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發(fā)明“中國”——論1930—1940年代中國的“民族形式”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1-01-05 19:23
<正>近年來,"中國經(jīng)驗""中國道路",或者說"中國模式"得到廣泛關注。這些概念指陳中國的特殊性,并將之作為對于西方普適性傳統(tǒng)的批判和矯正。毛澤東的理論和實踐,被作為一種內(nèi)生性資源,成為中國特殊論的核心話語。(1)應該注意到毛澤東對"中國"的構建受到關注和第三世界民族問題的闡釋之間的
【文章來源】:文藝爭鳴.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
三
四
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美學與意識形態(tài)關系的知識譜系學思考[J]. 劉康. 甘肅社會科學. 2019(05)
[2]世界的中國,還是世界與中國?——我的回應[J]. 劉康. 文藝爭鳴. 2019(06)
[3]“民族形式”問題與中國當代文學史(1940-70年代)的理論重構[J]. 賀桂梅.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9(01)
[4]西方理論在中國的命運——詹姆遜與詹姆遜主義[J]. 劉康. 文藝理論研究. 2018(01)
[5]抗戰(zhàn)“民族形式”文藝論爭中的文化政治[J]. 畢海. 文藝爭鳴. 2016(11)
[6]“民族形式”建構與當代文學對五四現(xiàn)代性的超克[J]. 賀桂梅. 文藝爭鳴. 2015(09)
[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理淵源的若干考證[J]. 李建勇,任穎卮. 現(xiàn)代哲學. 2012(02)
本文編號:2959165
【文章來源】:文藝爭鳴.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
三
四
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美學與意識形態(tài)關系的知識譜系學思考[J]. 劉康. 甘肅社會科學. 2019(05)
[2]世界的中國,還是世界與中國?——我的回應[J]. 劉康. 文藝爭鳴. 2019(06)
[3]“民族形式”問題與中國當代文學史(1940-70年代)的理論重構[J]. 賀桂梅.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9(01)
[4]西方理論在中國的命運——詹姆遜與詹姆遜主義[J]. 劉康. 文藝理論研究. 2018(01)
[5]抗戰(zhàn)“民族形式”文藝論爭中的文化政治[J]. 畢海. 文藝爭鳴. 2016(11)
[6]“民族形式”建構與當代文學對五四現(xiàn)代性的超克[J]. 賀桂梅. 文藝爭鳴. 2015(09)
[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理淵源的若干考證[J]. 李建勇,任穎卮. 現(xiàn)代哲學. 2012(02)
本文編號:29591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959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