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評點者對明清小說文本形態(tài)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論評點者對明清小說文本形態(tài)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明清時期,在同一部小說的不同版本中,某些批點文字時常被轉化成情節(jié)文字,由此小說文本形態(tài)也隨之演變。明清小說評點者融評、改于一體的批評特色,使他們在事實上成為小說的"第二作者",他們通過對小說文本的增刪改易而與作者一起左右著小說文本形態(tài)的生成與演變。眉批、夾批、旁批、圈點等評點形態(tài)皆依附于小說情節(jié)文字,缺乏獨立的文本價值;而其他出于評點者之手的種類繁雜、名目不一的附錄也有賴于小說文本而得以傳播,顯然這些"副文本"已成為明清小說文本形態(tài)的構成要素。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評點者 文本形態(tài) 生成與演變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小說文本形態(tài)的生成與演變研究”(11CZW042) 黑龍江省高校青年學術骨干支持計劃項目(1253G045)的階段成果
【分類號】:I207.41
【正文快照】: 明清小說文本形態(tài)受到作者、書坊主、評點者等多個因素的影響,其中,評點者在小說文本形態(tài)生成與演變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學術界雖對小說評點研究用力甚深,但其重點往往局限于小說評點形態(tài)本身,至于評點者于小說文本形態(tài)的意義,則遠未給予充分關注。實際上,明清小說評點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淑娟;;《韓詩外傳》中的享樂考驗主題及其文本形態(tài)特征[J];北方論叢;2006年02期
2 熊良智;;從文本形態(tài)看《楚辭》的早期傳播[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3 李炳海;;《雅》詩的文本形態(tài)和結構模式[J];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4 李躍忠;諸葛元元;;試析湖南影戲“橋本戲”的文本形態(tài)[J];武陵學刊;2013年05期
5 俞為民;;南戲文本形態(tài)的特征及其演變[J];戲曲藝術;2007年04期
6 賈學鴻;;先秦諸子文本的經傳結構及其文體培育功能[J];河北學刊;2009年05期
7 王茂;;論“傷痕文學”文本形態(tài)的制約因素[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向天淵;;“談型”與“信型”——現(xiàn)代漢語詩學的兩種文本形態(tài)[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屈永仙;;傣族敘事詩的文本形態(tài)[J];文學與文化;2011年03期
10 向天淵;戰(zhàn)型文本:現(xiàn)代漢語詩學話語的重要文本形態(tài)[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付林鵬;原始詩歌的文本形態(tài)和結構模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趙毓龍;西游故事跨文本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論評點者對明清小說文本形態(tài)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65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9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