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先鋒小說的后現(xiàn)代敘事研究
本文關鍵詞:80年代先鋒小說的后現(xiàn)代敘事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20世紀80年代,由于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加快,西方的各類文學思潮不斷涌入。其中,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因其強烈的新穎奇異的特質(zhì)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此時,中國當代作家正急于尋求一種新的內(nèi)容來突破傳統(tǒng)理論的束縛,由此,先鋒小說應運而生。先鋒小說反映出新時期文學敘事中,不斷地自我調(diào)整與改變,打破傳統(tǒng),建構全新的創(chuàng)作模式和價值取向,以此來面對時代變遷所帶來的挑戰(zhàn)。主要代表作家有馬原、格非、余華、孫甘露、殘雪、莫言、洪峰、蘇童、扎西達娃等。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基本內(nèi)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從國際因素和本土條件兩個方面來論述先鋒小說產(chǎn)生的原因。上世紀末,西方社會受到二戰(zhàn)的影響,人道、理性、信仰等觀念發(fā)生動搖,人們的審美傾向也在悄悄發(fā)生著改變,后現(xiàn)代主義突破重圍進入到西方人的視野當中。而此時中國的改革開放為后現(xiàn)代主義進入國門提供了機遇與挑戰(zhàn)。中國學者吸收了后現(xiàn)代的精神并結合我國國情,由此,產(chǎn)生了既含有后現(xiàn)代精神特質(zhì)又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先鋒小說。第二章主要通過敘述和語言兩個方面來表現(xiàn)當代先鋒小說的后現(xiàn)代性。從元小說、荒誕、戲仿、拼貼這幾方面為切入點來論述先鋒小說的敘述革命;另一方面,通過分析先鋒作家將“語言”理解為解釋世界的唯一工具,以此來說明先鋒小說只不過是一次純粹的語言游戲。第三章主要論述先鋒敘事的得與失。先鋒小說的敘事實驗因其特立獨行的姿態(tài)而受到讀者的關注,但它在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的同時,也陷入到自己為自己編織的牢籠中。本文嘗試以文學理論的文化研究視野,來探討新時期文學發(fā)展中,先鋒敘事的創(chuàng)新價值和文學貢獻。
【關鍵詞】:后現(xiàn)代主義 先鋒小說 敘事 語言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7.42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2
- 第一章 西方后現(xiàn)代思潮與我國先鋒小說12-21
- 第一節(jié) 先鋒小說興起的國際因素12-14
- 第二節(jié) 先鋒小說興起的本土條件14-17
- 一、理論傳入15-16
- 二、文化模仿16-17
- 三、文化沖突17
- 第三節(jié) 先鋒小說的現(xiàn)實意義17-21
- 一、特立獨行的姿態(tài)17-19
- 二、假如沒有先鋒19-21
- 第二章 先鋒小說的后現(xiàn)代敘事21-44
- 第一節(jié) 先鋒小說的敘事革命21-31
- 一、元小說21-22
- 二、迷宮與荒誕22-25
- 三、戲仿25-28
- 四、碎片與拼貼28-31
- 第二節(jié) 先鋒小說的語言世界31-40
- 一、細節(jié)描繪31-33
- 二、敘述視角33-35
- 三、暴力的語言35-36
- 四、能指功能的凸現(xiàn)36-37
- 五、話語主體的瓦解37-40
- 第三節(jié) 先鋒敘事的審美突變40-44
- 第三章 先鋒敘事的得與失44-49
- 第一節(jié) 先鋒敘事的迷津44-45
- 第二節(jié) 先鋒敘事的價值45-47
- 第三節(jié) 先鋒敘事的轉型47-49
- 結語49-50
- 參考文獻50-52
- 致謝52-53
- 發(fā)表論文5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世連;反抗與拯救——先鋒小說創(chuàng)作的敘事學分析[J];齊魯學刊;2000年04期
2 方克強;新時期先鋒小說藝術再探[J];文藝理論研究;2000年04期
3 向榮;潰敗的先鋒——90年代中國先鋒小說備忘錄[J];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06期
4 斯炎偉;突圍與困惑——20世紀80年代先鋒小說的逃亡取向及其悖論[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5 錢穎偉;先鋒小說研究述評[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6 唐孕蓮;對“人”的再次認識——論先鋒小說中的“人”及“人文精神”[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S2期
7 朱向前;《解密》:對先鋒小說的修正和沖刺[J];南方文壇;2004年02期
8 聶 茂;闡釋序碼的文化傳播:從拯救型到循環(huán)廢墟的精神轉變——重讀先鋒小說[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5年02期
9 金鑫;先鋒文學的大眾化傳播——先鋒小說影視“轉譯”得失談[J];理論界;2005年05期
10 張朝麗;劉錦丹;;從模仿到本土化回歸——論先鋒小說作家的創(chuàng)作轉向[J];唐山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建周;;身份焦慮與文本誤讀——兼及王朔小說與“先鋒小說”的差異性[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忠;“先鋒小說”的現(xiàn)狀及走向[N];學習時報;2006年
2 劉忠;“先鋒小說”的現(xiàn)狀及走向[N];今日信息報;2007年
3 ;先鋒小說與文學未來的發(fā)展可能性[N];文匯報;2007年
4 丘峰;顛覆與回歸[N];文學報;2000年
5 張新穎 復旦大學中文系;關注當代先鋒小說創(chuàng)作 深掘現(xiàn)代漢語創(chuàng)作傳統(tǒng)[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董外平;先鋒小說家的精神癥候[N];文藝報;2012年
7 本報記者 何晶;夏商:我要抵達生活的細部[N];文學報;2013年
8 楊劍龍 王童;魔幻與寫實[N];文藝報;2011年
9 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原主任 文學評論家 雷達;致力于開發(fā)另一個空間[N];光明日報;2013年
10 吳秉杰;完整地把握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N];文藝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翟紅;論80年代中國先鋒小說的語言實驗[D];蘇州大學;2004年
2 王琮;九十年代以來先鋒小說創(chuàng)作的轉型[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3 郝魁鋒;先鋒之后的文學蹤跡[D];河南大學;2012年
4 葉立文;增長與繁榮—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小說中的先鋒話語[D];武漢大學;2001年
5 劉桂茹;先鋒與曖昧[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6 蔡志誠;時間、記憶與想象的變奏[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7 閆秋紅;現(xiàn)代東北文學與薩滿教文化[D];武漢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振強;試論先鋒小說的審美現(xiàn)代性追求[D];南昌大學;2008年
2 劉昱;先鋒小說的“文革書寫”[D];遼寧大學;2012年
3 李彬彬;當代先鋒小說本土性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5年
4 董博宇;80年代先鋒小說的后現(xiàn)代敘事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年
5 銀春花;中國當代先鋒小說的后現(xiàn)代性[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6 盧海章;新時期先鋒小說的神秘性特征[D];遼寧大學;2009年
7 于興雷;論先鋒小說的人文關懷意識[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龐靜;論八十年代中后期先鋒小說的審美現(xiàn)代性[D];安徽大學;2010年
9 張博;中國當代先鋒小說中的時間問題[D];河北大學;2010年
10 陶丹;顛覆與重建-中國當代先鋒小說的敘事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80年代先鋒小說的后現(xiàn)代敘事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57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6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