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轉變理論在冠脈介入術后患者心臟康復干預中的效果研究
本文關鍵詞:行為轉變理論在冠脈介入術后患者心臟康復干預中的效果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探討以行為轉變理論為依據制定的心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在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連續(xù)入選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心內科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患者107例,隨機分為干預組(52例),對照組(5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并實施以行為轉變理論為基礎架構的心臟康復行為干預策略。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級、支架個數),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行為變化階段、心血管危險因素水平、生命質量評分。結果干預后干預組和對照組各行為變化階段的人數差異有顯著性意義(χ2=38.272,P0.001),干預組收縮壓、總膽固醇、三酰甘油較對照組降低(t=-2.078,P=0.040;t=-3.716,P0.001;t=-3.745,P0.001),兩組間生存質量中生理機能、一般健康狀況、精神健康3個維度方面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t=2.358,P=0.020;t=2.695,P=0.008;t=2.612,P=0.010)。結論以行為轉變理論為依據建立的心臟康復干預策略能夠促進經皮冠脈介入術后患者的行為轉變,降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危險因素,提高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改善冠脈介入術后患者生活質量,促進健康。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心內科;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感染科;
【關鍵詞】: 行為轉變理論 經皮冠脈介入 心臟康復 一般自我效能 生存質量
【基金】:吉林省省級經濟結構戰(zhàn)略調整引導資金專項項目(高技術產業(yè)和信息化推進;2015Y037-3)
【分類號】:R473.5
【正文快照】: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通過解決局部血管的狹窄或閉塞病變所導致的心肌缺血、重建冠狀動脈血供,可有效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但PCI術后隨著基礎病因的不斷發(fā)展,病變處血管再狹窄及血栓的形成嚴重影響著患者心功能,甚至遠期預后[1]。心臟康復逐步成為預防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羅勇;提倡心臟康復計劃[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5年07期
2 武多志;愛丁堡住院心臟康復工作量:5年調查[J];中國心血管康復醫(yī)學;1995年01期
3 熊江雪;;心臟康復熱度漸升[J];健康向導;2013年06期
4 孟昭琴,曹志發(fā);運動與心臟康復[J];現代康復;2001年19期
5 鄒蘇婭,婁軍芳;使用六分鐘步行試驗評定低強度心臟康復[J];國外醫(yī)學(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2年04期
6 ;心臟康復患者的特點及結局[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19期
7 劉曉蓉;護理程序與心臟康復[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3年08期
8 朱今之;;我與心臟康復[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年S1期
9 朱利月;;心臟康復在浙江省的發(fā)展與未來[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年S1期
10 詹秀珠;胡征芬;林小端;徐尚華;林堅;巢毅;;我院開展心臟康復的具體做法[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祝世法;;心臟康復進展[A];2009香港-北京-杭州內科論壇暨2009年浙江省內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周意;陳霞;方芳;;心臟康復運動的研究進展[A];全國重癥監(jiān)護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3 唐勝惠;;運動與心臟康復[A];中國老年學學會2006年老年學學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金宏義;;心臟康復現狀及進展[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蔣忠想;;心臟康復Cardiac Rehabilitation[A];第八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楊傳華;陸峰;;美國2007心臟康復和二級預防指南解讀[A];第六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杜廷海;程江濤;胡宇才;;心臟康復單元建設與發(fā)展思路[A];第四屆“黃河心血管病防治論壇”資料匯編[C];2013年
8 胡大一;;探索中國心臟康復/二級預防模式——修復破碎的醫(yī)療服務鏈[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換屆暨學科發(fā)展高峰論壇會議資料[C];2012年
9 張琰;劉慶紅;石艷琴;艾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臟康復護理研究進展[A];中國康復護理學術高峰論壇暨推進優(yōu)質護理服務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楊靜宜;;心臟康復運動處方“Jungmann”公式應用的探討[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康復醫(yī)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吉林長春 崔超;心臟康復知多少?[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3年
2 記者 王丹;心臟康復投入有很好的健康收益[N];健康報;2013年
3 本報記者 胡睿;心臟康復步入高速發(fā)展前期[N];醫(yī)藥經濟報;2013年
4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心臟中心 胡大一;亟待建立符合國情的心臟康復體系[N];健康報;2014年
5 廣東省中醫(yī)院 張敏州教授;心臟康復分3個階段[N];健康時報;2009年
6 姜醒華;心臟康復[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7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心內科教授 高煒;心臟康復改善患者預后[N];健康報;2012年
8 本報記者 李穎;修補醫(yī)療服務鏈 心臟康復首當其沖[N];科技日報;2012年
9 健康時報記者 趙晴晴 鄭帆影 董蕊 韋川南 實習記者 楊小明;我國心臟康復迫在眉睫[N];健康時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李木元;心臟康復:亟須修復的短板[N];人民政協(xié)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高麗;心肌梗死患者院外自助式心臟康復的效果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唐朝;過渡期護理模式在PCI患者術后心臟康復中的應用[D];南華大學;2015年
3 朱青;PCI術后患者危險因素控制情況調查和心臟康復干預效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行為轉變理論在冠脈介入術后患者心臟康復干預中的效果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19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46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