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的再發(fā)現(xiàn)與民俗學的民族更新路徑——談沈從文的苗人故事系列
發(fā)布時間:2021-04-20 11:50
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脫胎于中國現(xiàn)代民俗學的文化語境,從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早期,他經歷了對湘西民俗學再發(fā)現(xiàn)的歷程,苗人故事系列標志著作家從自傳式鄉(xiāng)土記憶轉向立足湘西、關切民族的自覺書寫。在《龍朱》第一系列短篇小說中,他傾向于將苗人他者化,將之想象為一種民族更新的理想范型,之后在更貼近的考察中,發(fā)現(xiàn)苗鄉(xiāng)民俗與巫楚文化的關聯(lián),以"蠻夷"他者更新民族的想象至《鳳子》中轉換為溝通民間非儒學傳統(tǒng)與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民族更新路徑。沈從文的苗人系列呈現(xiàn)出民俗學方案的理路與內在悖論,也映射出20世紀早期中國民族國家建構的歷史困境。
【文章來源】:文學評論.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民俗學與湘西的再發(fā)現(xiàn)
二他者化的苗人:民族更新的理想范型
三巫楚文化意識:民族自我的辨析與認同
四《鳳子》的敘事僵局:民俗學方案的內在悖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沈從文早期的民俗學意識[J]. 張永. 東吳學術. 2018(01)
[2]民俗學史視角下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與研究:1926-1949[J]. 朱恬驊. 文藝評論. 2016(10)
[3]論沈從文與巫楚文化[J]. 周仁政. 文藝爭鳴. 2016(07)
[4]論沈從文與楚文化[J]. 劉一友.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2(Z1)
[5]從苗漢文化和中西文化的撞擊看沈從文[J]. 凌宇. 文藝研究. 1986(02)
博士論文
[1]顧頡剛民族與邊疆思想述評[D]. 景凱旋.陜西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149627
【文章來源】:文學評論.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民俗學與湘西的再發(fā)現(xiàn)
二他者化的苗人:民族更新的理想范型
三巫楚文化意識:民族自我的辨析與認同
四《鳳子》的敘事僵局:民俗學方案的內在悖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沈從文早期的民俗學意識[J]. 張永. 東吳學術. 2018(01)
[2]民俗學史視角下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與研究:1926-1949[J]. 朱恬驊. 文藝評論. 2016(10)
[3]論沈從文與巫楚文化[J]. 周仁政. 文藝爭鳴. 2016(07)
[4]論沈從文與楚文化[J]. 劉一友.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2(Z1)
[5]從苗漢文化和中西文化的撞擊看沈從文[J]. 凌宇. 文藝研究. 1986(02)
博士論文
[1]顧頡剛民族與邊疆思想述評[D]. 景凱旋.陜西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1496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14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