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新筆記小說”的興起及其文學史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I207.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玄;;晚明筆記小說成書研究[J];中華文化論壇;2019年02期
2 安汝杰;;虛中融實——清代筆記小說中少林功夫與少林僧徒的文學想象[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6期
3 孫小青;;論唐五代筆記小說中杜甫的形象[J];許昌學院學報;2016年01期
4 賈燦燦;;宋代平民官員的上行流動——以筆記小說為中心[J];社會科學論壇;2016年05期
5 劉永加;;清代筆記小說中的“雷鋒”故事[J];風流一代;2018年07期
6 傅開容;;天寒閑讀書[J];福建教育;2017年15期
7 李晶;;宋代女性地位研究[J];山西青年;2017年06期
8 馬德;;人間無事人[J];山西老年;2017年06期
9 ;新書速遞[J];南方文學;2017年05期
10 劉艷娥;;新筆記小說語言特點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4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劉艷秋;寧欣;;筆記小說中的唐宋都市生活服務業(yè)[A];唐史論叢(第八輯)[C];2006年
2 柯卓英;;唐代筆記小說編撰者略論[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3 俞垣浚;;唐宋變革期死后世界觀的變化[A];宋史研究論叢 第11輯[C];2010年
4 萬曉高;;魯迅《社戲》的敘述美學意味分析[A];發(fā)揮社會科學作用 促進天津改革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十二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C];201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佚倫;創(chuàng)意與傳統(tǒng)文化:戲劇影視發(fā)展的方向之一[N];中國藝術報;2019年
2 司聃;筆記小說:彌補正史對民間關注有限的缺憾[N];中國青年報;2019年
3 田曄;宋代筆記小說與戲劇影視的內在聯系[N];文藝報;2018年
4 趙經緯;醉酒現百態(tài) 態(tài)態(tài)皆傳神[N];河北日報;2017年
5 張柱林;江山深意一書寫[N];文藝報;2017年
6 陳平原;微篇小說與傳統(tǒng)筆記小說[N];文藝報;2007年
7 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 張春蘭;制度·空間·人口·故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8 蘇州大學文學院 周瑾鋒;馮夢龍筆記小說編纂的“三教”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
9 何松;《封氏聞見記》里的茶事[N];云南日報;2018年
10 張稔穰;《閱微草堂筆記》漫議[N];光明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正平;宗教文化與唐五代筆記小說[D];復旦大學;2005年
2 黃勇;道教筆記小說宗教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黃建寧;筆記小說俗諺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4 蔡靜波;唐五代筆記小說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江傲霜;六朝筆記小說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周瑾捯;唐宋{F,
本文編號:26279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627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