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中國經驗”的表達與新文學傳統(tǒng)的當代闡釋
本文關鍵詞:新世紀“中國經驗”的表達與新文學傳統(tǒng)的當代闡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新世紀以來的中國文學,出現(xiàn)了許多變異與新質,但它們都是作家對"中國經驗"的文學表達,同時又與新文學傳統(tǒng)有著割舍不斷的關系。探討新世紀文學的內在肌理,可以發(fā)現(xiàn),新世紀文學與新文學傳統(tǒng)之間,正在形成一種"對話"或"潛對話"關系。這種"對話"使傳統(tǒng)得到不斷更新,而當代文學也因此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
【作者單位】: 天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
【關鍵詞】: 新世紀文學 中國經驗 新文學傳統(tǒng) 當代闡釋 對話
【基金】: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新世紀文學與新文學傳統(tǒng)”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5YJA751015
【分類號】:I206.7
【正文快照】: 新世紀文學是如何書寫“中國經驗”的?它與新文學傳統(tǒng)是一種什么關系?是否如“斷裂”論者所預言的,新世紀文學必將“重新想象中國”?筆者認為,盡管新世紀文學確實出現(xiàn)了許多變異與新質,然而與新文學的任何一個階段一樣,它也是當代作家對“中國經驗”的文學表達,它與新文學傳統(tǒng)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馬鎣伯;五四新文學傳統(tǒng)與《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J];當代思潮;2002年04期
2 吳曉川;;從遷臺作家創(chuàng)作看中國新文學傳統(tǒng)的延續(xù)[J];當代文壇;2007年06期
3 汪成法;;中國現(xiàn)代大學校園文學與新文學傳統(tǒng)[J];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4 殷國明;新文學傳統(tǒng)的生成意義[J];學術研究;1994年06期
5 劉斯翰;20世紀中國新文學傳統(tǒng)質疑[J];學術研究;1994年06期
6 吳宏聰;20世紀中國新文學傳統(tǒng)的幾種形態(tài)[J];學術研究;1994年06期
7 陶原珂;20世紀中國新文學傳統(tǒng)的形成和構成因素[J];學術研究;1994年06期
8 李光榮;西南聯(lián)大文學教育與新文學傳統(tǒng)[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年04期
9 黃曼君;;世紀相伴話滄!F(xiàn)代化視野中中國新文學傳統(tǒng)多重話語綜議[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陳離;;“語言自覺”與中國新文學傳統(tǒng)[J];文藝爭鳴;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汪成法;;從立法者到護法者——學院派文學批評與中國新文學傳統(tǒng)[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張檸;新文學傳統(tǒng)飄搖不定[N];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周思明;致力于恢復文學經典的尊嚴[N];文藝報;2009年
3 朱壽桐 宋劍華 莊森;《新青年》文學與新文學傳統(tǒng)[N];文藝報;2005年
4 文學博士 李紅強;20世紀新文學傳統(tǒng)深藏危機[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本文關鍵詞:新世紀“中國經驗”的表達與新文學傳統(tǒng)的當代闡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68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40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