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水滸傳》簪花現(xiàn)象的美學意蘊及其式微——基于文學與圖像關系視角
【部分圖文】:
首先,《水滸傳》簪花的品種眾多、不拘于一時。就簪花的品種而言,既有真正的鮮花,也有人工制造的假花:前者如陪同周通入贅劉太公家的小嘍啰“頭巾邊亂插著野花”(第五回)、阮小五“鬢邊插朵石榴花”(第十五回)、楊雄“鬢邊愛插翠芙蓉”(第四十四回)等;后者如周通“鬢旁邊插一枝羅帛像生花”(第五回)、宋江與戴宗臨刑前“各插上一朵紅綾子紙花”(第四十回)等。文本調(diào)查的結(jié)果顯示,《水滸傳》的簪花現(xiàn)象能夠綿延春夏秋冬——周通的小嘍啰們簪戴野花恰逢暖春二月,阮小五鬢邊的石榴花怒放于五月,楊雄鐘愛的荷花盛開在七月,而隨從們“錦衣花帽”地陪同宿太尉上朝則出現(xiàn)在暮冬正月間。圖2:《水滸葉子》之燕青
圖1:容與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吳學究說三阮撞籌”插圖值得注意的是,鮮花的花期在小說中起到了提醒故事時間的作用。如金圣嘆于阮小五“鬢邊插朵石榴花”處夾批道“恐人忘了蔡太師生辰日,故閑中記出三個字來”(6)。小說此前已鋪墊出梁中書為蔡京六月十五日過壽準備了十萬生辰綱這一線索,中間又加入“晁天王認義東溪村”“吳學究說三阮撞籌”等情節(jié),金圣嘆由此指出,農(nóng)歷五月仲夏的石榴花旨在提醒讀者留意故事的發(fā)生時間。再如,楊雄初見石秀之際的插增詩詞道“鬢邊愛插翠芙蓉”,而此時是“秋殘冬到”之前“兩個月有余”的七月,正值荷花的花期;更何況,小說還在介紹潘巧云時專門解釋其“巧云”之名的來由,“原來那婦人是七月七日生的”(第四十四回),這一系列巧合恐怕不能不被視為作者之匠心。
初八日亦庵早齋隨詣南湖放生食糕糜、芳草亭斗草、芙蓉池賞新荷、蕊珠洞賞荼蘼、滿霜亭觀橘花、玉照堂嘗青梅、艷香館賞長春花、安閑堂觀紫笑、群仙繪幅樓前觀玫瑰、詩禪堂觀盤子山丹、餐霞軒賞櫻桃、南湖觀雜花、歐渚亭觀五色鶯粟花。(12)圖4:《折枝菊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繼剛;;也談《水滸傳》中詩詞韻語的藝術(shù)功能[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 程春梅;;淺談《水滸傳》中“拜”的特色[J];水滸爭鳴;2008年00期
3 蔡智敏;;失落與救贖——正讀《水滸傳》[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20年01期
4 張錦鵬;;江湖英雄:宋代“富民”階層追求的另一種表達圖式——以《水滸傳》為考察對象[J];江西社會科學;2020年01期
5 蔡智敏;;失落與救贖——正讀《水滸傳》之二[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20年02期
6 肖蘭英;;小吏不可小覷——《水滸傳》小吏啟示錄[J];菏澤學院學報;2019年06期
7 馬成生;;有悖于史實——讀黃俶成《水泊驚雷——施耐庵與水滸創(chuàng)作》[J];菏澤學院學報;2019年06期
8 解舒淇;;試論《水滸傳》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內(nèi)蘊[J];名作欣賞;2020年05期
9 張?zhí)煨?;民國《新聞報》所載《〈水滸〉考證》考論[J];臺州學院學報;2020年01期
10 吳憲貞;;試論《水滸傳》中的官場風氣[J];濟寧學院學報;202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莉;“水滸”評話(評書)與說話傳統(tǒng)研究[D];揚州大學;2012年
2 舒媛媛;水滸故事之流變與傳播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3 宋金民;水滸小說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陳建平;水滸戲與中國俠義文化[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6年
5 張同勝;《水滸傳》詮釋史論[D];山東大學;2007年
6 高日暉;《水滸傳》接受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7 鄧雷;簡本《水滸傳》版本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年
8 曾曉娟;“評”與“改”:中國古典白話小說之雅化過程[D];南開大學;2012年
9 高小康;中國近古社會文化與敘事[D];南京師范大學;1998年
10 郭冰;明清時期“水滸”接受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亓慶凱;《水滸傳》中李逵形象生成史[D];渤海大學;2017年
2 代秀麗;《水滸傳》體育文化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3 孫小斐;水滸劇的演變研究[D];山東藝術(shù)學院;2015年
4 康文彬;《水滸傳》人物3D數(shù)字化設計研究[D];廣西藝術(shù)學院;2014年
5 潘星曄;《水滸傳》女性觀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年
6 司偉偉;李贄《水滸傳》評點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7 段文生;《水滸傳》律詩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8 汪姍;明清水滸戲改編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3年
9 于蕾;《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林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10 太光春;《水滸傳》與《張吉山》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405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84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