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唐代詩教思想發(fā)展與流變
發(fā)布時間:2020-12-28 08:38
本文主要探討唐代詩教思想的發(fā)展與詩人創(chuàng)作的關系,共分為四章。第一章主要辨析傳統(tǒng)儒家詩教的思想內(nèi)涵。第一節(jié)主要探究儒家詩教的“溫柔敦厚”的意蘊,對其來源與釋義加以說明。第二節(jié)結合《詩經(jīng)》的詩教精神,對傳統(tǒng)儒家詩教理論的內(nèi)涵主旨進一步加以界定與闡釋。第二章論述詩教思想在初、盛唐的復蘇。第一節(jié)主要是以建國之初詩教理論的提出以及四杰、陳子昂等人的復古主張為例,闡釋初唐詩教理論與創(chuàng)作的背離。第二節(jié)分析盛唐時期詩教思想難以興盛的原因,并以李白的復古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為例,說明詩教理論難以符合盛唐詩人的創(chuàng)作追求。第三節(jié)以過渡時期《篋中集》作家與杜甫的創(chuàng)作和主張為例,論述此時詩教思想的興起與新變。The analysis of the poetry teaching thought’ s evolution in Tang Dynasty.第三章主要論述中、晚唐詩教思想由盛到衰的過程。第一節(jié)簡要說明儒家詩教思想能在中唐時期得以風行的原因,對詩教高峰產(chǎn)生的主客觀原因加以分析。第二節(jié)論述中唐詩教理論興盛的表現(xiàn),即以新樂府詩人們的理論與實踐為主,分析此時詩教理論發(fā)展與變革。第三節(jié)論述晚唐詩教思想的衰落,并對其衰...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選題意義
研究現(xiàn)狀
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
第一章 傳統(tǒng)詩教思想的淵源與內(nèi)涵
第一節(jié) 溫柔敦厚與“美刺”內(nèi)涵
第二節(jié) 《詩經(jīng)》中儒家詩教思想的闡發(fā)
第二章 初、盛唐及過渡時期——詩教的復蘇
第一節(jié) 初唐——詩教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的背離
一、建國之初的詩教理論的提出
二、詩教的復古與沉寂——“四杰”與陳子昂的理論與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盛唐——詩教思想與主流審美的格格不入
一、李白復古詩論中的“詩教”色彩
二、盛唐主流審美旨趣與詩教的齟齬
第三節(jié) 過渡時期——詩教思想的興起與新變
一、元結與《篋中集》作家的寫實傾向與詩教精神
二、李白的“盛世之憂”與詩教思想
三、杜甫對詩教思想的繼承與突破
第三章 中、晚唐——詩教的盛行、變革與衰落
第一節(jié) 詩教高峰到來的條件
一、儒家詩教思想高潮的必然性——中唐社會政治思想危機
二、韓柳文風改革對詩教的推動
第二節(jié) 新樂府運動——詩教理論與創(chuàng)作的高度融合
一、張、王樂府的“尚實”精神與“美刺”色彩
二、元白新樂府詩對詩教思想的發(fā)展與變革
三、新樂府運動詩教理論的得失
第三節(jié) 晚唐——黑暗時代中的詩教微光
第四章 影響與評價
第一節(jié) 唐代詩教對傳統(tǒng)的繼承與變革
一、功利色彩
二、美刺傳統(tǒng)
三、寫實精神
第二節(jié) 唐代詩教理論的影響——以杜甫和新樂府詩人為例
一、杜詩詩教精神的后世影響
二、元白新樂府創(chuàng)作理論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開元盛世與杜甫“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J]. 胡永杰. 杜甫研究學刊. 2016(03)
[2]詩教與樂教[J]. 彭林. 中國音樂. 2014(04)
[3]試論儒家詩教在唐代詩論中的顯隱表現(xiàn)[J]. 楊韶蓉. 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 2012(00)
[4]《詩》語義與儒家詩教體系的形成[J]. 李翠葉. 文藝評論. 2012(02)
[5]儒家思想與杜甫的人文關懷[J]. 鄧田田.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07(05)
[6]“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杜甫儒家政治理念解讀[J]. 陳昌渠. 杜甫研究學刊. 2007(03)
[7]論孔子的詩教主張及其思想淵源[J]. 馬銀琴. 文學評論. 2004(05)
[8]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新樂府″運動詩歌理論評述[J]. 景志明. 西昌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2(04)
[9]略論先秦儒家的“詩教”理論與實踐[J]. 蔡世華.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01)
[10]杜甫儒家思想論[J]. 王亞民. 河北學刊. 1989(05)
博士論文
[1]元白對《詩經(jīng)》接受研究[D]. 鄒曉春.吉林大學 2013
[2]先秦儒家《詩》教美育思想研究[D]. 賀衛(wèi)東.陜西師范大學 2013
[3]早期詩教研究[D]. 金寶.吉林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朱熹“詩教”思想探析[D]. 楊潔.中國政法大學 2013
[2]孔子“詩教”思想研究[D]. 陳霞.曲阜師范大學 2006
[3]傳統(tǒng)詩教的文化內(nèi)涵分析[D]. 余華瓊.華中科技大學 2004
本文編號:2943449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選題意義
研究現(xiàn)狀
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
第一章 傳統(tǒng)詩教思想的淵源與內(nèi)涵
第一節(jié) 溫柔敦厚與“美刺”內(nèi)涵
第二節(jié) 《詩經(jīng)》中儒家詩教思想的闡發(fā)
第二章 初、盛唐及過渡時期——詩教的復蘇
第一節(jié) 初唐——詩教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的背離
一、建國之初的詩教理論的提出
二、詩教的復古與沉寂——“四杰”與陳子昂的理論與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盛唐——詩教思想與主流審美的格格不入
一、李白復古詩論中的“詩教”色彩
二、盛唐主流審美旨趣與詩教的齟齬
第三節(jié) 過渡時期——詩教思想的興起與新變
一、元結與《篋中集》作家的寫實傾向與詩教精神
二、李白的“盛世之憂”與詩教思想
三、杜甫對詩教思想的繼承與突破
第三章 中、晚唐——詩教的盛行、變革與衰落
第一節(jié) 詩教高峰到來的條件
一、儒家詩教思想高潮的必然性——中唐社會政治思想危機
二、韓柳文風改革對詩教的推動
第二節(jié) 新樂府運動——詩教理論與創(chuàng)作的高度融合
一、張、王樂府的“尚實”精神與“美刺”色彩
二、元白新樂府詩對詩教思想的發(fā)展與變革
三、新樂府運動詩教理論的得失
第三節(jié) 晚唐——黑暗時代中的詩教微光
第四章 影響與評價
第一節(jié) 唐代詩教對傳統(tǒng)的繼承與變革
一、功利色彩
二、美刺傳統(tǒng)
三、寫實精神
第二節(jié) 唐代詩教理論的影響——以杜甫和新樂府詩人為例
一、杜詩詩教精神的后世影響
二、元白新樂府創(chuàng)作理論的影響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開元盛世與杜甫“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J]. 胡永杰. 杜甫研究學刊. 2016(03)
[2]詩教與樂教[J]. 彭林. 中國音樂. 2014(04)
[3]試論儒家詩教在唐代詩論中的顯隱表現(xiàn)[J]. 楊韶蓉. 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 2012(00)
[4]《詩》語義與儒家詩教體系的形成[J]. 李翠葉. 文藝評論. 2012(02)
[5]儒家思想與杜甫的人文關懷[J]. 鄧田田.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07(05)
[6]“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杜甫儒家政治理念解讀[J]. 陳昌渠. 杜甫研究學刊. 2007(03)
[7]論孔子的詩教主張及其思想淵源[J]. 馬銀琴. 文學評論. 2004(05)
[8]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新樂府″運動詩歌理論評述[J]. 景志明. 西昌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2(04)
[9]略論先秦儒家的“詩教”理論與實踐[J]. 蔡世華.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01)
[10]杜甫儒家思想論[J]. 王亞民. 河北學刊. 1989(05)
博士論文
[1]元白對《詩經(jīng)》接受研究[D]. 鄒曉春.吉林大學 2013
[2]先秦儒家《詩》教美育思想研究[D]. 賀衛(wèi)東.陜西師范大學 2013
[3]早期詩教研究[D]. 金寶.吉林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朱熹“詩教”思想探析[D]. 楊潔.中國政法大學 2013
[2]孔子“詩教”思想研究[D]. 陳霞.曲阜師范大學 2006
[3]傳統(tǒng)詩教的文化內(nèi)涵分析[D]. 余華瓊.華中科技大學 2004
本文編號:29434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94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