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隨的雜劇創(chuàng)作與戲曲理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2-19 12:47
顧隨曾嘗試過多種文體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在古代戲曲方面,顧隨曾仿照元雜劇的體例創(chuàng)作雜劇六種,亦在其論著中發(fā)表了一些與古代戲曲理論相關(guān)的觀點。本文對其雜劇進行了初步的研究與分析,對其古代戲曲理論進行了歸納和總結(jié)。顧隨在1934年開始進行雜劇創(chuàng)作。其雜劇的題材或來自于古代小說,如《夷堅志》《青泥蓮花記》《聊齋志異》;或來自于民間傳說,如梁祝愛情故事;或來自于史書,如《史記·李將軍傳》。除此之外,亦有原創(chuàng)的故事題材。在六種雜劇中,《垂老禪僧再出家》和《馬郎婦坐化金沙灘》蘊含了禪宗“明心見性,直指本心”的思想;《祝英臺身化蝶》和《陟山觀海游春記》在人物形象、相戀模式以及結(jié)局處理三方面,沿襲了《紅樓夢》和《聊齋志異》對傳統(tǒng)的才子佳人題材的突破,并有所創(chuàng)新;《饞秀才》和《飛將軍百戰(zhàn)不封侯》則表達了作者對世俗情感的宣泄。顧隨雜劇語言的使用可分為三種,一是富有禪學思想的哲理性語言,在《垂老僧》和《馬郎婦》二劇中最多;二是具有元雜劇特色的語言,遍布于劇中各處賓白、曲詞中,且劇中多使用元雜劇方言、元雜劇典故、疊詞等;三是文雅清麗的語言,多用于寫景的曲詞當中。在宮調(diào)和曲牌使用方面,顧隨多按照元雜劇的通行套曲填詞作...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顧隨雜劇的內(nèi)容、題材來源與主題思想
1.1 顧隨古代戲劇研究與創(chuàng)作概述
1.2 顧隨雜劇創(chuàng)作時間與發(fā)展變化
1.3 顧隨雜劇的題材及其故事來源
1.3.1 《垂老僧》與《夷堅志·野和尚》
1.3.2 《馬郎婦》相關(guān)故事演變
1.3.3 《祝英臺》對梁祝故事的改編
1.3.4 《游春記》與《聊齋志異·連瑣》
1.3.5 《飛將軍》與《史記·李將軍傳》
1.4 顧隨雜劇的主題思想
1.4.1 從禪宗的“直指本心”解讀《垂老僧》與《馬郎婦》
1.4.2 《祝英臺》與《游春記》對才子佳人題材的發(fā)展
1.4.3 《饞秀才》與《飛將軍》的世俗之情
第二章 顧隨雜劇的語言、體制與格律
2.1 顧隨雜劇語言分析
2.1.1 《垂老僧》和《馬郎婦》的佛典禪語
2.1.2 顧隨雜劇語言對元雜劇本色語言的借鑒
2.1.3 顧隨雜劇語言的文雅特點
2.2 顧隨雜劇中的宮調(diào)使用
2.3 顧隨雜劇的曲牌運用
2.3.1 套曲的安排基本依據(jù)元雜劇的通行套曲
2.3.2 各套曲中曲牌連綴緊密
2.3.3 關(guān)于“二十換頭”中“換頭”的辨析
2.3.4 【九轉(zhuǎn)貨郎兒】套曲分析
2.3.5 《游春記》中南曲曲牌的性質(zhì)研究
第三章 顧隨戲曲理論研究
3.1 古代戲曲創(chuàng)作理論
3.1.1 注重“文”的特點
3.1.2 更加注重思想性
3.1.3 重視心理描寫
3.1.4 北曲中襯字不宜太多
3.1.5 極看重作者天賦
3.2 顧隨的戲曲評論
3.2.1 元曲與其他文體的比較
3.2.2 西方話劇和近現(xiàn)代思潮對顧隨戲曲評論的影響
3.3 顧隨的古代戲曲研究成果
3.3.1 元明戲曲輯佚與整理
3.3.2 元曲方言、詞匯的研究
3.3.3 山東省民間流行的《水滸傳》之記錄
3.4 顧隨的戲曲表演研究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902712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顧隨雜劇的內(nèi)容、題材來源與主題思想
1.1 顧隨古代戲劇研究與創(chuàng)作概述
1.2 顧隨雜劇創(chuàng)作時間與發(fā)展變化
1.3 顧隨雜劇的題材及其故事來源
1.3.1 《垂老僧》與《夷堅志·野和尚》
1.3.2 《馬郎婦》相關(guān)故事演變
1.3.3 《祝英臺》對梁祝故事的改編
1.3.4 《游春記》與《聊齋志異·連瑣》
1.3.5 《飛將軍》與《史記·李將軍傳》
1.4 顧隨雜劇的主題思想
1.4.1 從禪宗的“直指本心”解讀《垂老僧》與《馬郎婦》
1.4.2 《祝英臺》與《游春記》對才子佳人題材的發(fā)展
1.4.3 《饞秀才》與《飛將軍》的世俗之情
第二章 顧隨雜劇的語言、體制與格律
2.1 顧隨雜劇語言分析
2.1.1 《垂老僧》和《馬郎婦》的佛典禪語
2.1.2 顧隨雜劇語言對元雜劇本色語言的借鑒
2.1.3 顧隨雜劇語言的文雅特點
2.2 顧隨雜劇中的宮調(diào)使用
2.3 顧隨雜劇的曲牌運用
2.3.1 套曲的安排基本依據(jù)元雜劇的通行套曲
2.3.2 各套曲中曲牌連綴緊密
2.3.3 關(guān)于“二十換頭”中“換頭”的辨析
2.3.4 【九轉(zhuǎn)貨郎兒】套曲分析
2.3.5 《游春記》中南曲曲牌的性質(zhì)研究
第三章 顧隨戲曲理論研究
3.1 古代戲曲創(chuàng)作理論
3.1.1 注重“文”的特點
3.1.2 更加注重思想性
3.1.3 重視心理描寫
3.1.4 北曲中襯字不宜太多
3.1.5 極看重作者天賦
3.2 顧隨的戲曲評論
3.2.1 元曲與其他文體的比較
3.2.2 西方話劇和近現(xiàn)代思潮對顧隨戲曲評論的影響
3.3 顧隨的古代戲曲研究成果
3.3.1 元明戲曲輯佚與整理
3.3.2 元曲方言、詞匯的研究
3.3.3 山東省民間流行的《水滸傳》之記錄
3.4 顧隨的戲曲表演研究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9027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90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