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顆粒破碎的砂土臨界狀態(tài)特性描述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ranular soil has been widely us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earth-rock dams and high-fill projects. Particle breakage occurs seriously in granular soil under high stress, so the particle breakage of granular soil can not be ignored. In order to describe more reasonably the effect of particle breakag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and soil in granular soil, the results of sand soil test are analyzed, and the breakag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 particles under the action of average normal stress and shear stress are obtained. Secondly, based on the UH (unified haedening, uniform hardening model, the constitutive model of sand can be considered by introducing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which can represent the compression and shear breakage of sand. The model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properties of sand such as dilatancy, shearing shrinkage, strain hardening and softening, but als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different compression curves will be homogenized under the action of average normal stres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reflect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critical state line of sand soil moves down under the action of shear stress. Finally, the conventional triaxial test of Lade is predicted by using the model, and the predic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shows that the model can reasonably describ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and.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chǔ)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4CB0470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79003,11272031)
【分類號】:TU44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姚仰平;余亞妮;;基于統(tǒng)一硬化參數(shù)的砂土臨界狀態(tài)本構(gòu)模型[J];巖土工程學報;2011年12期
2 胡偉;尹振宇;DANO Christophe;HICHER Pierre-yves;;易破碎粒狀材料本構(gòu)研究[J];巖土力學;2011年S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志波;朱俊高;;一個基于礫質(zhì)土的改進橢圓-拋物雙屈服面模型[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6期
2 陳寶峰;李蓮蓮;;反濾準則在尾礦壩設(shè)計中適用性探討[J];現(xiàn)代礦業(yè);2016年10期
3 楊進兵;陳興長;汪惠;田小平;賈利蓉;;泥石流堆積物中細顆粒含量與滲透系數(shù)關(guān)系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16年11期
4 譚川蓉;王正成;毛海濤;賀君磊;;反濾層在土石壩防滲中的作用研究[J];云南水力發(fā)電;2016年03期
5 劉杰;謝定松;;反濾層設(shè)計原理與準則[J];巖土工程學報;2017年04期
6 趙曉龍;邱秀梅;韓惠敏;邱慶泰;卞漢兵;;土石壩帶裂縫黏土心墻破壞機理試驗研究[J];中國農(nóng)村水利水電;2016年02期
7 龐林祥;傅華;;苗尾水電站礫質(zhì)土心墻堆石壩反濾Ⅰ料靜力特性試驗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shù);2015年07期
8 楊志全;牛向東;侯克鵬;周宗紅;梁維;郭延輝;程涌;楊八九;;礫石土層中注漿擴散參數(shù)的研究[J];巖土力學;2015年S1期
9 陳群;谷宏海;鄒玉華;段波;;水平和豎向滲流情況下礫石土滲透性的對比分析[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5期
10 賀拿;陳寧生;朱云華;楊建元;楊成林;;泥石流源區(qū)礫石土分形特征及其與滲透系數(shù)關(guān)系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14年09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余學明;何蘭;;瀑布溝水電站礫石土心墻堆石壩設(shè)計[J];水力發(fā)電;2010年06期
2 雷紅軍;卞鋒;于玉貞;孫遜;;黏土大剪切變形中的滲透特性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10年04期
3 劉杰;;尼山和波太基山兩座高土石壩滲透破壞原因分析結(jié)果的異議[J];水電站設(shè)計;2009年02期
4 顧淦臣;國外冰磧土心墻高土石壩的管涌事故——兼論瀑布溝土石壩心墻料的選擇[J];水電站設(shè)計;2000年02期
5 劉杰,羅玉再;高土石壩心墻裂縫的自愈機理與反濾層的防護作用[J];水利學報;1987年07期
6 劉杰,繆良娟;一般粘性土抗?jié)B強度影響因素的研究[J];水利學報;1984年04期
7 劉杰;土石壩滲流破壞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水利水電技術(shù);197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成浩;趙紅華;楚錫華;徐遠杰;;粉煤灰臨界狀態(tài)力學行為的試驗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2 董鎮(zhèn);尹雷方;;壓桿臨界狀態(tài)的數(shù)學描述[J];洛陽工學院學報;1987年01期
3 鄭榕明,徐鉞;連續(xù)臨界狀態(tài)模型在軸對稱問題中的應(yīng)用[J];巖土工程學報;1993年03期
4 李罡;劉映晶;尹振宇;Christophe Dano;Pierre-Yves Hicher;;粒狀材料臨界狀態(tài)的顆粒級配效應(yīng)[J];巖土工程學報;2014年03期
5 徐舜華;鄭剛;徐光黎;;考慮剪切硬化的砂土臨界狀態(tài)本構(gòu)模型[J];巖土工程學報;2009年06期
6 劉樹亞,涂燕寧;巖石、混凝土的臨界狀態(tài)模型[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1997年S1期
7 雷曉燕;臨界狀態(tài)模型在彈粘塑性分析中的數(shù)值穩(wěn)定條件[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1989年01期
8 甄文戰(zhàn);孫德安;陳瑤瑤;;三維應(yīng)力狀態(tài)下砂的臨界狀態(tài)本構(gòu)模型分叉分析[J];巖土力學;2011年09期
9 計三有,孫國正,沈成武,蔣瓊珠;散粒體臨界狀態(tài)下的變形規(guī)律[J];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1998年06期
10 黃茂松;扈萍;錢建固;;基于材料狀態(tài)相關(guān)砂土臨界狀態(tài)理論的應(yīng)變局部化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08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尹益輝;陳剛;陳裕澤;韋日演;;熱力聯(lián)合作用下圓板屈曲臨界狀態(tài)分析[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0)[C];2000年
2 吳剛;方從啟;陳錦劍;葛修潤;;擾動狀態(tài)概念的特點及與其它模型的對比[A];巖石力學新進展與西部開發(fā)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02年
3 李相崧;李霞;;孔隙組構(gòu)與砂土特性——相變,臨界狀態(tài)及液化[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gòu)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黃茂松;李學豐;;基于組構(gòu)張量的砂土各向異性本構(gòu)模型[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shù)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付立;蝴蝶效應(yīng)與臨界狀態(tài)[N];學習時報;2006年
2 四川省宜賓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顧興梁;幫助邊緣教師走出臨界狀態(tài)[N];中國教育報;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映晶;顆粒材料的級配相關(guān)臨界狀態(tài)力學特性模擬[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超;非飽和粉砂臨界狀態(tài)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2 卜仕彪;復(fù)合增程榴彈第一臨界狀態(tài)動力學模型計算分析[D];南京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129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221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