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賦鋪陳用字考論
本文關鍵詞:大賦鋪陳用字考論
更多相關文章: 大賦鋪陳 四言一順 名物描寫 單字組合 化實為虛
【摘要】:大賦以鋪陳為本,落實于造語用字。賦體文學研究必當基于文字的語用考察,要在四言散語一順,一于名物鋪陳,一于描寫鋪陳。名物鋪陳廣致奇異,用字繁難,同旁類聚,排比堆砌。描寫鋪陳或避重異形,字類繁復,尤在雙字聯綿本于音義的形變、本于聲韻的形義之變,以及轉音以變形義,肆加偏旁,繁滋復贅。四言散語一順鋪陳對于大賦用字具有句式規(guī)制作用,雙字為"詞"及四字為句多以單字類合,表現于描寫鋪陳雙字乃至四字并列的聲韻和形義關聯,不是口語"雙音詞"的書寫記錄,而大半出于賦家臨文的組字創(chuàng)造,反映字類虛實轉化的語用功能。
【作者單位】: 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大賦鋪陳 四言一順 名物描寫 單字組合 化實為虛
【基金】:貴州省教育廳高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漢大賦語詞考述”(項目批準號:092D00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207.22
【正文快照】: 東漢班固《兩都賦序》托言“賦者古詩之流”1,站在《詩》學的經義立場,將漢賦納入《詩》學流變的系統,要求賦體創(chuàng)作發(fā)揮《詩》的諷喻功用,反映了賦論的“《詩》學本位”,深刻影響著后世賦論。2其說遠溯《詩》義“賦比興”之“賦”,并“不歌而誦”、賦詩言志3,卒指屈原、荀子“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雪靜,郭艷紅,馬金虎;劉勰“大賦”與“小賦”分類標準及其評價[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孔德明;;散體大賦生成緩慢探因[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魏鴻雁;;黃老養(yǎng)生思想與漢代散體大賦的形成[J];文學遺產;2012年01期
4 馮俊杰;大賦的藝術本質[J];山西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2期
5 蔣文燕;;試論苑獵京都大賦的寫作方式[J];人文叢刊;2008年00期
6 樊高林;;盛世抒豪情 大賦頌輝煌[J];延安文學;2009年05期
7 蔣文燕;;試論苑獵京都大賦的寫作與傳播方式[J];南都學壇;2012年05期
8 劉曉東;略談漢代大賦[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王承斌;;劉勰、蕭統大賦觀之比較[J];廣西社會科學;2007年11期
10 李蹊;漢人未論大賦原于古詩之賦說[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劉火;精神阿諛的當代大賦[N];學習時報;2011年
2 王洪軍;“四大建設”促進和諧發(fā)展[N];南充日報;2008年
3 安徽師范大學 余恕誠;都邑賦的歷史貢獻與生命力[N];光明日報;2007年
4 ;一部《盛京賦》 沈城譜新篇[N];沈陽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趙蕾;魏代大賦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嬌;兩漢散體大賦中的聯綿字研究[D];南京大學;2005年
3 申智勇;漢代散體大賦的審美特征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年
4 劉靜安;從大賦創(chuàng)作到玄靜之思:揚雄辭賦創(chuàng)作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姝睿;論西漢抒情賦[D];蘇州大學;2004年
6 王莉;漢魏晉南北朝宮殿賦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彭公璞;論西漢散體大賦的形成與衰微——以文學觀念為中心[D];武漢大學;2004年
8 張宏偉;漢代抒情賦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9475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94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