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女性書信體小說文體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207.4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芳;;論五四女作家小說中書信、日記寫作的文體特征[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11期
2 劉穎;肖天久;;金庸與古龍小說計量風格學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3 泓峻;;從日記體、書信體小說看五四時代的一種寫作倫理[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王云霞;李寄;;《域外小說集》歐化標點符號的文體效果及語言史意義[J];上海翻譯;2009年04期
5 俞超;;“以詩為文”——郁達夫小說語言的文體實驗[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shù)研究卷);2009年07期
6 賀陽;;漢語主從復句的語序變化與印歐語言的影響[J];長江學術(shù);2008年04期
7 張莉;;書信、日記、自白式表達——現(xiàn)代女性寫作敘述范式的初步形成(1917—1925)[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8 袁進;;試論南社對中國近代小說發(fā)展的貢獻[J];中文自學指導;2007年06期
9 趙黎明;;歐化·現(xiàn)代化·民族化——略論現(xiàn)代中國語文“歐化”問題的歷史軌跡[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7年02期
10 錢雪琴;肖淑芬;;中國現(xiàn)代日記體、書信體小說研究綜述[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愛軍;詩性的放逐:現(xiàn)代中國小說“文體互滲”現(xiàn)象的文化闡釋[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2 嚴輝;周作人晚期散文研究(1949-1967)[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謝海平;拓展與變異[D];山東大學;2007年
4 韓蕊;從文學的書信到書信的文學[D];吉林大學;2007年
5 張毅;從五四到抗戰(zhàn):中國女性小說中的男性形象[D];山東大學;2007年
6 陳亞平;感傷: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體驗與表達[D];揚州大學;2007年
7 陳文彬;五四時期杜威來華講學與中國知識界的反應(yīng)[D];復旦大學;2006年
8 李先國;化俗從雅文學觀的建立[D];蘇州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濤;石評梅筆下的現(xiàn)代性抒寫[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2 張艷敏;獨白中對話[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4年
3 林艷麗;修辭學視野下冰心小說敘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4 紀麗娜;五四女作家小說創(chuàng)作的模式化現(xiàn)象[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5 孔祥亮;郁達夫小說跨文體現(xiàn)象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3年
6 張婧;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女性復仇形象比較[D];遼寧大學;2013年
7 刁麗娟;論書信體小說的敘事特征[D];山東大學;2012年
8 楊柳;“五四”時期的女作家及其小說中男性形象[D];西南大學;2010年
9 冉惠娟;五四女性小說的敘事與性別[D];河南大學;2009年
10 段淑芳;論五四女作家小說中的男性書寫[D];揚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6999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699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