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古代文學論文 >

怨恨與超越—論老舍的國民性書寫

發(fā)布時間:2021-06-23 10:54
  當漢語表述符號“中國國民性”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展開書寫的時候,在場的形而上學話語“Chinese character”始終參與其價值判斷、價值意向和人格構型的全過程。因此,探究“Chinese character”在西方形而上學話語中的動態(tài)流變,可知其形成的“原始視界”和“言說方式”,及其成立的“邊界條件”、“價值判斷”、“價值意向”、“價值秩序”和“情態(tài)偏好”;而靜態(tài)分析抱定“中國國民性”話語的形而上學及其衍生的現(xiàn)代性本質(zhì),可知現(xiàn)代秩序如何擺置世界,擺置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擺置不同的價值樣式和人格樣式,也可知現(xiàn)代中國在什么樣的價值秩序內(nèi)、依據(jù)什么樣的價值標準截取形而上學和“中國國民性”話語,并由此明晰中國現(xiàn)代文學書寫中作者自我擺置意向、書寫意向和人格構型的價值意向和情態(tài)偏好。不管是動態(tài)研究還是靜態(tài)分析,“中國國民性”話語都隨著形而上學的流變和異變而變化,隨著形而上學在歐洲史和世界史的展開而展開,隨著形而上學的言說而言說,最終成為人類現(xiàn)代史上關于“中國國民性”表述的固定話語,也成為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過程中不得不接受的自我表述話語。在整個形而上學的話語體系中,“Chinese character... 

【文章來源】: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老舍國民性書寫中怨恨情態(tài)的研究意義
    (二)研究綜述
一 怨恨與“中國國民性”話語譜系的動態(tài)研究
    (一)怨恨與“中國國民性”話語生成的西方動態(tài)
    (二)怨恨與“中國國民性”話語接受的中國動態(tài)
二 怨恨與“中國國民性”話語譜系的靜態(tài)研究
    (一)怨恨與現(xiàn)代人的“裸露”狀態(tài)
    (二)怨恨與中國人的“裸露”狀態(tài)
三 怨恨與超越——老舍國民性書寫的雙重情態(tài)
    (一)老舍國民性書寫中怨恨情態(tài)的必然性
    (二)老舍國民性書寫中超越情態(tài)的可能性
    (三)老舍國民性書寫的現(xiàn)代性困境
四 老舍國民性書寫的價值樣式與人格樣式
    (一)使用價值與大眾
    (二)生命價值與生命共同體
    (三)精神價值與精神共同體
    (四)神圣價值與神圣人格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作者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老舍對“國民性”書寫的思考及與魯迅的差異[J]. 遲蕊.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6(07)
[2]老舍小說對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人格的探索[J]. 查正亮.  新絲路(下旬). 2015(12)
[3]老舍與魯迅國民性批判思想的差異性分析[J]. 趙苗.  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4(06)
[4]鄉(xiāng)土情感與現(xiàn)代理性的“二律背反”——論老舍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文化保守主義傾向[J]. 馮健飛.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4(05)
[5]從三類市民形象看老舍的國民性批判思想[J]. 李澤中.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3(06)
[6]跨文化文學接受下的國民性——論老舍作品的國民性批判[J]. 田建平,俞艷珍.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08(03)
[7]論老舍國民性改造的價值取向[J]. 方巖.  北京社會科學. 2007(02)
[8]老舍創(chuàng)作對“改造國民性”問題的思考[J]. 劉永莉.  齊魯學刊. 2003(03)
[9]從嘲諷到張揚——老舍小說對國民性的探索[J]. 李兆虹.  西安石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04)
[10]老舍個性氣質(zhì)論——紀念老舍誕辰百周年[J]. 吳小美,古世倉.  文學評論. 1999(01)

碩士論文
[1]論老舍教育題材小說對國民性的反思與建構[D]. 劉嬌嬌.南京師范大學 2014
[2]從民俗文化視野看老舍對國民性的批判[D]. 趙欣.青島大學 2010
[3]老舍小說改造國民性主題的再思考[D]. 張升.山東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448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2448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38f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