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學的現代轉向——從晚清民初中國文學史著中的《詩經》書寫出發(fā)
發(fā)布時間:2020-10-31 12:44
“五四”時期的文學史書寫,從“以六經為典范”轉變到“以《詩經》為典范”,轉變的背后,是“體用合一”的傳統(tǒng)文學觀念被言情達志的詩學觀念所取代。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先賢通過改造傳統(tǒng)“詩言志”論,為現代社會革命提供理論依據。其改造主要體現在:第一,反對“感物而動”,強調人作為有主觀意志的獨立個體,不應隨波逐流;第二,反對“志道合一”,強調情感的抒發(fā)應是個體沖破群體的禮教規(guī)范,發(fā)出獨立、自覺之聲音。個體的“情”和普遍的“理”被割裂開來。但是,個人主義和社會革命的終極追求之間,存在內在的價值沖突,這導致以個人為中心的情感本體難以真正建立,產生理論上的混亂。因此,“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甫一開始,就是在以全新的邏輯重新闡釋古典文學譜系,以致導致現代詩經學乃至文學史研究中的種種誤區(qū)。
【文章目錄】:
一、從“文”到“詩”:以詩學為中心的文學史建構
二、“情”的轉向:從倫理到個人
(一)傳統(tǒng)“詩言志”論:“感———志———言———文”
(二)魯迅對傳統(tǒng)“言志論”的改造
三、“情”和“抒情傳統(tǒng)”的重新闡釋
小結
【相似文獻】
本文編號:2863965
【文章目錄】:
一、從“文”到“詩”:以詩學為中心的文學史建構
二、“情”的轉向:從倫理到個人
(一)傳統(tǒng)“詩言志”論:“感———志———言———文”
(二)魯迅對傳統(tǒng)“言志論”的改造
三、“情”和“抒情傳統(tǒng)”的重新闡釋
小結
【相似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慶輝;詩興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顧瑾;古典詩學原則在語文教學中的點化作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2 孫麗萍;古典詩學的現代闡釋[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8639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863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