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與不言:予且小說的女性書寫
【學位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I207.4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研究現(xiàn)狀綜述
第1章 物質與精神:女性的雙重困境
1.1 女性的生存困境
1.1.1 基本權利的缺失
1.1.2 婚戀中的生存困境
1.2 女性的精神困境
1.2.1 規(guī)訓中的異常狀態(tài)
1.2.2 半覺醒的精神狀態(tài)
第2章 壓迫與解放:女性困境與20世紀30-40年代上海困境的同構
2.1 同為他者的“困境同構”
2.1.1 受壓迫的命運
2.1.2 非常態(tài)的體驗
2.2 同為他者的解放訴求
2.2.1 女性解放吁求
2.2.2 民族解放訴求
第3章 “言”與“不言”:予且女性書寫的復雜性
3.1 言:深切的女性關懷
3.2 不言:隱晦的反抗
3.2.1 復雜的文化心態(tài)
3.2.2 民族解放的潛在訴求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滿建;;民國《良友》畫報與予且早期散文的“市民趣味”[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2期
2 胡亞敏;肖祥;;“他者”的多副面孔[J];文藝理論研究;2013年04期
3 周鳳梅;丁長征;;論予且“日常生活”寫作的文學史意義及其不足[J];宿州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4 李楠;;1940年代海派小說新舊融合的敘事傳統(tǒng)[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喬以鋼;孫琳;;論新感覺派文本的“尤物敘事”[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6 成秀萍;批判男性世界的女性書寫——論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主義色彩[J];江蘇社會科學;2001年05期
7 張泉;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淪陷區(qū)的言說環(huán)境——以北京上海文學為中心[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1年01期
8 李今;日常生活意識和都市市民的哲學──試論海派小說的精神特征[J];文學評論;1999年06期
9 孔慶東;論抗戰(zhàn)時期的社會言情小說[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軍;想象性書寫與邊緣性閱讀[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錢鈺;獨立自我的言說與日常化的世俗沉浮[D];安徽大學;2016年
2 王瓊;“東吳系女作家”小說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3 金傳勝;周天籟文學創(chuàng)作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4 林曉娟;蘇青創(chuàng)作視角簡論[D];華僑大學;2013年
5 馮舒潔;五四女作家小說中的母性書寫[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6 李楠;論予且通俗小說中的現(xiàn)代性[D];河北大學;2011年
7 譚飛;岸邊的守望——東吳系女作家論[D];蘇州大學;2010年
8 劉云;陳衡哲女性觀解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778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87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