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道教頌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6 20:08
唐代以前是中國道教的正式形成和發(fā)展時期,其教義、科儀、戒律都在這一時期成熟,文學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頌贊即其中一類。在道教中,頌贊又稱玄章、誦贊、誦詠,是以歌頌神靈仙真、道經天界等對象為主要內容的韻文,其作品既蘊含著豐富的宗教思想,又具有一定的文學特色。由于目前國內學術界極少有人對其進行專門研究,所以本文擬對唐代以前的道教頌贊作出整體探索。文章主體由以下三個部分構成:第一,作品的梳理和分類。明代人在編輯《道藏》時設置了專門的“贊頌類”,其中有九十篇作品出自唐代以前。不過,古人未盡全功,依然有大量頌贊散落在《道藏》其他部類之中,其中屬于唐代以前的文本將近三百篇。所有先唐作品可以按歌頌對象為標準大致分為四類。第二,分析作品中的宗教思想。在唐代以前的道教頌贊中,有三種宗教思想表露得最充分:一,長生飛仙;二,末世劫災;三,超度幽冥。第三,探討作品的文學成就。這部分包含三個要點:一,從作品形象、創(chuàng)作方法、文學風格三個角度析論其文學特征;二,從格式體制及音樂性的層面分析其藝術傾向;三,從作品的宗教神圣性及文本依附于儀式兩個角度討論道教頌贊的出現對頌體文學的意義。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唐前道教頌贊作品概況
第一節(jié) 《道藏·贊頌類》中的唐前作品
第二節(jié) 《道藏》中未經梳理的唐前作品
第三節(jié) 唐前道教頌贊的分類
第二章 唐前道教頌贊中的宗教思想
第一節(jié) 長生飛仙的思想
第二節(jié) 末世劫災的思想
第三節(jié) 超度幽冥的思想
第三章 唐前道教頌贊的文學成就
第一節(jié) 唐前道教頌贊的文學特征
第二節(jié) 唐前道教頌贊的藝術傾向
第三節(jié) 唐前道教頌贊對頌體文學的意義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道藏·贊頌類》非唐前篇目表
附錄二 :《道藏·贊頌類》非頌贊篇目表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佛教傳入后中土冥界觀演變研究[J]. 韓紅. 敦煌學輯刊. 2017(04)
[2]偈頌與贊歌——中印佛教歌詩初探[J]. 侯傳文. 東方論壇. 2017(01)
[3]道教文獻中的“頌”及其文體學意義[J]. 成娟陽. 中國文化研究. 2010(02)
[4]頌贊類文體[J]. 吳承學,劉湘蘭. 古典文學知識. 2010(01)
[5]“以偈贊曰”:印度古代社會生活中唱贊的使用[J]. 陳明. 長江學術. 2008(04)
[6]漢譯佛經中的偈頌與贊頌簡要辨析[J]. 陳明. 南亞研究. 2007(02)
[7]從“地府”到“地獄”——論魏晉南北朝鬼話中冥界觀念的演變[J]. 韋鳳娟. 文學遺產. 2007(01)
[8]道教的生命觀[J]. 李養(yǎng)正. 中國道教. 1999(04)
[9]道教重人貴生的理念[J]. 張繼禹,李遠國. 中國道教. 1998(01)
[10]論漢語的“韻律詞”[J]. 馮勝利. 中國社會科學. 1996(01)
博士論文
[1]作為文體的頌贊與中國美頌傳統(tǒng)的形成[D]. 胡吉星.暨南大學 2009
[2]上古“頌類”文學精神及其體類特征[D]. 段立超.東北師范大學 2007
[3]《詩經·周頌》考論[D]. 李瑾華.首都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漢魏兩晉贊體文研究[D]. 王亞利.廣西大學 2017
[2]北朝道教儀式文學研究[D]. 周夢夢.西北民族大學 2016
[3]漢魏晉南北朝郊廟歌辭研究[D]. 宋佳陸.西北師范大學 2013
[4]漢代郊廟歌辭研究[D]. 劉露芬.浙江大學 2012
[5]《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的文學研究[D]. 杜言.中南大學 2012
[6]漢唐之間中國冥界觀的變化研究[D]. 曾雯雯.四川師范大學 2012
[7]《詩經》祭祖詩與周代宗廟祭祀文化研究[D]. 楊穎.西北大學 2011
[8]漢魏六朝郊廟歌辭研究[D]. 陳澤澤.湖南師范大學 2010
[9]《詩經》祭祀詩研究[D]. 問海燕.揚州大學 2010
[10]漢代銘文研究[D]. 張甲子.東北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52002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唐前道教頌贊作品概況
第一節(jié) 《道藏·贊頌類》中的唐前作品
第二節(jié) 《道藏》中未經梳理的唐前作品
第三節(jié) 唐前道教頌贊的分類
第二章 唐前道教頌贊中的宗教思想
第一節(jié) 長生飛仙的思想
第二節(jié) 末世劫災的思想
第三節(jié) 超度幽冥的思想
第三章 唐前道教頌贊的文學成就
第一節(jié) 唐前道教頌贊的文學特征
第二節(jié) 唐前道教頌贊的藝術傾向
第三節(jié) 唐前道教頌贊對頌體文學的意義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道藏·贊頌類》非唐前篇目表
附錄二 :《道藏·贊頌類》非頌贊篇目表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佛教傳入后中土冥界觀演變研究[J]. 韓紅. 敦煌學輯刊. 2017(04)
[2]偈頌與贊歌——中印佛教歌詩初探[J]. 侯傳文. 東方論壇. 2017(01)
[3]道教文獻中的“頌”及其文體學意義[J]. 成娟陽. 中國文化研究. 2010(02)
[4]頌贊類文體[J]. 吳承學,劉湘蘭. 古典文學知識. 2010(01)
[5]“以偈贊曰”:印度古代社會生活中唱贊的使用[J]. 陳明. 長江學術. 2008(04)
[6]漢譯佛經中的偈頌與贊頌簡要辨析[J]. 陳明. 南亞研究. 2007(02)
[7]從“地府”到“地獄”——論魏晉南北朝鬼話中冥界觀念的演變[J]. 韋鳳娟. 文學遺產. 2007(01)
[8]道教的生命觀[J]. 李養(yǎng)正. 中國道教. 1999(04)
[9]道教重人貴生的理念[J]. 張繼禹,李遠國. 中國道教. 1998(01)
[10]論漢語的“韻律詞”[J]. 馮勝利. 中國社會科學. 1996(01)
博士論文
[1]作為文體的頌贊與中國美頌傳統(tǒng)的形成[D]. 胡吉星.暨南大學 2009
[2]上古“頌類”文學精神及其體類特征[D]. 段立超.東北師范大學 2007
[3]《詩經·周頌》考論[D]. 李瑾華.首都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漢魏兩晉贊體文研究[D]. 王亞利.廣西大學 2017
[2]北朝道教儀式文學研究[D]. 周夢夢.西北民族大學 2016
[3]漢魏晉南北朝郊廟歌辭研究[D]. 宋佳陸.西北師范大學 2013
[4]漢代郊廟歌辭研究[D]. 劉露芬.浙江大學 2012
[5]《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的文學研究[D]. 杜言.中南大學 2012
[6]漢唐之間中國冥界觀的變化研究[D]. 曾雯雯.四川師范大學 2012
[7]《詩經》祭祖詩與周代宗廟祭祀文化研究[D]. 楊穎.西北大學 2011
[8]漢魏六朝郊廟歌辭研究[D]. 陳澤澤.湖南師范大學 2010
[9]《詩經》祭祀詩研究[D]. 問海燕.揚州大學 2010
[10]漢代銘文研究[D]. 張甲子.東北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520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25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