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曾及其文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2-17 18:28
黃曾(1802—1878?),字菊人,自號瓶隱生,浙江錢塘人(今浙江杭州)。道光十二年(1832)年舉人。大挑知縣,分發(fā)直隸(今河北。。咸豐六年(1856)授香河縣(今屬河北廊坊),其后回任兩次。同治四年(1865)調任平谷縣令(今屬北京)。黃曾少有才名,八歲時“刻燭為茶人詩,一座傾倒”,其一生創(chuàng)作內容豐富,著有《瓶隱山房詞鈔》八卷、《瓶隱山房詩鈔》十二卷、《抱香廬集》八卷、《疑夢集》四卷、《抱香廬摘稿》不分卷、《懺花臺傳奇》。本文主要以黃曾及其文學作品為研究對象,力圖對其在晚清文學發(fā)展史上的貢獻作出合理評價。首先,由于關于黃曾的資料較少,其著作中《抱香廬集》、《疑夢集》、《懺花臺傳奇》均已散佚,故筆者在大量搜集資料和細致梳理其留存作品的基礎上盡可能詳盡地考述了黃曾的生平、交游及其著作情況。其次,筆者通過詩詞縱向比較的方法對其文學作品的內容和藝術特色作出分析,總結了黃曾作品在創(chuàng)作上多詠嘆詩畫文物、表現人生愁苦和藝術上敢于開拓創(chuàng)新、抒發(fā)一己之懷的特點。最后,筆者結合晚清詞壇詞風“嘉道新變”的時代背景,論述了浙西詞派與常州詞派對黃曾詞作的影響,同時考察了黃曾在這一時期與江浙文人間的詞學活...
【文章頁數】:10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黃曾生平、著作與交游考述
第一節(jié) 黃曾生平考述
第二節(jié) 黃曾著作考述
第三節(jié) 黃曾交游考述
一、黃曾與同鄉(xiāng)友人
二、黃曾與其他友人
第二章 黃曾文學創(chuàng)作論
第一節(jié) 多詠書畫文物之作
第二節(jié) 人生落拓、羈旅漂泊的感傷
第三章 黃曾文學風格論
第一節(jié) 敢于探索的文學創(chuàng)新精神
一、詩歌體裁兼?zhèn)、風格多樣
二、詞作用調廣泛、立題新穎
三、用語新穎獨特
第二節(jié) 注重真情實感的表達
一、詩人之詩
二、詞人之詞
第四章 黃曾與嘉道文壇
第一節(jié) 黃曾對浙、常二派詞風的融合
第二節(jié) 黃曾的詞學活動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事跡編年
附錄二: 《抱香廬摘稿》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常州詞派研究百年[J]. 王亞偉.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17(06)
[2]淺談比興寄托手法對詞學發(fā)展的影響[J]. 薛寒冬. 藝術評鑒. 2017(17)
[3]清詞研究的空間與視野[J]. 張宏生.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4)
[4]袁通與嘉道詞壇上的性靈說[J]. 才峻.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7(05)
[5]浙西詞派研究述論[J]. 劉紅紅.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16(06)
[6]詠物與禁體:論清代浙西詞派之詠物詞[J]. 劉深.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7]詠懷與詠史:論晚清詠物詞[J]. 劉深. 廣西社會科學. 2016(09)
[8]論朱彝尊與厲鶚對雅詞理論的貢獻[J]. 李慶霞. 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4)
[9]常州詞派的“根”與“樹”——兼論常州詞學的流傳路徑與地域輻射[J]. 陳水云. 文學遺產. 2016(01)
[10]南宋雅詞的推出與浙西詞派的崛起[J]. 黃浩然.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 2015(04)
本文編號:3720428
【文章頁數】:10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黃曾生平、著作與交游考述
第一節(jié) 黃曾生平考述
第二節(jié) 黃曾著作考述
第三節(jié) 黃曾交游考述
一、黃曾與同鄉(xiāng)友人
二、黃曾與其他友人
第二章 黃曾文學創(chuàng)作論
第一節(jié) 多詠書畫文物之作
第二節(jié) 人生落拓、羈旅漂泊的感傷
第三章 黃曾文學風格論
第一節(jié) 敢于探索的文學創(chuàng)新精神
一、詩歌體裁兼?zhèn)、風格多樣
二、詞作用調廣泛、立題新穎
三、用語新穎獨特
第二節(jié) 注重真情實感的表達
一、詩人之詩
二、詞人之詞
第四章 黃曾與嘉道文壇
第一節(jié) 黃曾對浙、常二派詞風的融合
第二節(jié) 黃曾的詞學活動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事跡編年
附錄二: 《抱香廬摘稿》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常州詞派研究百年[J]. 王亞偉.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17(06)
[2]淺談比興寄托手法對詞學發(fā)展的影響[J]. 薛寒冬. 藝術評鑒. 2017(17)
[3]清詞研究的空間與視野[J]. 張宏生.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4)
[4]袁通與嘉道詞壇上的性靈說[J]. 才峻.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7(05)
[5]浙西詞派研究述論[J]. 劉紅紅.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16(06)
[6]詠物與禁體:論清代浙西詞派之詠物詞[J]. 劉深.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7]詠懷與詠史:論晚清詠物詞[J]. 劉深. 廣西社會科學. 2016(09)
[8]論朱彝尊與厲鶚對雅詞理論的貢獻[J]. 李慶霞. 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4)
[9]常州詞派的“根”與“樹”——兼論常州詞學的流傳路徑與地域輻射[J]. 陳水云. 文學遺產. 2016(01)
[10]南宋雅詞的推出與浙西詞派的崛起[J]. 黃浩然.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 2015(04)
本文編號:37204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72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