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內好的“現(xiàn)代”話語——從子安宣邦《何謂“現(xiàn)代的超克”》講起
本文選題:竹內好 + 現(xiàn)代中國; 參考:《文藝研究》2017年08期
【摘要】:正何謂"現(xiàn)代的超克"?——對于日本讀者來說這是問題,對于中國讀者來說尤其是問題。因為,對于中國讀者來說,"現(xiàn)代的超克"這一命題來自日本并且已經陳舊,國境線與時間的阻隔是理解的障礙,相關資料的匱乏更是使全面理解難以實現(xiàn)。十多年前,即2005年前后,竹內好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界的話題,有學者奢談竹內好,引起日本學者坂井洋史的困惑與不滿。坂井在《略談"竹內好"應該緩論》一文中說:"2005年5月,我參加了在華東師范大學召開的
[Abstract]:This is a problem for Japanese readers and especially for Chinese readers.For Chinese readers, the proposition of "modern super-gram" comes from Japan and is obsolete. The barrier between border and time is an obstacle to understanding, and the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makes it difficult to realiz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More than ten years ago, around 2005, Takeneihao became a topic in the field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some scholars talked about it, which caused confusion and dissatisfaction of Japanese scholar Sakai Sakai's history.Sakai said in his essay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good of Bamboo": "in May 2005, I attended the meeting held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分類號】:I21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萌;;竹內好之于“我們”的“另一面”——與王大可先生商榷[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09年05期
2 子安宣邦;趙京華;;竹內好問題試論——“文學”之根本的政治性[J];書城;2005年10期
3 韓毓海;;竹內好何以成為問題[J];讀書;2006年04期
4 鮑耀明;;竹內好三封來信及一份《聲明》[J];魯迅研究月刊;2006年10期
5 王大可;;“竹內好”之于“我們”——讀竹內好的《近代的超克》[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09年04期
6 魯正杰;;竹內好給了郜元寶什么[J];名作欣賞;2011年25期
7 ;“魯迅與竹內好”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J];上海文學;2006年02期
8 靳叢林;李明暉;;竹內好與他的時代[J];上海魯迅研究;2010年02期
9 張寧;竹內好的啟示[J];散文百家(雜文);2004年20期
10 張寧;;作為媒介的竹內好與中國現(xiàn)代傳統(tǒng)[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余yN延;;竹內好筆下的魯迅與中國人——以《藤野先生》的譯文為媒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夏榆;竹內好的魯迅[N];南方周末;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靳叢林;竹內好的魯迅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徐澤;竹內好的魯迅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396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73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