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詩歌敘述視角的演變與創(chuàng)作的式微
本文關鍵詞:女性詩歌敘述視角的演變與創(chuàng)作的式微
【摘要】: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女性題材的作品占有較大比重。隨著敘述視角從最初的女性自述逐漸轉向男性代言,女性題材詩歌的內容與藝術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女性自述的詩歌作品情感真實、藝術風格樸素,而男性代言的詩歌多華麗綺靡之作。在主題上,兩者之間也有較大差異,男性代言視角下的女性往往是柔弱無力的審美對象,而在女性自述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則豐滿得多。女性題材詩歌作品敘述視角的變化是女性詩歌創(chuàng)作式微的伴生物,而女性詩歌創(chuàng)作式微的主要原因在于社會環(huán)境對女性的壓抑與禁錮。
【作者單位】: 蚌埠學院文學與教育系;
【關鍵詞】: 女性詩歌 敘述視角 式微
【基金】:安徽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人才基金重點項目:唐詩人生存困境與詩歌新變(2013SQRW070ZD)
【分類號】:I207.22
【正文快照】: 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以女性為表現(xiàn)對象的詩歌作品數(shù)量不菲,內容豐富,是史料之外了解中國古代女性的重要資源。從詩歌史的發(fā)展來看,女性題材詩歌作品的形式、內容、風格一直處于演變之中,其中敘述視角從自述轉向代言的變化呈現(xiàn)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頗值得注意。這種變化固然是文學自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韋樂;;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齡研究;2010年01期
2 湯華泉;;唐代詩人與宣城關系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景遐東;唐代江南家族詩人群體及其家學淵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張寧;;張九齡詩中綦毋學士考證[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5 王娟;;唐人記詩的原始載體[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6 賈雪彥;徐文郁;;淺析唐代女冠詩人李冶及其詩作[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7 魏姍;;從《唐詩大系》看曹唐詩歌的藝術特色和價值[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8 盧嬌;;張祜詩歌“諫諷怨譎”的風雅精神[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張敬雅;;地理空間位移與元白唱和之關系[J];安順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10 高泉泉;;《河岳英靈集》中高適評語疏證[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昭;六朝瑯邪顏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孫瑜;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谷喬;唐代高僧塔銘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汪家華;唐代長史述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范明靜;大歷、貞元文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黎文麗;唐代校書郎與文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甘生統(tǒng);皎然詩學淵源考論[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魏娜;中唐詩歌新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郭迎暉;明代中后期宗教題材劇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10 賈國寶;傳統(tǒng)僧人文學近代以來的轉型[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古家臻;趙嘏科舉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金野;唐彥謙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何麗;兩宋的僧詩批評[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冷淑敏;再論王績的慕陶情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雷雷;中晚唐江西籍詩人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8 蔣郭晶;辛文房《唐才子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黃田田;論唐詩中的風雨意象[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吳寶明;五代十國時期馬楚詩人與詩歌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家勝;;傅玄女性詩歌創(chuàng)作原因探微[J];許昌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張立群;;在現(xiàn)實中敞開的技巧——論90年代女性詩歌[J];重慶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3 韓健;;“飛翔”的可能與限度——論新世紀女性詩歌的動向與問題[J];文學界(理論版);2012年03期
4 呂進;女性詩歌的三種文本[J];重慶社會科學;1999年03期
5 曉音;;“2005女性詩歌年度獎”揭曉[J];紅豆(精品文學版);2006年03期
6 翟永明;;“女性詩歌”與詩歌中的女性意識[J];詩刊;1989年06期
7 亓麗;現(xiàn)代女性詩歌的意蘊探索[J];黑龍江農(nóng)墾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8 李掖平;當前女性詩歌的解讀與剖析[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9 丁敏;論現(xiàn)代女性詩歌中一個永恒的話題[J];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2期
10 方雪梅;激情時代的終結——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綜述[J];當代文壇;2002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子淳;;對太谷學派女性詩歌的幾點原則性看法[A];山東近代文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王子淳;;對太谷學派女性詩歌的幾點原則性看法[A];中國近代文學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翻譯文學與中國文學近代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張立群;;“世紀初中國女性詩歌研討會”召開[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一輯)[C];2004年
4 霍俊明;;博客時代·日常詩學·家族敘事——新世紀十年女性詩歌的一份個人閱讀札記[A];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2005女性詩歌年度獎揭曉[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二輯)[C];2007年
6 李蓉;;中西女性詩歌比較的現(xiàn)代性視角——女性主體意識比較[A];東方叢刊(2000年第1輯 總第三十一輯)[C];2000年
7 霍俊明;;“驚濤駭浪”與“靜水流深”的互現(xiàn)——阿毛新世紀以來的詩作解讀[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阿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陳超;;“表意”和“表情”[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宋曉杰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9 張立群;張藝萱;;似水流年中的生命心語——簡析宋曉杰的詩歌主題[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宋曉杰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10 張?zhí)抑?;沒有詩——一首詩的副本[A];詩歌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周瓚;新世紀中國女性詩歌的發(fā)展態(tài)勢[N];文藝報;2011年
2 聞郁(中國社科院文學所);關于女性詩歌[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3 吉狄馬加邋(彝族);把心的大門敞開[N];文藝報;2007年
4 李有亮;女性詩歌:照亮日常生活一束炫光[N];解放日報;2014年
5 曹紀祖;女性詩歌的現(xiàn)實回歸[N];文藝報;2008年
6 趙衛(wèi)峰;多維和多彩的女性視角[N];貴州日報;2011年
7 翟月琴 華東師范大學;直取文本核心的詩學觀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8 莊偉杰;在不同的詩意空間延伸[N];文藝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修磊;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董秀麗;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郭海文;唐五代女性詩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俞世芬;唐代女性詩歌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5 齊軍華;自我認同與性別表述[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雪姣;1980年代中國大陸女性詩歌中的“房間”意象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逯春勝;新時期女性詩歌流變論[D];山東大學;2008年
3 馬寧;試論中國1980年代以來的女性詩歌[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段風麗;試論女性意識在近二十年漢語女性詩歌中的嬗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吳宏浩;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探例[D];同濟大學;2008年
6 呂靖;唐代女性詩歌之女性意識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7 安培君;“叛逆的手”-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女性詩歌[D];吉林大學;2015年
8 趙蓮云;突圍與超越[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9 吳琳;清初女性詩歌嬗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10 靳榕榕;新世紀十年女性詩歌現(xiàn)象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043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60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