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反應批評視閾下的《雷雨》
本文關鍵詞:讀者反應批評視閾下的《雷雨》
【摘要】:曹禺的《雷雨》是一部一經問世就頗有爭議的作品,由于《雷雨》豐富的思想內涵以及作家特殊的人生哲學,導致一直有大量的文學評論和研究伴隨著它。本文不同于前人對該作品人物、主題、作家等方面的研究,而是把它放在讀者反應批評的視閾下去解讀它之所以被眾說紛紜、備受爭議的的原因。主要從文本結構、讀者以及接受媒介與手段這三個角度出發(fā),運用讀者反應批評的相關理論闡釋《雷雨》在接受過程中出現的作品的客觀意義超出作者的主觀設想、主題與人物的多義性、作品的影視改編等文學現象。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
【關鍵詞】: 讀者反應批評 《雷雨》 讀者 多義性
【正文快照】: 美國學者M.H.艾布拉姆斯曾在他的《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ǒng)》里指出文學活動是由世界、藝術家、作品和讀者四者共同構成。一部文學作品在經由作者創(chuàng)作出來以后并不意味著文學活動的結束,而是要接受讀者的再創(chuàng)造。在作品傳播和接受過程中,由于媒介和讀者的不同,文本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田本相;;全本《雷雨》的意義和價值[A];中國戲劇梅花獎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王曉鷹;;沒有魯大海的《雷雨》[A];曹禺誕辰100周年紀念文集[C];2011年
3 黃維鈞;;70年來頭一遭 看新版《雷雨》的演出[A];中國戲劇梅花獎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童道明;;《雷雨》演出的雙重意義[A];中國戲劇梅花獎20周年文集[C];2004年
5 石宏大;;試談《雷雨》中的人物語言[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6 曹樹鈞;;杜宣對于《雷雨》在國外傳播的貢獻——紀念杜宣先生誕辰100周年[A];杜宣紀念集[C];2014年
7 廖奔;田本相;童道明;葉廷芳;黃維鈞;王育生;顧威;王敏;王蘊明;鄒紅;劉平;林克歡;徐曉鐘;宋國鋒;郭媛媛;李鳴春;;永遠的《雷雨》 全本《雷雨》研討會紀要[A];中國戲劇梅花獎20周年文集[C];2004年
8 阿布力米提·艾買提;;《雷雨》的教學賞析[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9 高浦棠;;命運·天意·上帝——《雷雨》的神秘主義思想本體破譯[A];陜西省中國現代文學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朱棟霖;;經典《雷雨》:從話劇到蘇州評彈——紀念曹禺百年誕辰[A];曹禺誕辰100周年紀念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羅樺琳 通訊員 曹曉亮;交易金額1.55億買家最愛《雷雨》[N];廣州日報;2010年
2 魏信國;《雷雨》悲劇變“笑場”,問題在哪里?[N];中國藝術報;2014年
3 本報記者 劉淼;八十歲的《雷雨》不曾老[N];中國文化報;2014年
4 靳海舟;如何評價《雷雨》公益場上觀眾的笑[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4年
5 何勇海;《雷雨》成“雷劇”?[N];團結報;2014年
6 馬以鑫;《雷雨》何以遭遇笑場[N];文學報;2014年
7 馬達;話劇《雷雨》遭笑場的背后[N];中國文化報;2014年
8 邱唐;看《雷雨》,,不準笑?[N];解放日報;2014年
9 安琦 市政協委員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雷雨》演出笑場折射出什么[N];聯合時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劉蓓蓓;萬方:《雷雨》歷經80年生命力依舊旺盛[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超;《雷雨》(節(jié)選)教學內容及語文核心教學價值建議[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2 趙倩;論《雷雨》修辭翻譯的語用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3 朱全穩(wěn);消解與重構[D];河南大學;2015年
4 曹華;論曹禺《雷雨》中的主仆之戀[D];曲阜師范大學;2016年
5 張鐘文;女性的自我救贖—從生態(tài)女性主義角度解讀《雷雨》和《金碗》[D];西南科技大學;2016年
6 楊文倩;歌劇《雷雨》繁漪的形象分析及主要唱段的演唱處理[D];江西師范大學;2016年
7 夏登武;《雷雨》:多維接受視域中的變異[D];暨南大學;2008年
8 譚苗;從《雷雨》文本到《雷雨》舞臺[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譚文慧;關聯理論視角下的《雷雨》英譯本的對比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3年
10 任振翔;《雷雨》中的話語標記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5229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52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