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qū)功能分區(qū)研究
本文選題:國家公園 + 功能區(qū)劃分 ; 參考:《資源科學》2017年01期
【摘要】:功能分區(qū)是保證國家公園自然資源保護和可持續(xù)利用制度落地的技術保障。本文借鑒發(fā)達國家發(fā)展經驗,歸納了國家公園的功能分區(qū)方案,并對浙江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qū)的功能分區(qū)進行了研究。結論認為:(1)國家公園功能分區(qū)一般考慮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科普宣教、社區(qū)發(fā)展和游憩利用四個方面,分區(qū)布局多呈同心圓狀,必要時通過土地資源權屬收購來確保國家主導性;(2)國家公園功能分區(qū)需確保主導功能實現的前提下,控制利用分區(qū)面積,調整土地使用權屬結構,確保自然生態(tài)和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空間以及分區(qū)主導功能的可操作性;(3)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qū)可以劃分為四個功能分區(qū),即核心保護區(qū)、生態(tài)保育區(qū)、游憩展示區(qū)和傳統(tǒng)利用區(qū),以協(xié)調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與社區(qū)發(fā)展、游憩利用的多重關系。
[Abstract]:Functional zoning is a technical guarantee to ensure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National Park.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functional zoning scheme of national parks is summed up, and the functional zoning of the pilot area of Zhejiang Qianjiang source national park system is studie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1) functional zoning of national parks The ecological system protection,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recreation utilization are considered in four asp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zoning layout is concentric and round. When necessary, the land resource ownership is purchased to ensure the national dominance. (2)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eading function, the functional zoning of the national parks should control the use of the area and adjust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the land use. To ensure the protection space of natural ecology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operability of the leading function of zoning; (3) the pilot area of Qian Jiangyuan national park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functional divisions, namely, core protection area,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rea, recreation display area and traditional utilization area, to coordinate the protection of ecosystem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the use of recreation and utilization. Heavy relations.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分析與模擬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671527)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科技計劃(Y5V5001IYE) 浙江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項目(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與總體規(guī)劃編制)
【分類號】:TU986.5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雁;;日本國家公園的建設與管理[J];經營管理者;2009年23期
2 周文華;;大自然遺產的陳列館——國家公園[J];建筑知識;1981年04期
3 孫筱祥;美國的國家公園[J];北京林學院學報;1982年02期
4 徐大陸;外國國家公園梗概[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5年02期
5 趙中樞;;英國的國家公園運動及其規(guī)劃管理[J];北京園林;1989年04期
6 徐大陸;;外國國家公園綜述——墨西哥、英、法、波蘭、瑞典、芬蘭、西班牙[J];中國園林;1991年03期
7 徐大陸;;外國國家公園綜述——美國、加拿大[J];中國園林;1991年01期
8 安和麥克尤恩 ,孫平;英國國家公園的起源與發(fā)展[J];國外城市規(guī)劃;1992年03期
9 董波;美國國家公園:起源、性質和功能[J];黑龍江水專學報;1996年02期
10 唐川;臺灣地區(qū)國家公園建設與發(fā)展[J];云南地理環(huán)境研究;199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袁書琪;鄧小榮;;國家公園發(fā)展的基本問題[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籍傳茂;王兆馨;;美國國家公園系統(tǒng)歷史和了解其現狀的體會[A];“中國區(qū)域地質調查歷史的回顧暨紀念丁文江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陳飆;楊桂華;;美國國家公園發(fā)展初期的經驗借鑒[A];2004·中國·武漢生態(tài)旅游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錢方;凌小惠;;美國國家公園與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的比較研究[A];全國第19屆旅游地學年會暨韶關市旅游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何才華;熊康寧;;關于新西蘭的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研究[A];全國第十一屆洞穴大會學術論文集[C];2005年
6 孫平;;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思考[A];城鄉(xiāng)治理與規(guī)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0——風景環(huán)境規(guī)劃)[C];2014年
7 楊士龍;;國家公園理念和發(fā)展模式辨析[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鄭淑玲;;國內外公園與康樂業(yè)發(fā)展趨勢[A];中國公園協(xié)會1999年論文集[C];1999年
9 莊優(yōu)波;;美國國家公園界外管理研究及借鑒[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陳箏;劉凱;;美國聯邦保護地體系現狀[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9.城市生態(tài)規(guī)劃)[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村串仁三郎;美英發(fā)展國家公園的經驗[N];中國旅游報;2002年
2 沈受君;美國國家公園一瞥[N];中國旅游報;2004年
3 本報駐維也納記者 黎越;奧地利 徜徉在國家公園[N];經濟日報;2003年
4 趙興華;澳大利亞積極保護濕地和國家公園[N];中國花卉報;2003年
5 晉云;我省旅游業(yè)轉型呼喚國家公園[N];云南政協(xié)報;2007年
6 田硯君 通訊員 張銘;云南將建設一批國家公園[N];中華工商時報;2007年
7 王雯;國家公園管理模式 借他山之石以攻玉[N];中華建筑報;2007年
8 劉麗;“國家公園”,找尋保護與效益之間的平衡點[N];中國旅游報;2008年
9 陳正才邋陳啟航;云南成為我國首個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省[N];中國綠色時報;2008年
10 記者 徐曉梅 通訊員 李國瑾;云南列為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省[N];云南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金泉;國家公園運作的經濟學分析[D];四川大學;2006年
2 張海霞;國家公園的旅游規(guī)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唐芳林;中國國家公園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4 Sitienei Anne Jerop;梅魯國家公園及周邊地區(qū)的人—象沖突:大象遷徙模式和氣候變化的影響[D];中國地質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保光;美國國家公園體系的起源及其形成[D];廈門大學;2009年
2 劉亮亮;中國國家公園評價體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吳冰;中博國家公園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4 宋迎艷;探究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回聲谷筑壩爭議[D];遼寧大學;2015年
5 蘇冠華;臺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步道系統(tǒng)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6 周蘭芳;中國國家公園體制構建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5年
7 李吉龍;基于森林管理視角的中國國家公園探索[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5年
8 魏小萍;美國國家公園管理體系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9 郭偉樂;我國國家公園體系構建及發(fā)展模式的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5年
10 李媛媛;美國七個國家公園口譯實踐報告[D];青島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0587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205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