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古代文學論文 >

1980年代“新筆記小說”的興起及其文學史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0-04-15 00:48
【摘要】:本文以1980年代興起的“新筆記小說”為考察對象,首先梳理其興起的背景、命名由來及隨后開創(chuàng)的批評空間;然后再在重返文學史現場的期刊策劃、選本編纂、作家創(chuàng)作個案研究的基礎上,探討新筆記小說的文學史意義。本文認為,以往研究受限于“新筆記小說”概念范疇的籠統(tǒng)認識,忽視了新筆記小說既受制于新時期文學意識,又對新時期文學發(fā)展在主題與文體方面都有所拓展的復雜性。而只有在對這一復雜性充分認識的基礎上,總結新筆記小說的具體創(chuàng)作實踐經驗,才能更深入地探討中國當代文學寫作和研究方面關于古典文學資源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等重要問題。緒論部分說明選題緣由與研究綜述,指出目前學界對新筆記小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其藝術特征的研究上,忽略了新筆記小說命名背后被遮蔽的相關文學史問題。另外對論文涉及的相關重要概念——“筆記”、“筆記小說”、“新筆記小說”做出涵義辨析與界定。論文主體分為四章:第一章,梳理新筆記小說興起的過程。首先溯源新筆記小說的興起背景,即老一代作家自覺的創(chuàng)作意識、“尋根熱”與“向內轉”在1980年代文學場中的持續(xù)升溫與發(fā)酵,在此基礎上,由青年批評家林焱和李慶西在1986年明確發(fā)明了“新筆記小說”這一概念。然后,本章嘗試分析批評界圍繞這一概念展開的熱烈討論,進而指出對新筆記小說理論層面的探討如何推進了新時期文學在相關問題上的思考,討論中的共識與分歧又如何折射出這一概念命名背后有待進一步明晰的問題。第二章以南京《雨花》雜志1987年開始推出的“新世說”專欄為研究對象。探討在新筆記小說命名后出現的“新世說”對新時期文學發(fā)展作出了怎樣的回應。首先,由葉至誠對專欄的策劃著手,指出筆記小說范圍內的“新世說”在1980年代中后期產生重大影響更多是由于主題題材與文學思潮緊密關聯,然后在專欄篇目整理的基礎上,以“傷痕文學”為參照說明作家作品如何化用古典文體形式,在題材上持續(xù)推進與突破“傷痕文學”思潮的創(chuàng)作主題,并以《世說新語》為參照,分析“新世說”獨特的諷刺藝術。第三章以八九十年代之交相繼出現的幾本新筆記小說選本為研究對象,從編者都聚焦“文體意識”的編選依據中,發(fā)現選本如何延著“文體創(chuàng)新”的批評理論視角持續(xù)以“形式革命”的方式推進新時期文學發(fā)展;而選篇中廣泛駁雜的題材及其與1980年代各文學思潮間的緊密聯系,又如何體現了“新筆記小說”并不局限于文體層面的文學史意義。本章將結合選本中的具體作家作品,探討新筆記小說如何對“傷痕-反思”文學、“改革文學”、鄉(xiāng)土風俗文學、尋根文學思潮與流派創(chuàng)作做出了拓展與推進。第四章聚焦新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家林斤瀾,通過分析其對古典文學資源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探討1980年代“新筆記小說”批評范疇在闡釋具體創(chuàng)作實踐時的局限性。首先在對林斤瀾“矮凳橋風情”系列文本細讀的基礎上,發(fā)現他對“筆記體”、“傳奇體”等多種古典傳統(tǒng)資源的借鑒與轉化;然后再在與相關理論批評的對話中指出,如要繼續(xù)彰顯新筆記小說的文學史意義,應當從作家獨特的思想體系和藝術體系著手激活“新筆記小說”這一批評范疇對于創(chuàng)作的具體經驗啟示。結語部分概括新筆記小說對新時期文學史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并對論文所關涉的古典資源承續(xù)問題作出擴展性探討。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I207.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玄;;晚明筆記小說成書研究[J];中華文化論壇;2019年02期

2 安汝杰;;虛中融實——清代筆記小說中少林功夫與少林僧徒的文學想象[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6期

3 孫小青;;論唐五代筆記小說中杜甫的形象[J];許昌學院學報;2016年01期

4 賈燦燦;;宋代平民官員的上行流動——以筆記小說為中心[J];社會科學論壇;2016年05期

5 劉永加;;清代筆記小說中的“雷鋒”故事[J];風流一代;2018年07期

6 傅開容;;天寒閑讀書[J];福建教育;2017年15期

7 李晶;;宋代女性地位研究[J];山西青年;2017年06期

8 馬德;;人間無事人[J];山西老年;2017年06期

9 ;新書速遞[J];南方文學;2017年05期

10 劉艷娥;;新筆記小說語言特點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4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劉艷秋;寧欣;;筆記小說中的唐宋都市生活服務業(yè)[A];唐史論叢(第八輯)[C];2006年

2 柯卓英;;唐代筆記小說編撰者略論[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3 俞垣浚;;唐宋變革期死后世界觀的變化[A];宋史研究論叢 第11輯[C];2010年

4 萬曉高;;魯迅《社戲》的敘述美學意味分析[A];發(fā)揮社會科學作用 促進天津改革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十二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C];201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佚倫;創(chuàng)意與傳統(tǒng)文化:戲劇影視發(fā)展的方向之一[N];中國藝術報;2019年

2 司聃;筆記小說:彌補正史對民間關注有限的缺憾[N];中國青年報;2019年

3 田曄;宋代筆記小說與戲劇影視的內在聯系[N];文藝報;2018年

4 趙經緯;醉酒現百態(tài) 態(tài)態(tài)皆傳神[N];河北日報;2017年

5 張柱林;江山深意一書寫[N];文藝報;2017年

6 陳平原;微篇小說與傳統(tǒng)筆記小說[N];文藝報;2007年

7 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 張春蘭;制度·空間·人口·故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8 蘇州大學文學院 周瑾鋒;馮夢龍筆記小說編纂的“三教”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

9 何松;《封氏聞見記》里的茶事[N];云南日報;2018年

10 張稔穰;《閱微草堂筆記》漫議[N];光明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正平;宗教文化與唐五代筆記小說[D];復旦大學;2005年

2 黃勇;道教筆記小說宗教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黃建寧;筆記小說俗諺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4 蔡靜波;唐五代筆記小說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江傲霜;六朝筆記小說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周瑾捯;唐宋{F,

本文編號:262792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62792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0e0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