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圖像化語境下中華戲曲典籍對外出版與傳播——以昆曲典籍《牡丹亭》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2-19 13:26
文學的圖像轉(zhuǎn)向是視覺文化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與文學圖像化相伴而生的是受眾審美期待與審美經(jīng)驗的改變,以及碎片化多元出版時代的來臨。文學的圖像化對中國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華戲曲典籍的對外出版與傳播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基于《牡丹亭》出版與傳播,提出文學圖像化語境下戲曲典籍對外出版?zhèn)鞑サ牟呗?加強多元化出版中圖像與語言文字的完美融合與互補,以及文本傳播和舞臺傳播的有機結(jié)合,從而使戲曲典籍從精英學術(shù)圈走向大眾群體,實現(xiàn)更廣泛與深入的傳播。
【文章來源】:中國出版.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圖像化時代文學的主要特征
1.文學內(nèi)容通俗化與文本出版的視覺化、多元化
2.文學審美主體的大眾化與審美經(jīng)驗的娛樂化
二、《牡丹亭》對外出版與傳播及其存在的問題
三、文學圖像化語境下戲曲典籍對外出版與傳播的策略
1.深入分析受眾審美與文化心理
2.實現(xiàn)多元出版形式中圖像與語言文字的審美互補
3.加強文本傳播與舞臺傳播的有機結(jié)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獨白到對話:中國文學出版走出去的思維轉(zhuǎn)向[J]. 王超. 中國出版. 2018(07)
[2]論平臺型出版[J]. 耿相新. 出版科學. 2018(01)
[3]圖像轉(zhuǎn)向抑或圖像霸權(quán)——讀圖時代的圖文表征及其反思[J]. 楊向榮. 中國文學批評. 2015(01)
[4]視覺文化時代文學閱讀的審美意義[J]. 張杰. 貴州社會科學. 2008(03)
[5]文學新形態(tài)與文學博客群[J]. 劉海濤. 學術(shù)研究. 2006(03)
[6]“讀圖時代”的圖文“戰(zhàn)爭”[J]. 周憲. 文學評論. 2005(06)
[7]視覺文化與消費社會[J]. 周憲.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02)
博士論文
[1]中國戲劇典籍譯介研究[D]. 趙征軍.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41182
【文章來源】:中國出版.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圖像化時代文學的主要特征
1.文學內(nèi)容通俗化與文本出版的視覺化、多元化
2.文學審美主體的大眾化與審美經(jīng)驗的娛樂化
二、《牡丹亭》對外出版與傳播及其存在的問題
三、文學圖像化語境下戲曲典籍對外出版與傳播的策略
1.深入分析受眾審美與文化心理
2.實現(xiàn)多元出版形式中圖像與語言文字的審美互補
3.加強文本傳播與舞臺傳播的有機結(jié)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獨白到對話:中國文學出版走出去的思維轉(zhuǎn)向[J]. 王超. 中國出版. 2018(07)
[2]論平臺型出版[J]. 耿相新. 出版科學. 2018(01)
[3]圖像轉(zhuǎn)向抑或圖像霸權(quán)——讀圖時代的圖文表征及其反思[J]. 楊向榮. 中國文學批評. 2015(01)
[4]視覺文化時代文學閱讀的審美意義[J]. 張杰. 貴州社會科學. 2008(03)
[5]文學新形態(tài)與文學博客群[J]. 劉海濤. 學術(shù)研究. 2006(03)
[6]“讀圖時代”的圖文“戰(zhàn)爭”[J]. 周憲. 文學評論. 2005(06)
[7]視覺文化與消費社會[J]. 周憲.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02)
博士論文
[1]中國戲劇典籍譯介研究[D]. 趙征軍.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411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304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