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說電影改編的一種路徑 ——以《紅高粱家族》《妻妾成群》《活著》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3-17 11:48
小說的電影改編已有百年歷史,它們共同見證了從文字到影像的偉大轉變。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進行,各種新事物蓬勃發(fā)展。通過資料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2009年間的共27屆“金雞獎”獲獎名單中,金雞獎最佳故事片37部,其中16部得獎佳作都是來自于對小說作品的改編,小說的電影改編比例達到43.2%。就目前而言,隨著我國影視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影片數(shù)量也在不斷擴大。這都表現(xiàn)出文學作品對于影視行業(yè)的發(fā)展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F(xiàn)如今,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被改編成為電影,我們不禁產(chǎn)生疑問:導演會選取哪些小說進行改編?改編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如何在不失水準的基礎上對小說進行刪改?電影與文學作品之間如何保持良性互動?帶著這些問題,全文進行了闡述分析。全文內(nèi)容共分為四章,以莫言《紅高粱家族》、蘇童《妻妾成群》、余華《活著》改編的電影作品為例。第一章主要從小說電影改編的時代語境出發(fā),分析改編的時代聯(lián)結、背景感召以及選取這三部作品的緣由。第二章立足三位作家各自的代表佳作,探討其小說文本通向電影改編的路徑。第三章在文本細讀的研究方法上,比較分析電影與小說文本前后的...
【文章來源】:南寧師范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課題來源
二、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三、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方法
(一)目的和意義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說電影改編的時代語境
第一節(jié) 沿承“時代聯(lián)結”,響應“背景感召”
一、時代聯(lián)結——沿承改編熱潮
二、背景感召——滿足受眾精神娛樂需求
第二節(jié) 文本選取之緣由
一、彰顯人性——活出自我
二、研究集中——代表性較強
三、名導改編——張藝謀
四、影響深遠——獲獎作品
第二章 小說通向電影改編的路徑
第一節(jié) 小說文本滿足改編者的態(tài)度和藝術追求
一、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反傳統(tǒng)傾向
二、綻放人性光芒和勇敢展現(xiàn)自我
第二節(jié) 小說文本符合受眾的審美需求
一、故事精彩完整,人物形象鮮明
二、民間色彩濃厚,生命意義深刻
第三節(jié) 小說文本利于影像化抒寫
一、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幽默化——以《活著》為例
二、故事情節(jié)的鏡頭化、場景化——以《紅高粱家族》《妻妾成群》為例
第三章 小說電影改編的策略方法
第一節(jié) 主題的簡化
第二節(jié) 情節(jié)的調(diào)整
第三節(jié) 人物的變動
第四節(jié) 視角的變更
第五節(jié) 導演的個性化風格
一、大膽的藝術創(chuàng)造,傳神的設計改造
二、巧用色彩蒙太奇,對比承載表訴求
三、融入偏愛元素,凸顯時代氣息
第四章 小說電影改編的效應
一、影像化的小說提升作家的關注度、擴大文本流量
二、市場化的電影改編,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小說文本的精神內(nèi)涵
三、正視改編熱潮,實現(xiàn)小說與電影的互幫互助、互惠互利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學傳媒研究的開拓和深化——黃發(fā)有訪談錄[J]. 布莉莉. 創(chuàng)作與評論. 2014(22)
[2]先鋒作家的影視轉型與價值分化[J]. 周根紅. 重慶社會科學. 2009(06)
[3]“織錦裁編寫意深”——重讀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J]. 潘源. 當代電影. 2006(04)
[4]小說創(chuàng)作與影視表現(xiàn)[J]. 莫言. 文史哲. 2004(02)
[5]打開人性的皺折——蘇童訪談錄[J]. 周新民,蘇童. 小說評論. 2004(02)
[6]掛小說的羊頭 賣劇本的狗肉——影視時代的小說危機(上)[J]. 黃發(fā)有. 文藝爭鳴. 2004(01)
[7]文學創(chuàng)作的民間資源——在蘇州大學“小說家講壇”上的講演[J]. 莫言. 當代作家評論. 2002(01)
[8]無根的苦難:超越非歷史化的困境[J]. 陳曉明. 文學評論. 2001(05)
[9]文學性與影視化抒寫——論影視批評的兩個向度[J]. 周安華,蔣豐. 中國電視. 2000(10)
[10]“民間”的現(xiàn)代品格——對陳思和“民間”話語的理解[J]. 謝友祥. 文藝理論研究. 2000(05)
博士論文
[1]九十年代以來先鋒小說創(chuàng)作的轉型[D]. 王琮.遼寧師范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先鋒作家小說的電影改編研究[D]. 徐乃偉.山東大學 2018
[2]論莫言小說的電影改編[D]. 王旭松.華東師范大學 2014
[3]從形式先鋒到精神先鋒的嬗變[D]. 黎萍.暨南大學 2007
[4]從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看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新趨勢[D]. 高怡.四川大學 2007
[5]體裁、故事、影像化:小說的電影改編三題[D]. 陳晶.蘇州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87086
【文章來源】:南寧師范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課題來源
二、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三、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方法
(一)目的和意義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說電影改編的時代語境
第一節(jié) 沿承“時代聯(lián)結”,響應“背景感召”
一、時代聯(lián)結——沿承改編熱潮
二、背景感召——滿足受眾精神娛樂需求
第二節(jié) 文本選取之緣由
一、彰顯人性——活出自我
二、研究集中——代表性較強
三、名導改編——張藝謀
四、影響深遠——獲獎作品
第二章 小說通向電影改編的路徑
第一節(jié) 小說文本滿足改編者的態(tài)度和藝術追求
一、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反傳統(tǒng)傾向
二、綻放人性光芒和勇敢展現(xiàn)自我
第二節(jié) 小說文本符合受眾的審美需求
一、故事精彩完整,人物形象鮮明
二、民間色彩濃厚,生命意義深刻
第三節(jié) 小說文本利于影像化抒寫
一、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幽默化——以《活著》為例
二、故事情節(jié)的鏡頭化、場景化——以《紅高粱家族》《妻妾成群》為例
第三章 小說電影改編的策略方法
第一節(jié) 主題的簡化
第二節(jié) 情節(jié)的調(diào)整
第三節(jié) 人物的變動
第四節(jié) 視角的變更
第五節(jié) 導演的個性化風格
一、大膽的藝術創(chuàng)造,傳神的設計改造
二、巧用色彩蒙太奇,對比承載表訴求
三、融入偏愛元素,凸顯時代氣息
第四章 小說電影改編的效應
一、影像化的小說提升作家的關注度、擴大文本流量
二、市場化的電影改編,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小說文本的精神內(nèi)涵
三、正視改編熱潮,實現(xiàn)小說與電影的互幫互助、互惠互利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學傳媒研究的開拓和深化——黃發(fā)有訪談錄[J]. 布莉莉. 創(chuàng)作與評論. 2014(22)
[2]先鋒作家的影視轉型與價值分化[J]. 周根紅. 重慶社會科學. 2009(06)
[3]“織錦裁編寫意深”——重讀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J]. 潘源. 當代電影. 2006(04)
[4]小說創(chuàng)作與影視表現(xiàn)[J]. 莫言. 文史哲. 2004(02)
[5]打開人性的皺折——蘇童訪談錄[J]. 周新民,蘇童. 小說評論. 2004(02)
[6]掛小說的羊頭 賣劇本的狗肉——影視時代的小說危機(上)[J]. 黃發(fā)有. 文藝爭鳴. 2004(01)
[7]文學創(chuàng)作的民間資源——在蘇州大學“小說家講壇”上的講演[J]. 莫言. 當代作家評論. 2002(01)
[8]無根的苦難:超越非歷史化的困境[J]. 陳曉明. 文學評論. 2001(05)
[9]文學性與影視化抒寫——論影視批評的兩個向度[J]. 周安華,蔣豐. 中國電視. 2000(10)
[10]“民間”的現(xiàn)代品格——對陳思和“民間”話語的理解[J]. 謝友祥. 文藝理論研究. 2000(05)
博士論文
[1]九十年代以來先鋒小說創(chuàng)作的轉型[D]. 王琮.遼寧師范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先鋒作家小說的電影改編研究[D]. 徐乃偉.山東大學 2018
[2]論莫言小說的電影改編[D]. 王旭松.華東師范大學 2014
[3]從形式先鋒到精神先鋒的嬗變[D]. 黎萍.暨南大學 2007
[4]從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看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新趨勢[D]. 高怡.四川大學 2007
[5]體裁、故事、影像化:小說的電影改編三題[D]. 陳晶.蘇州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870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08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