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長篇小說的敘事藝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13 10:42
李洱作為20世紀60年代小說家中鮮有的學院派作家,其創(chuàng)作伊始至今已有30余年,始終秉持著知識分子的那份人文關懷和執(zhí)著態(tài)度,無論在文本的創(chuàng)作中或是小說形式的改良中,他都擁有敏銳的直覺和睿智的思想。當今文學界認為其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極具分量的是《花腔》和《石榴樹上結櫻桃》。正是由于這兩部長篇展現(xiàn)了李洱對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不同觀感,是基于知識分子書寫和鄉(xiāng)村書寫之間的。論文分為引言、正文、結語三個部分。筆者在引言部分主要是對研究緣起和國內李洱長篇小說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匯總和整理。正文從敘事學理論以及文本細讀切入,從敘事主題、敘事策略以及敘事話語三個方面展開對李洱長篇小說的敘事藝術的討論。第一部分中主要對其敘事主題進行分析,根據李洱作家的雙重身份以及長篇中人物命運的安排來看,將其敘事主題分為個人意識和權力斗爭。一方面,在李洱看來,知識分子與鄉(xiāng)村農民是其體現(xiàn)個人意識的敘事人物對象,這些人物的塑造正是作者筆下推動敘事進行的關鍵點;另一方面,歷史進程中多方勢力的爭權奪利以及現(xiàn)代化鄉(xiāng)村中的權力推崇,成為彰顯個人意識強弱所附著的敘事場景主題?偟膩碚f,代表權力斗爭的敘事場景鋪排開來,將代表個人意識的人物塑造于其發(fā)展演變當中,是李洱獨特的兩種敘事主題的渾融體現(xiàn)。第二部分主要是通過敘事策略角度進入的,從言說的敘述者、錯落化的敘事時間以及繽紛的敘事意象三個方面入手,從文本的具體線索、情節(jié)以及人物的性格方面出發(fā),歸納出李洱長篇小說中的多樣化的敘述者和隱藏式的敘述者;其次是在敘事時間上通過對李洱線性敘事中倒敘和插敘的分析,得出其長篇中“現(xiàn)在”對話中的歷史倒敘和日常生活下的細節(jié)插敘的兩種時間安排;再者,根據意象在其小說中的敘事功能將其分為線索化的物意象和場景化的景意象兩類。第三章從敘事話語出發(fā),細致解析其兩部小說中語言的口語化特征以及敘事話語的言語構成,從俗語和方言入手,探討其長篇小說的雙重話語體系。結語是整體上對李洱長篇小說敘事藝術的歸納,以及本文的研究不足之處的指明。
【學位單位】:廣西師范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I207.425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緣起
二、李洱長篇小說的研究現(xiàn)狀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李洱長篇小說的敘事主題
第一節(jié) 日常生活中個人意識的消亡
第二節(jié) 權力斗爭中個人意識的體現(xiàn)
一、歷史知識分子的悲劇性命運
二、鄉(xiāng)村知識分子的世俗性裂變
第二章 李洱長篇小說的敘事策略
第一節(jié) 言說的敘述者
一、多樣化的敘述者
二、隱藏式的敘述者
第二節(jié) 錯落化的敘事時間
一、“現(xiàn)在”對話中的歷史倒敘
二、日常生活下的細節(jié)插敘
第三節(jié) 繽紛的敘事意象
一、線索化的物意象
二、場景化的景意象
第三章 李洱長篇小說的敘事話語
第一節(jié) 敘事話語的口語化特征
第二節(jié) 敘事話語的言語構成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82100
【學位單位】:廣西師范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I207.425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緣起
二、李洱長篇小說的研究現(xiàn)狀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李洱長篇小說的敘事主題
第一節(jié) 日常生活中個人意識的消亡
第二節(jié) 權力斗爭中個人意識的體現(xiàn)
一、歷史知識分子的悲劇性命運
二、鄉(xiāng)村知識分子的世俗性裂變
第二章 李洱長篇小說的敘事策略
第一節(jié) 言說的敘述者
一、多樣化的敘述者
二、隱藏式的敘述者
第二節(jié) 錯落化的敘事時間
一、“現(xiàn)在”對話中的歷史倒敘
二、日常生活下的細節(jié)插敘
第三節(jié) 繽紛的敘事意象
一、線索化的物意象
二、場景化的景意象
第三章 李洱長篇小說的敘事話語
第一節(jié) 敘事話語的口語化特征
第二節(jié) 敘事話語的言語構成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彥姝;;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中排泄物意象的審美嬗變[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5年02期
2 吳虹飛;;李洱 作家嘴里開花腔[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12期
3 張愛麗;;凌叔華小說的意象敘事[J];燕趙學術;2008年02期
4 李洱;梁鴻;;虛無與懷疑語境下的小說之變[J];當代作家評論;2008年03期
5 李洱;;一個懷疑主義者的自述[J];小說評論;2006年04期
6 徐德明;《石榴樹上結櫻桃》:敘述和隱喻之間的對位與張力[J];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03期
7 施戰(zhàn)軍;轉換中的李洱[J];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04期
8 張寧;“讓一個我變成那無數(shù)個我”——關于李洱長篇小說《花腔》[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9 敬文東;歷史以及歷史的花腔化——論李洱的《花腔》[J];小說評論;2003年06期
10 李迎豐;國際化語境中的知識悲劇——李洱小說《花腔》中話語結構的比較文學闡釋[J];中國比較文學;2003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邵部;失落的境地與不棄的言說[D];沈陽師范大學;2016年
2 王寧;論中國當代小說鄉(xiāng)村知識分子形象的美學變遷[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8821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88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