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李善注揚雄賦作年再勘
【文章目錄】:
一 揚雄“四賦”作年之爭及其發(fā)端
二 《校獵賦》與《羽獵賦》異同
三 李善注引《七略》著錄《甘泉賦》作年的問題
四 揚雄四賦與《漢志》義例的互證
五 結語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甲斐勝二;;《文心雕龍》上篇的基礎理論與《七略》的關系[J];陰山學刊;1991年01期
2 顏兆麗;;探《漢書·藝文志》對《七略》的承變[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5年07期
3 劉瑞;;試論《七略》對古文經(jīng)學派的影響[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3年09期
4 王晉卿;劉歆《七略》與傳統(tǒng)文化[J];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2期
5 傅榮賢;;《別錄》《七略》的經(jīng)學意識及其成因[J];鹽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6 秦文萃;;《漢書·藝文志》劉歆、班固選揚雄賦考論[J];宜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7 簡小波;;《漢書·藝文志》述評[J];惠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8 沈偉東;《七略》文化框架與漢賦的時代特征[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1997年01期
9 祖保泉;;《文心·諸子》平議[J];安慶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10 陶成濤;;揚雄四賦作年新論[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侯文學;淑周楚之豐烈——揚雄作品的文化闡釋[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馮淑靜;《文選》詮釋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銳;揚雄《法言》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2 謝秋菊;司馬相如與揚雄賦比較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4年
3 程昱;“物色”研究[D];溫州大學;2019年
4 王忠杰;余蕭客《文選》學研究[D];華僑大學;2019年
5 李地鑫;明代的《文選》批評[D];寧夏大學;2019年
6 李陽;《文選》“書”體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年
7 周園園;《文選》哀傷賦、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年
8 吳彬彬;《文選》銘、誄、碑文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年
9 李夢姣;《文選》李善注引子部儒家類書錄[D];鄭州大學;2018年
10 曾朝驕;《文選》李善注“以賦注詩”現(xiàn)象研究[D];煙臺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830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88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