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血薦·軒轅——魯迅文學中身體隱喻的建構(gòu)與改寫
發(fā)布時間:2023-04-23 03:19
魯迅運用中國傳統(tǒng)的"國家身體"隱喻和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資源,建構(gòu)起個體與民族國家間的身體隱喻關(guān)系!蹲灶}小像》中"血薦軒轅"的象征性犧牲行為實現(xiàn)了二者最初的結(jié)合,《摩羅詩力說》加入歐洲浪漫主義文學資源,描繪與民族身體合二為一的理想個體身體!端帯穼"血薦軒轅"進行了重演和改寫,否定了犧牲的意義,《復仇(其二)》則通過對《馬可福音》和密茨凱維奇《先人祭》中兩個版本的神子受難犧牲故事的翻用,描寫個體身體與民族身體間的撕裂。貫穿四個文本的個體與民族國家身體隱喻關(guān)系的變化,反映出魯迅在參與建構(gòu)個體與民族國家間命運共同體的同時,又對其深表疑慮。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一、緒 言
二、從《自題小像》到《摩羅詩力說》:個體與民族的身體血盟
三、《藥》與《復仇》(其二):“血薦軒轅”的重演與改寫
四、結(jié) 語
本文編號:3798975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一、緒 言
二、從《自題小像》到《摩羅詩力說》:個體與民族的身體血盟
三、《藥》與《復仇》(其二):“血薦軒轅”的重演與改寫
四、結(jié) 語
本文編號:37989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798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