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建筑工程論文 >

凍結黏土三軸試驗微觀變形機理的離散元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1-02 15:39

  本文關鍵詞:凍結黏土三軸試驗微觀變形機理的離散元分析 出處:《冰川凍土》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離散單元法 凍結黏土 應力-應變關系 冰的膠結作用 剪切帶


【摘要】:基于三維顆粒離散單元法,賦予顆粒相應的細觀參數(shù),并采用黏結發(fā)生在接觸顆粒間有限范圍內(nèi)的模型來考慮凍土顆粒中冰的膠結作用,建立了凍結黏土三維離散元數(shù)值模型.在相同圍壓、不同溫度和相同溫度、不同圍壓下對凍結黏土的室內(nèi)三軸試驗進行數(shù)值模擬,對比了數(shù)值試驗與室內(nèi)測試的應力-應變曲線,兩者吻合較好.數(shù)值模擬結果表明:圍壓增大會使得接觸黏結逐漸失效,在剪切帶中膠結冰的破壞區(qū)域?qū)⒃龃?而溫度的降低則會產(chǎn)生相反結果,這些微觀變化都將對凍結黏土的宏觀力學變形產(chǎn)生較大影響,同時,細觀參數(shù)對溫度的依賴性也很明顯.凍結黏土三軸試驗微觀變形離散元模擬思路及方法可為今后運用離散單元法研究凍土力學行為提供一定的參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of three - dimensional particles , the corresponding meso parameters are given to the particles . The three - 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model of frozen clay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model in the finite range between the contact particles .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 can cause the contact adhesive to fail gradually .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寒區(qū)旱區(qū)環(huán)境與工程研究所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基金】: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項目(李雙洋);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張明義);中國科學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李雙洋);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項目(KZCX2-XB3-19);中國科學院STS項目(HHS-TSS-STS-1502)資助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230630;41471063)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項目(2012CB026102)
【分類號】:TU445
【正文快照】: 0引言在寒區(qū)的建設和發(fā)展中,人們認識到溫度對多年凍土的影響[1-2],已在凍土的強度和變形以及模型構建和試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3-9].凍土作為一種特殊土類,與其它非凍土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冰的存在,土中膠結冰具有溫度依賴性,很大程度地決定凍土的力學性質(zhì)[10].凍土中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羅勇;龔曉南;連峰;;三維離散顆粒單元模擬無黏性土的工程力學性質(zhì)[J];巖土工程學報;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雪珠;陳國興;莊海洋;;南京片狀細砂不排水循環(huán)三軸試驗的數(shù)值仿真[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9年03期

2 唐洪祥;張興;管毓輝;胡兆龍;;顆粒材料變形破壞與影響因素細宏觀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3 ZHAO Shuyun;LI Shibo;;Stress-strain analysis of loess triaxial shear test by PFC~(3D)[J];Global Geology;2013年04期

4 周杰;;不同模型維數(shù)下常規(guī)三軸試驗的離散元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5 劉勇;朱俊j8;閆斌;;基于離散元理論的粗粒土三軸試驗細觀模擬[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14年04期

6 周杰;;模型維數(shù)對巖土離散元試驗影響的宏-微觀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5年01期

7 陳亞東;陳思;于艷;;長短樁組合樁基宏細觀工作性狀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5年03期

8 成國文;赫建明;李曉;狄?guī)妥?李守定;;土石混合體雙軸壓縮顆粒流模擬[J];礦冶工程;2010年04期

9 陳亞東;陳思;于艷;劉曄;佘躍心;;豎向受荷PCC樁承載機制顆粒流數(shù)值模擬[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3期

10 高會春;海龍;崔鐵軍;;開采過程中上覆急傾斜巖層運移規(guī)律模擬與研究[J];煤炭學報;2015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寧;高岳;;透明砂土三軸試驗的顆粒流模擬[A];2011年全國工程地質(zhì)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常明豐;多孔瀝青路面微觀力學特性與空隙衰變行為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2 邵帥;土石混合體邊坡穩(wěn)定性的FEM-DEM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3 藍天鵬;淮北平原鈣質(zhì)結核土大尺寸直剪試驗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王帥;基于離散元方法的大型旋回破碎機破碎特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5 吳越;砂土力學特性及臨界破壞三維離散元數(shù)值模擬[D];浙江大學;2015年

6 張志華;基于PFC3D的粗粒土三軸試驗細觀數(shù)值模擬[D];三峽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周健,廖雄華,池永,徐建平;土的室內(nèi)平面應變試驗的顆粒流模擬[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9期

2 周健,池毓蔚,池永,徐建平;砂土雙軸試驗的顆粒流模擬[J];巖土工程學報;2000年06期

3 張洪武;秦建敏;;基于非線性接觸本構的顆粒材料離散元數(shù)值模擬[J];巖土工程學報;2006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慶信;三軸試驗數(shù)據(jù)計算機采集系統(tǒng)研制[J];四川建筑;2005年04期

2 王振武;張孟喜;;加筋砂三軸試驗的有限元模擬[J];工業(yè)建筑;2006年S1期

3 劉小文;陳小燕;;重塑紅土強度的三軸試驗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工科版);2012年03期

4 陳詩才;微細裂隙軟弱巖體橡皮囊三軸試驗[J];巖土工程學報;1984年05期

5 矯德全;排水三軸試驗卸荷體縮現(xiàn)象的原因[J];水運工程;1992年09期

6 宋永祥,黃粵;微機三軸試驗系統(tǒng)和試驗技術的新發(fā)展[J];大壩觀測與土工測試;1994年04期

7 宋永祥,黃粵;微機三軸試驗系統(tǒng)和試驗技術的新發(fā)展(3)[J];大壩觀測與土工測試;1995年04期

8 雷勝友;加筋黃土的三軸試驗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9 張季如,朱瑞賡;靜三軸儀改制伺服控制周期三軸試驗系統(tǒng)的實踐[J];巖土工程學報;2002年06期

10 王琛,雷運波,劉浩吾,唐明,黃英;加筋紅土大型三軸試驗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志;;關于三軸試驗的概念[A];面向21世紀的巖石力學與工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四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1996年

2 邵龍?zhí)?劉永祿;董建軍;王春;;土工三軸試驗試樣表面應變場測量[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傅芳才;;高溫高壓三軸試驗機的現(xiàn)狀及今后的發(fā)展趨勢[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地質(zhì)力學研究所文集(8)[C];1986年

4 楊迎曉;朱向榮;金興平;周春平;;杭州下沙粉土三軸試驗分析[A];第八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集[C];2008年

5 宋玉普;靳國禮;沈吉納;彭放;;砼三軸試驗裝置研制中的幾個關鍵問題[A];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及應用第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第一卷)[C];1990年

6 劉東燕;朱可善;;在三軸試驗中測定巖塊泊松比的一種新方法[A];重慶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7 徐通;顏波;謝曉鋒;韓佳泳;羅俊;;花崗巖殘積土膠結損傷三軸試驗數(shù)值模擬[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8 岳中文;楊仁樹;孫中輝;竇波洋;楊立云;;伊犁一礦礫石土的三軸試驗研究[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李,

本文編號:136987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nzhugongchenglunwen/136987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07c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