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生成、內(nèi)涵及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01-01 00:56
文藝是時代的號角,具有突出的文化感召力和教育功能,自古以來就是教化人民的重要載體。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一生熱愛文藝并注重文藝的教育作用。毛澤東從領(lǐng)導(dǎo)中國革命開始,就積極利用文藝進行人民的教育工作,經(jīng)過長期的文藝教育實踐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藝教育觀。過去,在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指導(dǎo)下,文藝成為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和提高人民思想政治覺悟的重要方式,中國文藝朝著服務(wù)人民、教育人民的方向發(fā)展。現(xiàn)如今,文藝教育實踐出現(xiàn)了嚴(yán)重性的問題,則需要從毛澤東文藝教育觀中尋找借鑒。所以,筆者在此對毛澤東文藝教育觀進行梳理和探究是時代的需要、歷史的要求。本篇文章主要從以下五個部分進行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研究:第一部分為緒論,是對研究緣起、研究意義、相關(guān)概念界定、文獻綜述和研究方法等進行介紹。第二部分梳理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生成。首先,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生成有其重要的理論淵源,主要受儒家文藝教育思想、馬列主義文教理論和魯迅文藝教育思想三個方面的影響。其次,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生成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實踐歷程,大致劃分為四個時期: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發(fā)展期。第三部分是對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基本內(nèi)...
【文章來源】:山西師范大學(xué)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緣起
1.1.1 實踐需要
1.1.2 理論需要
1.2 研究意義
1.2.1 實踐意義
1.2.2 理論意義
1.3 研究綜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教育觀
1.4.2 文藝教育
1.4.3 毛澤東教育觀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生成
2.1 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生成的理論淵源
2.1.1 儒家文藝教育思想
2.1.2 馬列主義文教理論
2.1.3 魯迅文藝教育思想
2.2 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生成的實踐歷程
2.2.1 萌芽期(1915—1921年)
2.2.2 成長期(1921—1935年)
2.2.3 成熟期(1935—1942年)
2.2.4 發(fā)展期(1942年以后)
3 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基本內(nèi)涵
3.1 文藝即人藝——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人學(xué)指向
3.1.1 文藝的核心功能在于育人
3.1.2 文藝教育要尊重人的特性
3.2 傳承與創(chuàng)新——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政治指向
3.2.1 文藝為人民群眾,首先服務(wù)和教育工農(nóng)兵
3.2.2 做群眾的老師,先做群眾的學(xué)生
3.3 現(xiàn)實與理想——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理想目標(biāo)
3.3.1 “六億神州盡舜堯”:毛澤東文藝教育的理想追求
3.3.2 “樣板戲”:毛澤東文藝教育的理想模式
4 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基本特征
4.1 革命性
4.2 民族性
4.3 人民性
4.4 多樣性
5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在學(xué)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2950632
【文章來源】:山西師范大學(xué)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緣起
1.1.1 實踐需要
1.1.2 理論需要
1.2 研究意義
1.2.1 實踐意義
1.2.2 理論意義
1.3 研究綜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教育觀
1.4.2 文藝教育
1.4.3 毛澤東教育觀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生成
2.1 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生成的理論淵源
2.1.1 儒家文藝教育思想
2.1.2 馬列主義文教理論
2.1.3 魯迅文藝教育思想
2.2 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生成的實踐歷程
2.2.1 萌芽期(1915—1921年)
2.2.2 成長期(1921—1935年)
2.2.3 成熟期(1935—1942年)
2.2.4 發(fā)展期(1942年以后)
3 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基本內(nèi)涵
3.1 文藝即人藝——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人學(xué)指向
3.1.1 文藝的核心功能在于育人
3.1.2 文藝教育要尊重人的特性
3.2 傳承與創(chuàng)新——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政治指向
3.2.1 文藝為人民群眾,首先服務(wù)和教育工農(nóng)兵
3.2.2 做群眾的老師,先做群眾的學(xué)生
3.3 現(xiàn)實與理想——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理想目標(biāo)
3.3.1 “六億神州盡舜堯”:毛澤東文藝教育的理想追求
3.3.2 “樣板戲”:毛澤東文藝教育的理想模式
4 毛澤東文藝教育觀的基本特征
4.1 革命性
4.2 民族性
4.3 人民性
4.4 多樣性
5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在學(xué)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29506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950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