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當代意義與超越性價值——在“30后”與“70后”魯迅研究者對話會上的講話
本文關(guān)鍵詞:魯迅的當代意義與超越性價值——在“30后”與“70后”魯迅研究者對話會上的講話
【摘要】:魯迅是一位具有原創(chuàng)性、民族精神文化源泉性的作家思想家,整個民族遇到問題,可以到他的文學與思想的內(nèi)部去不斷吸取資源。魯迅研究很難作純粹歷史研究,而必須面對當下現(xiàn)實。魯迅對于中國,是一個"現(xiàn)在進行時"的存在,他畢生致力于中國人及中國社會的改造,魯迅研究不斷有新發(fā)現(xiàn)不斷深化的關(guān)鍵,在于研究者不斷找到屬于時代又屬于自己的問題意識。如何正確地把握時代與自己的問題,在注意魯迅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懷和介入的同時,更應(yīng)該注意魯迅的超越性思考,F(xiàn)在世界上現(xiàn)行的所有社會制度、所有發(fā)展模式、所有文明,都發(fā)生了危機,現(xiàn)實生活在急劇變化,亟需新的理論創(chuàng)造。只有在世界文明大檢討、大反省、大轉(zhuǎn)機的視野下,才能真正發(fā)現(xiàn)和認識魯迅對中國文明、西方文明批判性思考的意義。中國要走出自己的發(fā)展道路,當代知識分子最重要的歷史責任,是要創(chuàng)造出對現(xiàn)當代中國歷史與現(xiàn)實具有解釋力與批判力的理論,魯迅的思想是創(chuàng)造這樣理論最重要的資源之一。魯迅的意義,普遍認為是拔得太高,實則認識遠遠不夠。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中文系;
【關(guān)鍵詞】: 魯迅 魯迅研究 時代問題
【分類號】:I210
【正文快照】: 28年前我第一本魯迅研究著作《心靈的探尋》前面有兩句題詞,第一句:“向青年講述我的魯迅觀,這是做了幾十年的夢,F(xiàn)在使命已完成。我應(yīng)該自動隱去。但仍寄希望于后來者——魯迅的真正知音必將在中國當代的青年中產(chǎn)生。”很多人看了感到驚奇,我的導師王瑤先生還專門找我談話: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城希;20世紀初期魯迅的文化思想[J];青海社會科學;2000年05期
2 林非;魯迅思想對于二十一世紀的意義[J];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03期
3 王同倫,劉繼波;試析魯迅散文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J];青海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4 房向東;魯迅:最受誣蔑的人——魯迅去世后,非議魯迅現(xiàn)象面面觀[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5 吳中杰;魯迅書信評點[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6 鐘沛璋;魯迅假若活在1957年[J];炎黃春秋;2002年05期
7 張永泉;瞿秋白與魯迅思想分期[J];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06期
8 王元化;紀念魯迅的幾句話[J];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06期
9 王吉鵬,荊亞平;魯迅留日時期思想轉(zhuǎn)變價值論[J];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11期
10 王曉明;今天是否需要重讀魯迅?[J];魯迅研究月刊;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恒山;;探析魯迅的求學精神和求學方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袁盛勇;;走向歷史和文化的深處——毛澤東時代的“魯迅現(xiàn)象”研究論綱[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3 徐改平;;作為共產(chǎn)黨同路人的魯迅[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杜一白;;最后的輝煌——魯迅臨終心態(tài)掃描[A];浩氣千秋民族魂——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論文集[C];1996年
5 哈九增;;魯迅批孔的再認識[A];魯迅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C];1991年
6 曾令霞;;魯迅與中國“戲臺”文化[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7 湯歡芹;;魯迅與革命文學論爭[A];紀念建黨85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朱文華;;魯迅與雜文體[A];浩氣千秋民族魂——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論文集[C];1996年
9 張福貴;;魯迅宗教觀的文化意義思想啟蒙與道德救贖的衍生形態(tài)[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10 邵伯周;;論魯迅的人道主義思想——紀念魯迅誕生110周年[A];魯迅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C];199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理群;我們?yōu)槭裁葱枰斞竅N];北京日報;2007年
2 王小魯;誰害怕魯迅先生?[N];經(jīng)濟觀察報;2010年
3 丁輝;“少年讀魯迅”危險不危險?[N];深圳商報;2012年
4 余人;魯迅又熱 原因各有評說[N];北京日報;2001年
5 張麗;正確評價魯迅的第一人[N];團結(jié)報;2000年
6 徐東波;走進魯迅世界[N];浙江日報;2001年
7 本報記者 賀白丹;我們今天怎樣讀魯迅[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8 陳莉萍;魯迅在遠處[N];文學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熊元義;魯迅的方向仍然是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N];文藝報;2006年
10 房向東;魯迅與“憤青”及其他[N];文藝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戈雙劍;魯迅:生存與“表意”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黃瓊英;魯迅作品語言歷時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敏;魯迅的語言思想及其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丁穎;都市語境與魯迅上海創(chuàng)作的關(guān)聯(lián)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5 任慧群;個體精神之“誠”與魯迅的“中國的人生”[D];南開大學;2009年
6 朱其;魯迅藝術(shù)思想中的靈魂意識及其現(xiàn)代性[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9年
7 趙歌東;啟蒙與革命[D];吉林大學;2006年
8 錢偉;魯迅與中國古代思想和文學[D];復旦大學;2006年
9 陶麗霞;文化觀與翻譯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黃科安;知識者的探求與言說[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濤;魯迅青年時期思想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2 李曉東;論南京魯迅[D];河北大學;2007年
3 吉瑞;魯迅與《河南》[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宋麗然;魯迅:在科學和文學之間[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范源源;魯迅與攝影[D];復旦大學;2011年
6 王振順;魯迅的大眾觀[D];西南大學;2013年
7 龍鳳荷;魯迅的編輯出版思想[D];湘潭大學;2008年
8 高林博光;魯迅與日本文化的關(guān)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9 韓中英;魯迅古典文獻研究初探[D];黑龍江大學;2010年
10 張舒敏;魯迅實事求是視野中的當下與當下之后及其困境[D];西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6006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60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