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古代文學論文 >

“科學”與“人情”的糾葛——論魯迅的科學小說翻譯

發(fā)布時間:2018-03-16 11:01

  本文選題:小說界革命 切入點:魯迅精神 出處:《文藝研究》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魯迅早年翻譯科學小說時,曾提出"經(jīng)以科學,緯以人情"的觀點。由于魯迅的翻譯以日譯本為根據(jù),文本經(jīng)歷跨國別的旅行,追溯在這一過程中文本表層的變形與內(nèi)在精神的轉(zhuǎn)化至關(guān)重要,而科學小說即是這種文本旅行所創(chuàng)生的文類。相比于同時期日本與晚清學者對于科學小說的定位,魯迅獨具一格地重視小說所表現(xiàn)的"人情";以此出發(fā),對于"人情"的強調(diào)使得魯迅翻譯的文本呈現(xiàn)出尚武的英雄主義和反烏托邦的浪漫色彩,而魯迅自行添加的對探險英雄的禮贊,也與他在留日后期推崇反抗主義的"摩羅"詩人相接。
[Abstract]:In his early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novels, Lu Xun put forward the view that "the meridian is based on science and human relations". Due to the Japanese translation of Lu Xun's translation, the text has experienced transnational travel.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race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of Chinese tex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ner spirit in this process, and scientific fiction is the literary category created by this kind of text travel, compared with the position of Japanese and late Qing Dynasty scholars in the same period. Lu Xun attached special importance to the "human feelings" of the novel, and on this basis, the emphasis on "human feelings" made the texts translated by Lu Xun take on the romantic color of martial heroism and dystopia. Lu Xun's praise of the adventure hero was also met with the "Moro" poet who advocated resistance in his later years in Japan.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中文系;
【分類號】:I210.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神田一三 ,許昌福;魯迅“造人術(shù)”的原作[J];魯迅研究月刊;2001年09期

2 趙靜;魯迅早期三部譯作的翻譯意圖[J];魯迅研究月刊;1995年01期

3 卜立德;魯迅的兩篇早期翻譯[J];魯迅研究月刊;1993年01期

4 戈寶權(quán);;關(guān)于魯迅最早的兩篇譯文——《哀塵》、《造人術(shù)》[J];文學評論;196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堯天;;“科學”與“人情”的糾葛——論魯迅的科學小說翻譯[J];文藝研究;2017年05期

2 宋聲泉;;魯迅早期翻譯活動與其新體白話文經(jīng)驗的生成——以《月界旅行》為中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1期

3 王琳;向天淵;;游走于“科普”與“科幻”之間——魯迅對儒勒·凡爾納小說的翻譯[J];魯迅研究月刊;2016年11期

4 孫海軍;;魯迅早期思想與日本流行語境研究述評——魯迅早期思想研究的歷史反思之一[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9期

5 孫海軍;;魯迅早期思想與日本流行語境研究述評[J];臨沂大學學報;2016年04期

6 王家平;;魯迅譯作《造人術(shù)》的英語原著、翻譯情況及文本解讀[J];魯迅研究月刊;2015年12期

7 高傳峰;;論周氏兄弟的早期翻譯[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8 孫海軍;;魯迅留日前期(1902—1906)思想傾向再探[J];新文學評論;2013年03期

9 李廣益;;幻興中華:論魯迅留日時期之科幻小說翻譯[J];漢語言文學研究;2010年04期

10 宋聲泉;;魯迅譯《造人術(shù)》刊載時間新探——兼及新版《魯迅全集》的相關(guān)訛誤[J];魯迅研究月刊;2010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銀輝;;近代四大小說雜志中的英雄觀[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2 付建舟;;“小說界革命”研究導論——以四大小說期刊為中心[J];蘭州學刊;2007年06期

3 ;《小說界革命的興起與發(fā)展》簡介[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龔紅林;;整體性·集成性·過渡性——評《小說界革命的興起與發(fā)展》[J];云夢學刊;2009年02期

5 胡傳吉;;小說群治理想之榮衰[J];小說評論;2010年02期

6 于晴;包莉秋;;論“小說界革命”視閾中小說的政治功利性[J];名作欣賞;2011年23期

7 聞樹國;;小說不大氣[J];藝術(shù)廣角;1996年05期

8 王學鈞;晚清“小說界革命”與小說市場[J];明清小說研究;1997年03期

9 黃永林;“小說界革命”與啟蒙大眾[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10 ;小說與民族主義[J];文藝理論研究;200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陳偉軍;;世紀初的小說神話——論“小說界革命”和言情小說[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張毓茂;;論郭沫若小說的時代特征[A];郭沫若研究第一輯[C];1985年

3 祁志祥;;梁啟超美學:審美至上的“趣味主義”[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4 杜書瀛;;百年掃描——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shù)史回顧[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譚光輝;;從啟蒙到撒嬌——20世紀以來底層小說的文化癥候分析[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8.6)[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張偉;晚清譯介的三種特色小說[N];中華讀書報;2001年

2 李潔非;提取傳統(tǒng)優(yōu)長 以濟當下創(chuàng)作[N];光明日報;2000年

3 馬振方;小說·虛構(gòu)·紀實文學[N];文藝報;2000年

4 吳澤泉;從“天下”到“全球”[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5 李雪林;消解雅俗[N];文匯報;2001年

6 王巖;晚清社會與近代報刊[N];山西日報;2010年

7 郭小東;夜行者的燈籠[N];南方日報;2014年

8 劉祥安;雅俗尚待細思量[N];文藝報;2001年

9 ;廣東:以和諧引領(lǐng)文學 以文學促進和諧[N];文藝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羽;清末民初漢譯小說名著與中國文學現(xiàn)代轉(zhuǎn)型[D];上海大學;2010年

2 付建舟;小說界革命的興起與發(fā)展[D];河南大學;2004年

3 王曉文;二十世紀中國市民小說論綱[D];山東大學;2006年

4 王影君;中國小說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1897-1927[D];遼寧大學;2011年

5 周徐;論新時期以來軍旅小說的英雄嬗變[D];山東大學;2011年

6 孟麗;論“小說界革命”的醞釀歷程[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潘盛;“淚”世界的形成——徐枕亞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9年

8 章艷;清末民初小說翻譯規(guī)范及譯者的應(yīng)對[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9 郭洪雷;中國小說修辭模式的嬗變[D];山東大學;2006年

10 趙娟;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小說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楠;近代偵探小說中的都市元素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2 馬婷芳;陸士諤翻新小說研究[D];陜西理工學院;2015年

3 胡倩倩;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小說選編對小說教學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4 李晶;五四時期小說中的疾病書寫[D];山西大學;2015年

5 楊巍巍;瀹智莫如觀小說[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6 李羿璇;梁啟超與中國女權(quán)小說思潮的興起[D];長春師范大學;2016年

7 吳悠;《云南》(1906-1911)雜志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年

8 馮敏;空白理論與中學語文小說教學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6年

9 李婷;周文小說(1932-1940)的現(xiàn)代性追求[D];山西師范大學;2016年

10 錢青青;《繡像小說》白話譯作詞匯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16196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6196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d56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