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村落風貌演變的定量化分析方法
【圖文】:
興于宋代的古村,近千年前,由趙、林、李三大姓聚族始居于此,形成了文化古跡眾多的古村落.下梅村地處福建省武夷山市東部,距武夷山風景區(qū)10km,距武夷山市區(qū)6km;村落建于隋朝,里坊興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是晉商萬里茶路起點,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0],至今保存較為完好的歷史悠久古民居三十余座,具有獨特的傳統(tǒng)魅力.城村、下梅村航拍遙感圖,如圖1,2所示.圖1,2來自GoogleEarth高清影像.(b)2013年(c)2015年圖1城村航拍遙感圖Fig.1AerialremotesensingmapofChengvillage城村采用2008年,2013年和2015年等3個時間期的影像圖,下梅村采用2004年,2008年,2011年和2015年等4個時間期的影像圖.(a)2004年(b)2008年812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
http:∥www.hdxb.hqu.edu.cn(c)2011年(d)2015年圖2下梅村航拍遙感圖Fig.2AerialremotesensingmapofXiameivillage1.2研究方法傳統(tǒng)村落的坡屋頂傳統(tǒng)建筑是村落風貌的最基本構成要素,,大量坡屋頂建筑構筑的有機整體是傳統(tǒng)村落風貌特色的重要表現.傳統(tǒng)坡屋頂建筑的保存狀況及新建建筑的數量和風貌協調度,體現了傳統(tǒng)村落風貌的保護和演變狀況.首先,建立傳統(tǒng)建筑坡屋頂面積變化指數和新建建筑屋頂面積比率指數;然后,解譯不同時間期傳統(tǒng)村落的航拍遙感圖,人工識別不同類型屋頂邊界,計算屋頂面積并定量化計算傳統(tǒng)坡屋頂建筑受損程度及新建建筑情況;最后,通過航拍遙感圖分析受損傳統(tǒng)建筑及新建建筑的分布位置,評估村落的風貌演變狀況.通過對傳統(tǒng)村落現狀進行實地踏勘,統(tǒng)計傳統(tǒng)建筑風貌保護遺存狀況,核實影像圖解譯情況;觀察新建建筑的風格,評價其與傳統(tǒng)風貌的協調度;對村落居民進行訪談,探尋村落傳統(tǒng)風貌演變的原因.1.3傳統(tǒng)建筑坡屋頂面積變化指數傳統(tǒng)建筑坡屋頂面積變化指數,包括傳統(tǒng)建筑坡屋頂面積的年變化率(RS)和傳統(tǒng)建筑坡屋頂轉變?yōu)槠轿蓓斆娣e(包含平屋頂、鐵皮屋頂和采光雨棚等)占傳統(tǒng)建筑坡屋頂減少量的比率(RC).即RS=Si-SjSi×t,RC=Ci,jSi-Sj.上式中:i,j為時間期,j>i;Si,Sj分別為時間期i,j的傳統(tǒng)建筑坡屋頂面積;t為時間期i和時間期j的時間間隔;Ci,j為時間期i到時間期j傳統(tǒng)建筑坡屋頂轉變?yōu)槠轿蓓數拿娣e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大莉;平屋頂?坡屋頂?[J];新建筑;2000年04期
2 張德明;住宅坡屋頂的設計[J];住宅科技;2000年11期
3 劉國榮;蘇少東;;淺談多層商品房坡屋頂設計[J];馬鋼職工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4 馮雁軍;璀璨坡屋頂[J];城鄉(xiāng)建設;2005年01期
5 陸恒;;坡屋頂結構建筑的相關設計問題探討[J];建材與裝飾(中旬刊);2007年10期
6 趙洪波;馮文黨;;談坡屋頂歷史和發(fā)展[J];山西建筑;2013年29期
7 周鐵成;;建筑坡屋頂的設計[J];中華建設;2014年04期
8 胡娟;;德州市規(guī)定新建住宅樓采用坡屋頂[J];城市規(guī)劃通訊;2000年23期
9 席曉華;關于住宅坡屋頂的思考[J];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10 崔艷秋,梁淑卿,紀偉東;坡屋頂在已建住宅改建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建材;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秦學;坡屋頂在裝修中的處理方法[N];中國建材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馬潔好;成都平原農村住宅坡屋頂設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張政;太陽能光熱利用與坡屋頂結構一體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4年
3 徐明;傳統(tǒng)坡屋頂形態(tài)在景觀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6年
4 張威;我國住宅坡屋頂設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560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2556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