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8株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性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4668株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性研究 出處:《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了解醫(yī)院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jù)。方法收集2012-2014年送檢的29352例痰液和咽拭子標本,采用VITEK-2 Compact輔以K-B紙片法對病原菌進行鑒定和藥敏試驗,采用WHONET5.6進行分析。結(jié)果共分離出4668株病原菌,革蘭陰性桿菌占72.1%,革蘭陽性球菌占27.9%;檢出率前5位的菌依次是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鮑曼不動桿菌。MRSA檢出率為56.1%,產(chǎn)ESBLs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檢出率為34.8%和15.1%。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分離率為44.7%。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不動桿菌對多粘菌素、阿米卡星的耐藥率低;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亞胺培南和美洛培南100%敏感,對阿米卡星耐藥率均5%;未發(fā)現(xiàn)耐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對所有藥物的耐藥性均高于MSSA,其中5種藥物的耐藥率經(jīng)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jié)論醫(yī)院呼吸道分離菌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應重視對細菌的耐藥性監(jiān)測,以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s causing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hospital,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29352 cases of sputum collected during 2012-2014 inspection and throat swab specimens by VITEK-2 Compact and K-B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pathogens, were analyzed by WHONET5.6. Results a total of 4668 strains of pathogens isolated, gram negative bacilli accounted for 72.1%, gram positive cocci accounted for 27.9%;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top 5 of the bacteria wer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scherichia coli, Klebsiella Lei Bojun,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Bauman Acinetobacter.MRSA positive rate was 56.1%,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ESBLs the detection rate was 34.8% and the 15.1%. of multi 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 44.7%. isolation rat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 to polymyxin, Amikacin's low rate of resistance;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Strains to imipenem and meropenem were 100% sensitive, 5% on the Amikacin resistance rate;.MRSA was not found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resistant to vancomycin and teicoplani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MSSA resistance to all drugs,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5 drug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nosocomial respiratory tract pathogens were gram negative bacilli,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monitoring of 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作者單位】: 成都醫(yī)學院檢驗醫(yī)學院臨床微生物教研室;重慶市萬州區(qū)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成都醫(yī)學院結(jié)構(gòu)特異性小分子藥物研究實驗室;
【基金】:四川省科技廳應用基礎研究項目(2009JY012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373454)
【分類號】:R446.5
【正文快照】: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隨著我國空氣質(zhì)量的下降和人口老齡化,臨床呼吸道感染疾病益發(fā)常見。隨著地域、時期和用藥習慣的不同,各地醫(yī)院分離出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也呈現(xiàn)多樣性,并且多重耐藥和泛耐藥菌株不斷出現(xiàn),給臨床帶來了十分棘手的難題[1]。因此長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金菊;新生兒臍部感染的病原體及其耐藥性研究──附63例檢測[J];新醫(yī)學;2002年03期
2 王宇卉,邵福源;癲癇耐藥性及對策[J];世界臨床藥物;2004年04期
3 雷明科;趙玉鳳;吳元欣;王存文;汪濤;張艮強;;乙醇降解菌株Acinetobacter sp.HBS-2的耐藥性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年07期
4 劉杰;胥彬;;腫瘤細胞耐藥性研究的最新進展[J];生理科學進展;1989年02期
5 彭展文,田珍廣,李申龍;產(chǎn)腸毒素性大腸桿菌質(zhì)粒DNA測定其及耐藥性研究[J];人民軍醫(yī);1996年12期
6 蘇智軍,陳炳鋒,謝尊金;甲氧西林耐藥表皮葡萄球菌的檢測及耐藥性研究[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1997年04期
7 宋曉紅,方治平,劉小康;六種氟喹諾酮類藥物對臨床分離金葡菌的耐藥性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雜志;1999年02期
8 楊帆,張正;人類巨細胞病毒的耐藥性研究[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3年03期
9 祁瑩,李開倫,蔣火剛,梁厚鳳;產(chǎn)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細菌的耐藥性研究[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3年11期
10 彭少華,顧劍,吳瓊,金正江,李從榮;老年患者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醫(yī)院感染的臨床與耐藥性研究[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5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祝建軍;蔣琰瑛;吳展;劉霞;李英龍;葉金艷;杜玉海;;復發(fā)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病原真菌學與耐藥性研究及其治療[A];2007年浙江省醫(yī)學檢驗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孫明姣;;中國兒童院內(nèi)相關(guān)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及耐藥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兒科呼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3 王中新;黃穎;徐元宏;馮婷;;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金屬β-內(nèi)酰胺酶的檢測及耐藥性研究[A];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4 蔣琰瑛;祝建軍;吳展;劉霞;李英龍;葉金艷;杜玉海;;復發(fā)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病原真菌學與耐藥性研究及其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第一屆全球華人婦產(chǎn)科學術(shù)大會暨第三次全國婦產(chǎn)科中青年醫(yī)師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5 邢玉斌;索繼江;陳世平;賈寧;;細菌的耐藥性[A];中華醫(yī)院管理學會醫(yī)院感染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醫(yī)院感染管理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2年
6 孫明姣;沈敘莊;;中國兒童院內(nèi)相關(guān)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及耐藥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12年
7 何玉明;;中藥對細菌耐藥性干預的研究進展[A];第二屆臨床中藥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李衛(wèi)光;王一兵;王煒;朱其鳳;常艷群;;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藥性研究[A];中華醫(yī)院管理學會醫(yī)院感染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醫(yī)院感染管理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2年
9 陳彥香;都會芳;孫霆芳;謝振華;趙舒斌;杜龍敏;;住院患兒抗生素使用現(xiàn)狀和耐藥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四次全國兒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0 沈敘莊;孫明嬌;王麗娟;;中國兒童院內(nèi)相關(guān)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及耐藥性研究[A];2012全國臨床微生物與感染免疫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熊心權(quán);《肺結(jié)核患者耐藥性研究》填補國內(nèi)空白[N];自貢日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玉慶;表征抗菌藥物殺菌動力學的新方法以及細菌抗藥性與耐藥性區(qū)分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2 程巧梅;綠膿桿菌外膜蛋白與耐藥性關(guān)系及其基因的克隆與應用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8年
3 張春輝;致病性大腸埃希菌ESBLs的基因檢測與耐藥性控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郁雪梅;細菌對中藥中有效成分耐藥性的熱動力學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2 曹虹;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基因的檢測及耐藥性分析[D];中南大學;2009年
3 王榮華;分析我院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的耐藥性及呼吸道感染該菌的臨床特點[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趙林;貴州省遵義地區(qū)幽門螺桿菌感染及耐藥性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12年
5 董雪;不同小麥品種對除草劑啶磺草胺耐藥性差異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4年
6 賈全林;呼吸機相關(guān)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藥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馬飛;臨床常見病原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8 張曉紅;某醫(yī)院呼吸科住院病人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9 郭鵬;嗜水氣單胞菌不同分離株外膜蛋白圖譜分析及其與耐藥性的關(guān)系[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10 劉,;中草藥中黃酮的生物活性和細菌耐藥性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3802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huliyixuelunwen/1380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