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康熙年間軼事小說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4 21:05
本文關鍵詞:順治、康熙年間軼事小說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軼事小說 順治康熙年間 作者群體 成書方式 題材取向
【摘要】:軼事小說又稱志人小說,以記錄人物言行、瑣聞軼事為主要內容。清代小說研究領域長期重“白話”輕“文言”、重“志怪”輕“軼事”的不平衡性,致使軼事小說一直處于清代小說研究的邊緣地帶,其自身獨立品格價值未獲得足夠重視。清初鼎革之際,一部分明遺民作家群秉持垂遺備忘、勸勉訓誡等創(chuàng)作動機,追思明朝先賢先烈,實錄社會動亂之態(tài);也有部分作家忌憚于當朝高壓文化政策,其作品呈現(xiàn)出消遣性、民間化、當代化的傾向。清初軼事小說在內容與體式上既又與前代一脈相承,又具有本朝自身的特點,對于我們認識清初不同時期的社會歷史風貌、文人士子心態(tài),有重要參考意義。本文以清初順治、康熙年間46種軼事小說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體例、題材的分析,探索清初軼事小說的特色與價值。全文共分為六個部分:緒言梳理了清代軼事小說的研究現(xiàn)狀,本文的研究價值和思路;第一章概述本文的研究對象,主要從軼事小說的概念、清初的時間范圍和軼事小說的分類三個角度進行界定;第二章以清初軼事小說的作家群體和編纂動機為研究對象,探尋作家身份經(jīng)歷與軼事小說的編撰動機、思想內容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第三章梳理清初軼事小說的成書方式,主要從取材方式、體例形式、敘事方式三個角度著眼,分析清初軼事小說的的藝術成就與不足;第四章探求清初軼事小說的題材取向特點,主要著眼于“亂世遺民之思嘆”和“寫心怡情之閑筆”兩個角度,分析清初軼事小說的思想內容和時代特點。結語總結了本文的核心觀點和不足。
【關鍵詞】:軼事小說 順治康熙年間 作者群體 成書方式 題材取向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7.41
【目錄】:
- 論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緒論11-17
- 第一章 順治、康熙年間軼事小說概述17-30
- 第一節(jié) 軼事小說的界定17-22
- 第二節(jié) 清代軼事小說的分期22-25
- 第三節(jié) 順治、康熙年間軼事小說的分類25-30
- 第二章 順康年間軼事小說的作者群體與編纂動機30-48
- 第一節(jié) 順康年間軼事小說的作者群體30-38
- 一 明代遺臣逸士30-34
- 二 清初朝臣官吏34-37
- 三 風雅文士、鄉(xiāng)野名士及記載闕如者37-38
- 第二節(jié) 順康年間軼事小說的編纂動機38-48
- 一 交游消遣,賦閑遣懷38-40
- 二 勸勉訓誡,經(jīng)世致用40-44
- 三 廣見聞,備遺忘,垂典故44-46
- 四 追慕前作,模仿世說46-48
- 第三章 順康年間軼事小說的成書方式48-68
- 第一節(jié) 順康年間軼事小說的取材方式48-52
- 一 博引旁綜,纂輯舊文48-51
- 二 耳聞目擊,實錄見聞51-52
- 第二節(jié) 順康年間軼事小說的體例形式52-60
- 一 世說體:分門別類,以類系事53-57
- 二 雜記體:雜糅并存,體例各異57-60
- 第三節(jié) 順康年間軼事小說的敘事風格60-68
- 一 尚質黜華,追步魏晉60-63
- 二 人物形象,簡筆勾勒63-68
- 第四章 順康年間軼事小說的題材取向68-87
- 第一節(jié) 亂世遺民之思嘆68-78
- 一 記易代亂離68-71
- 二 記前朝君王71-75
- 三 記前朝儒林士大夫75-78
- 第二節(jié) 寫心怡情之閑筆78-87
- 一 歌頌性、消遣性題材78-80
- 二 下層化、民間化題材80-84
- 三 個人化、當代化題材84-87
- 結語87-89
- 參考文獻89-94
- 附錄一 順治、康熙年間軼事小說一覽表94-105
- 附錄二 順治、康熙年間軼事小說作者群一覽表105-112
- 附錄三 順治、康熙年間軼事小說序跋、評論一覽表112-164
- 后記164-165
本文編號:6746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67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