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織物散體樁復合地基路堤土拱效應研究
本文選題:土工織物散體樁 切入點:復合地基 出處:《長江科學院院報》2017年02期
【摘要】:為研究土拱織物散體樁的土拱效應,采用三維有限元軟件建立了路堤荷載下土工織物散體樁復合地基模型,分析了筋材剛度、樁間距和路堤高度3個主要因素的影響。結果表明:土工織物散體樁的起拱筋土模量比為20,當筋土模量比達到67后,筋土模量比對土拱效應影響不大;土拱高度在路堤高度達到5倍樁凈間距之前呈線性增長,之后土拱高度將不隨路堤高度變化;隨著樁凈間距增加,形成完全土拱所需的高度也在增大,當樁凈間距達到2倍樁徑后,土拱高度將不再變化;隨著路堤高度的增加,土拱率逐漸減小,當路堤高度達到1.7倍樁凈間距形成完全土拱后,土拱率不再發(fā)生變化;與數(shù)值計算結果對比發(fā)現(xiàn),由Hewlett和Randolph提出的三維土拱計算方法與數(shù)值計算結果最為接近,建議采用這種方法進行設計。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oil arch effect of soil arch fabric bulk pile, a composite foundation model of geotextile bulk pile under embankment loading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3D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d the stiffness of reinforced material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io of soil to soil modulus of geotextile bulk pile is 20, when the ratio of reinforced soil to soil modulus reaches 67, the ratio of reinforcement to soil modulus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effect of soil arch. The soil arch height increases linearly before the embankment height reaches 5 times the net pile spacing, and then the soil arch height does not change with the embankment height,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et pile spacing, the required height to form the complete soil arch also increases. When the net spacing of piles reaches 2 times the diameter of piles, the soil arch height will not change, with the increase of embankment height, the ratio of soil arch will decrease gradually, when the net distance of pile reaches 1.7 times, the ratio of soil arch will not change. Compared with the numerical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soil arch calculation method proposed by Hewlett and Randolph is the closest to the numerical results,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method be used to design the soil arch.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地下建筑與工程系;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研究院;上海長凱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572266) 云南省交通運輸廳科技項目(云交科2015(A)12)
【分類號】:U416.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愛民;肖軍華;梅國雄;;被動樁中土拱效應特征與影響參數(shù)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06年01期
2 周靜南;廖紹凱;梅甫良;;樁受側向位移作用下土拱效應問題的有限元分析[J];嘉興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3 梁音;李守德;;平行抗滑墻間土拱效應機理研究[J];公路工程;2013年04期
4 燕繼宇;陳劍平;閆歡;趙曉菊;孔元元;李欣杰;;砂-粘互層樁間土拱效應的數(shù)值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4年04期
5 張建勛,陳福全,簡洪鈺;被動樁中土拱效應問題的數(shù)值分析[J];巖土力學;2004年02期
6 聶如松;冷伍明;鄧宗偉;趙健;;被動方樁土拱效應三維有限元分析[J];工業(yè)建筑;2007年07期
7 鄒登亮;;基坑工程中土拱效應分析[J];城市地質;2007年03期
8 魏業(yè)清;張林洪;;土拱效應的樁板墻擋板設計[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08年S2期
9 張培澤;;淺談土拱效應的研究與應用[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10 耿建勛;耿永常;張克緒;;水平土拱效應在護壁樁設計中的應用[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建勛;陳福全;簡洪鈺;;被動樁中土拱效應問題的數(shù)值分析[A];首屆海峽兩岸土木建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徐東;周順華;王炳龍;;粘土拱效應離心模型試驗[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3 加瑞;朱偉;鐘小春;;砂土拱效應的室內模型試驗研究[A];第二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鄒登亮;孫強;李厚恩;史哲;;基坑工程中土拱效應分析[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城市地質環(huán)境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楊敏;古海東;孫寬;;考慮土拱效應的疏排樁支護結構內力和變形分析[A];第十二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6 朱朝輝;;建立考慮土拱效應的抗滑樁間距計算公式的嘗試[A];建筑結構高峰論壇——復雜建筑結構彈塑性分析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7 石勝偉;梁炯;;基于土拱效應微型組合抗滑樁距徑比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集[C];2012年
8 加瑞;朱偉;鐘小春;;砂土拱效應的擋板下落試驗及機理研究[A];第一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9 張云軍;宰金珉;王旭東;;基坑開挖過程中支護樁土拱效應探討[A];第15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6年
10 鄒新軍;楊眉;;雙向增強體復合地基土拱效應分析[A];第二屆全國環(huán)境巖土與土工合成材料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李棟;散粒貨物對重載敞車廂體側壓力作用機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2 李成芳;預應力錨拉樁三維土拱效應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3 董捷;懸臂樁三維土拱效應及嵌固段地基反力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4 蔣波;擋土結構土拱效應及土壓力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5 胡俊強;雙排樁土拱效應及嵌固段受力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6 王振強;懸臂抗滑樁土拱效應的靜力及動力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7 周龍翔;土釘支護體系土拱效應及設計計算理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兵;巴達鐵路某邊坡考慮土拱效應的樁間土釘墻設計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孟祥震;不連續(xù)多樁承臺基礎條件下基坑支護技術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3 龔志方;抗滑樁樁間土拱效應及其數(shù)值模擬研究[D];貴州大學;2015年
4 馬慧娟;抗滑樁土拱效應的理論分析和數(shù)值模擬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5 林慶濤;空間土拱效應原理的研究與應用[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王璇;水平荷載作用下超長樁土拱效應數(shù)值分析[D];上海大學;2016年
7 邱子義;抗滑樁土拱效應離散元分析及合理樁間距探討[D];浙江大學;2016年
8 吳家繼;基于土拱效應的樁承式路堤承載特性及其變形計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5年
9 高翔;考慮土拱效應的桃園至巴中高速公路K103~920~K104+300段邊坡樁板墻設計方法[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10 龔小鈞;點錨設計中的三維塌落拱原理及其工程應用[D];重慶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838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168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