017 (02)
[5]條滸苔與稻殼混燒過程的TG-MS-FTIR分析[J]. 劉馨琳,曹斌,王爽,紀洪飛,胡亞敏,王謙. 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2)
[6]白炭黑合成工藝研究[J]. 張周赫,張憶,李春山,朱曉輝. 無機鹽工業(yè). 2016(11)
[7]稻殼與不同煤種的混燃特性研究[J]. 杜一帆,于敦喜,吳建群,曾憲鵬,徐明厚. 熱力發(fā)電. 2016(08)
[8]沉淀法超細納米白炭黑的制備[J]. 李東,王芳輝,朱紅.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1)
[9]完全以工業(yè)固廢為原料制備硫鋁酸鹽水泥的研究與應用[J]. 王文龍,田偉,段廣彬,張秀芝,王華,周立志,王鵬. 水泥工程. 2015(06)
[10]回收硫酸用于制備白炭黑的研究[J]. 冉龍濤,劉瓊. 硫磷設計與粉體工程. 2015(06)
博士論文
[1]單顆粒煤泥燃燒特性的研究[D]. 周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8
[2]高鋁粉煤灰非晶態(tài)氧化硅高值化利用基礎研究[D]. 朱干宇.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2016
[3]煤顆粒流化床富氧燃燒機理研究[D]. 卜昌盛.東南大學 2015
[4]稻殼生物質資源的綜合利用[D]. 安冬敏.吉林大學 2011
[5]黃磷爐渣提取白炭黑和磷酸氫鈣的研究[D]. 蘇毅.昆明理工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煤泥、煤矸石和末原煤的動力學分析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分析[D]. 張聰.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2019
[2]煤泥的凝聚結團及燃燒特性[D]. 劉松霖.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8
[3]藻類全組分轉化及其液化改性提質對比研究[D]. 楊世坤.河南理工大學 2018
[4]基于可視化實驗平臺的煤泥爆裂特性研究[D]. 楊大偉.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8
[5]煤泥和玉米秸桿混合燃燒特性研究[D]. 曹希.山西大學 2016
[6]煤灰酸浸提鋁殘渣制備納米白炭黑試驗研究[D]. 韓磊.浙江大學 2016
[7]灰場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和白炭黑[D]. 馬釗.安徽理工大學 2015
[8]生物質混煤燃燒氯析出和脫除的試驗研究[D]. 張樂樂.山東大學 2015
[9]生物質燃燒堿金屬及氯排放特性研究[D]. 謝澤瓊.華南理工大學 2013
[10]稻殼灰的應用研究[D]. 姜信輝.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445408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熱重分析儀本文采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和熱重分析儀的氣體出口相接,檢測燃燒時產生的氣體,加以分析樣品的燃燒特性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工學碩士學位論文-10-中紅外、近紅外多波段測量。圖2-2為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圖2-2紅外光譜儀2.2.2摻燒試驗臺煤泥與稻殼的可視化試驗在摻燒試驗臺上進行,圖2-3是摻燒試驗臺的系統(tǒng)圖。試驗臺系統(tǒng)主要由水平管式爐、實時稱重系統(tǒng)、同步視頻系統(tǒng)、實時測溫系統(tǒng)和一些附件組成。水平管式爐和高清攝像機放置在可左右移動的滑塊之上,可保證攝像系統(tǒng)和管式爐能同時移動。實時稱重系統(tǒng)和實施測溫系統(tǒng)放置于水平管式爐旁的光學平臺上,光學平臺能實現(xiàn)減弱地面震動的功能,以保證試驗時稱重系統(tǒng)不受外界的干擾。圖2-3試驗臺系統(tǒng)圖2.2.2.1水平管式爐及配氣系統(tǒng)水平管式爐是試驗臺的核心部件,是為試驗提供熱源的。水平管式爐由加熱材O2N2配氣系統(tǒng)高清攝像機稱重裝置氣體預熱器溫度控制器光學平臺滑塊導軌溫度巡檢儀
水平管式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分散納米沉淀白炭黑的制備[J]. 張娟,楊?,王超,王百年,周金剛. 無機鹽工業(yè). 2018(05)
[2]基于分布式活化能模型的污泥熱解特性研究[J]. 馬秋娜,姬愛民,李海英. 節(jié)能. 2017(09)
[3]微型流化床內松木屑和煤泥等溫混合熱解特性[J]. 李天濤,郭飛強,王巖,郭成龍,董玉平. 化工學報. 2017(10)
[4]我國生物質能研究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分析[J]. 袁振宏,雷廷宙,莊新姝,周桂雄,劉姝娜,楊樹華. 太陽能. 2017 (02)
[5]條滸苔與稻殼混燒過程的TG-MS-FTIR分析[J]. 劉馨琳,曹斌,王爽,紀洪飛,胡亞敏,王謙. 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2)
[6]白炭黑合成工藝研究[J]. 張周赫,張憶,李春山,朱曉輝. 無機鹽工業(yè). 2016(11)
[7]稻殼與不同煤種的混燃特性研究[J]. 杜一帆,于敦喜,吳建群,曾憲鵬,徐明厚. 熱力發(fā)電. 2016(08)
[8]沉淀法超細納米白炭黑的制備[J]. 李東,王芳輝,朱紅.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1)
[9]完全以工業(yè)固廢為原料制備硫鋁酸鹽水泥的研究與應用[J]. 王文龍,田偉,段廣彬,張秀芝,王華,周立志,王鵬. 水泥工程. 2015(06)
[10]回收硫酸用于制備白炭黑的研究[J]. 冉龍濤,劉瓊. 硫磷設計與粉體工程. 2015(06)
博士論文
[1]單顆粒煤泥燃燒特性的研究[D]. 周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8
[2]高鋁粉煤灰非晶態(tài)氧化硅高值化利用基礎研究[D]. 朱干宇.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2016
[3]煤顆粒流化床富氧燃燒機理研究[D]. 卜昌盛.東南大學 2015
[4]稻殼生物質資源的綜合利用[D]. 安冬敏.吉林大學 2011
[5]黃磷爐渣提取白炭黑和磷酸氫鈣的研究[D]. 蘇毅.昆明理工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煤泥、煤矸石和末原煤的動力學分析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分析[D]. 張聰.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2019
[2]煤泥的凝聚結團及燃燒特性[D]. 劉松霖.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8
[3]藻類全組分轉化及其液化改性提質對比研究[D]. 楊世坤.河南理工大學 2018
[4]基于可視化實驗平臺的煤泥爆裂特性研究[D]. 楊大偉.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8
[5]煤泥和玉米秸桿混合燃燒特性研究[D]. 曹希.山西大學 2016
[6]煤灰酸浸提鋁殘渣制備納米白炭黑試驗研究[D]. 韓磊.浙江大學 2016
[7]灰場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和白炭黑[D]. 馬釗.安徽理工大學 2015
[8]生物質混煤燃燒氯析出和脫除的試驗研究[D]. 張樂樂.山東大學 2015
[9]生物質燃燒堿金屬及氯排放特性研究[D]. 謝澤瓊.華南理工大學 2013
[10]稻殼灰的應用研究[D]. 姜信輝.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4454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34454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